過敏體質如何測?這些化妝品千萬別亂用!

所謂的過敏原檢測到底靠不靠譜?特應性皮炎和溼疹什麼關係?如何正確應對皮膚問題?化妝品和醫美隱藏著多少皮膚風險?
今天的節目,我請到了臨床大咖,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的李巍主任,從溼疹到蕁麻疹,從過敏原檢測到激素治療,聊聊關於皮膚那些事兒~
-點選收聽-
李巍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
主任醫師
怎麼樣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過敏體質?
過敏體質的有一些線索,比如皮膚幹、有鼻炎、有家族史、身上容易癢,或者吃了什麼東西之後身上會長疹子等等。一部分人還有一些特異性的體徵,比如手掌紋比較深又密、經常有黑眼圈、有唇炎、有頭皮屑等等都算。
IgE過敏原檢測到底靠譜嗎?
對於過敏原檢測,一直存在著比較大的誤區。一般的過敏源檢測主要是查IgE,如果查出來陽性,只能說明對某種物質可能過敏。
IgE雖然是真正反映過敏體質的一個檢查,但是問題出在結果判讀上。很多人即使測出來IGE陽性,但是接觸這個所謂的過敏原後並沒有反應。但在實際情況中,很多病人和醫生過分誇大了這個結果的意義。比如說查出來的牛奶、雞蛋都是結果陽性,病人就會很困惑,我吃了半輩子的牛奶和雞蛋,怎麼就不能再吃了呢?
其實正確的做法是,當抽血查到這幾個結果呈陽性時,回憶一下是不是吃了這個東西之後,皮炎就加重了。如果以前吃雞蛋沒事,那當然可以繼續吃。如果實在是想搞清楚,那就停一段時間,看皮炎是否好了,如果真的皮炎退掉了,就說明了一半的問題,隨後可以再加上雞蛋再試一兩天,如果皮炎有加重,那就基本可以明白了。這種可重複的因果關係,才可以認為是食物過敏,但實際上很多都不是這樣,所以檢查結果僅供參考。
更直接的接觸過敏原的檢測方法是斑貼試驗。也就是先選擇好想要測試的東西,然後將主要的原料做一個組合,貼到後背上,再來觀察情況。這是個激發實驗,把懷疑的都貼上,有反應就肯定是過敏,如果沒有那就不是。
特應性皮炎現在越來越多了嗎?和我們的生活有關係嗎?
特應性皮炎發病率還是很高的。根據現在報道的資料,已經是發病率最高的皮膚病。最近這20年,我們國家的特應皮炎的發病率顯著增加。歐美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發現發病率就已經迅速增加了。我們國家要晚一點,這個跟工業化程序以及環境的乾淨程度有關,一些石油產品、汽車尾氣的增加就會誘導過敏性的疾病。同時,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越來越乾淨,且大部分家庭孩子比較少,得過敏性疾病的機率就更高,反之孩子多、有寵物的家庭,得過敏性疾病的要少一些。
所以俗稱的“不乾不淨吃了沒病”,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我們需要一定的環境微生物的暴露。
激素藥治療會不會副作用很大?
激素分為口服和外用兩大類,一般特別重的病情才考慮口服或者注射激素,大部分情況是外用。而且現在隨著新藥越來越多,激素用得越來越少了。
系統地使用激素確實有副作用的風險,包括髮胖、水鈉儲留、代謝紊亂等等。但短期用問題不大,如果只使用三週、五週或者一兩個月,很快就代謝掉了。如果要長期用好幾年,就要更加謹慎。
激素外用對於很多急性的嚴重皮炎、皮損的效果是很好的,而且是不可替代的。所以該用的時候就用,不用特別擔心。可以在急性期用較強的藥物,穩定之後換中效的,再減輕之後換成弱的,再漸漸換成不含激素的藥。只要是規範地使用,基本可以規避大部分激素副作用的風險。
我們要重視激素藥物的副作用,但是不能恐懼。因為每個人對激素的敏感性不一樣,有的人稍微用兩週就有副作用了,但大部分人出現副作用是比較少的。
而且醫生所建議的使用外用激素的時間和頻率是按照特別敏感的人的反應來設定的,對大多數人是安全的。
哪些化妝品存在風險?
說實話,化妝品到底能帶來什麼樣的好處我不太確定,但是用多了可能會帶來一些壞處。過度的護膚、洗滌化妝品的過度使用、卸妝時的二次損傷,都是導致敏感肌和皮膚受傷的重要原因。
作為皮膚科的醫生,個人認為一些功效性護膚品需要謹慎對待,特別是美白類、剝脫類、除皺類的護膚品,這幾類護膚品的成分更有可能導致皮膚的損傷。一些面膜的潛在風險也需要注意。因為面膜在臉上貼敷的時間比較長,屬於封閉性和溼敷類的護膚品,我們在臨床上還是見到了不少面膜引起的接觸過敏。如果你存在著過敏的風險,使用面膜時要更注意一些。
我們一般建議買了化妝品不要直接往臉上用,而且不要一下子整臉用,特別是敏感膚質的人群,最好先在胳膊上或者耳後塗薄薄一層,觀察個兩三天,如果沒有反應再全臉塗。
如果家裡的小朋友是過敏體質,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
首先,潤膚保溼是基礎。但這裡也存在一個誤區,就是把保溼的乳膏當藥來用,無論是哪種保溼潤膚品,都不能替代治療皮炎的藥物。如果孩子有明確的皮炎,還是要用藥的。等到皮炎已經恢復得差不多了,再來用潤膚保溼的。
另外,很多家長會糾結於能否根治的這件事。客觀上講,目前沒有針對性的治根的辦法。但是大家不用特別焦慮,大部分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由於性激素、皮脂腺、或者皮膚菌群的改變等等原因,皮炎是可以逐漸退掉的。所以大家不用糾結根治,出現症狀就對症穩定住就好。
最後,在這個領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叫過敏性程序,也就是從皮炎到鼻炎到哮喘的過程。在控制不理想的情況下,皮炎可能會發展成其它的過敏性疾病。比如小時候得了溼疹,慢慢又會食物過敏,其中一部分會發展成過敏性鼻炎或過敏性哮喘,這些症狀的過程叫過敏性程序。一般認為皮炎是起點,也是導致其他過敏性症狀的原因。所以對於家長來說,在童年階段把皮炎控制穩定很重要,防止從皮炎發展成其它疾病。
更多內容,
歡迎繼續收聽這一期完整播客
🤧過敏體質揭秘
02:39 為什麼你總是過敏?怎樣知道自己是不是過敏體質?
05:09 過敏原檢測,到底靠不靠譜?
07:18 過敏原陽性就不能吃了?別急!
🧩皮膚病的“家族圖譜”
10:20 特應性皮炎、溼疹、蕁麻疹,分別都是啥?
14:34 越乾淨越過敏?“不乾不淨不生病”不是沒道理!
17:16 不用談激素色變!
19:29 如何分辨普通脫髮和斑禿?
💄化妝品、醫美的美麗與風險
31:06 哪些化妝品成分要小心?
32:57 面膜真的有用嗎?
36:28 哪些人不適合做醫美?
38:24 寶寶皮膚總出問題?這些護理技巧要知道!
💊新藥和未來治療方向
40:48 特應性皮炎新藥進醫保了嗎?患者如何受益?
41:42 腸道菌群移植:皮膚病的新救星?
43:24 中藥洗液對皮膚病有幫助嗎?
44:04 從實驗室到病床,我希望幫助更多患者!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提問
也可以說說你感興趣的健康話題
菠蘿將邀請專業醫生做客節目
往期回顧(按釋出時間排序,點選藍字檢視)
北京協和醫院風溼免疫科 趙久良教授丨紅斑狼瘡 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力
上海新華醫院骨科 何繼業教授科學跑步 氨糖 滑雪風險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整形外科 黃祖根教授丨創傷修復 醫美避雷 整形手術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 郭豔汝教授丨安寧療護 死亡質量善終困境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胃腸腫瘤中心 邢加迪教授丨胃癌 幽門螺桿菌 飲食習慣
北京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 丁欣教授丨重症醫學科 ECMO 死亡教育
瀋陽市第五人民醫院內鏡診療中心 尚書教授丨無痛胃腸鏡 膠囊胃鏡 直播手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