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老C
透過研究二戰後成功追趕國家(西歐和東亞)的經濟增長史,可以找到明顯的共同特徵。隨著人均GDP接近發達國家,增長速度會長期收斂到2%左右。按此規律,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降低,是一個必然且良性的現象
目前看中國19-21年兩年的增長率大概年均5-5.5%,這個數字在Covid-19肆虐的全球,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但比前幾年,特別是2000-2007年兩位數的增長率差距非常大。
今天的中國合理的經濟增長率是多少?
多年前,中國曾經把GDP增長目標設定在8%,曾經保八成為了一個經濟領域的口號。後續增長率降低到7%,6%,現在看來,可能6%也不一定能維持。
其實,隨著人均GDP的上升,經濟增長率下降是非常正常的。
研究長期經濟發展史。成功的追趕國家(西歐和東亞)的經濟崛起歷史,有非常明顯的共同特徵。在追趕先進國家中的不同階段的經濟增長速度有高度的一致性。當追趕國家的人均GDP與先進國家(美國)的人均GDP越接近,其增長速度會收斂到一個接近美國的人均GDP的長期增長率。美國過去二十年扣除通脹後的人均實際GDP增長率約為1.3%。(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白重恩教授在此領域有深入研究,可參考文後的論文)

上圖中的資料是購買力平價下的人均GDP。
在人均GDP相當於美國的20%時,東亞國家追趕時能實現6-8%的GDP增長率。西歐國家能實現5%。
在人均GDP相當於美國的40%時,GDP增長率下降到4%左右。
在人均GDP相當於美國的60%時,GDP增長率下降到3%左右。
實際上並不存在所謂的東亞奇蹟。東亞和西歐國家經濟增長率的趨勢是很類似的。追趕國家成功的關鍵是能長期保持穩定的GDP增長,而不大起大落。失敗國家能做到短期經濟奇蹟,但無法長期保持。
中國最近20年的增長趨勢,和西歐/東亞的歷史經驗,也具有高度一致性:
中國目前,2020年的人均GDP(PPP)大概是美國的27%。按東亞的收斂曲線,合理經濟增長率大概是5.5%,按西歐的收斂曲線合理增長率大約是 4.5%。
10年前,2010年中國人均GDP(PPP)大概是美國的16%,按收斂曲線對應的增長率7%。2005-2015年,大約平均實際增長率也在9%,超過7%。(最高2007年14%,最低2015年7%)
20年前,2000年中國人均GDP(PPP)大概是美國的大概7%,對應增長率9%。實際上1995-2005年,大概平均GDP實際增長率9-10%。(最低1999年 7.6%,最高2005年11.4%)
兩個十年,各有一個金融危機。(98年亞洲金融危機、08年次貸危機)。算是一個完整週期 .
2005年-15年的十年,實際增長率9%,高於歷史規律的7%。這個高於歷史規律的增長率帶來的後果就是債務大幅增長。金融危機後的保八經濟策略,超過了GDP增長潛力,引發了債務問題。2008年12月 – 2017年3月,企業槓桿率 95% -> 161% 。整體宏觀槓桿率 141 -> 243%。
中國的經濟奇蹟,不在於增長率。日本、亞洲四小龍都實現過類似的增長率。中國的增長並沒有脫離其他國家的歷史趨勢。中國奇蹟在於這麼大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還能整體實現這樣的增長率。
中國一個國家的人口,相當於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中國的增長,對世界來說,和日本、和亞洲四小龍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未來中國合理經濟增長率會是多少呢?可接受的下限是多少?
2021-2025:5 – 5.5%,容忍下限預計在4.5%。
2026-2032:4.25 – 5%,容忍下限預計在4%。
2032-2040: 3.5 – 4%,容忍下限預計在3%。
2040-2050:3 – 3.5%,容忍下限預計在2.5%。
上述增長率雖然看起來低,但從其他國家的歷史經驗,能達到這個數字,人均GDP最終追趕到美國的接近三分之二量級,也是沒有問題的。(上述收斂曲線上的國家中較差的最終也達到了美國60%量級的人均GDP)
按這個增長速度,在2050年,我國的人均GDP(購買力平價下)可以達到美國同期人均GDP 60%的水平。同時,隨著人均GDP接近美國,購買力平價和匯率GDP之間的差距也會縮小。
即使按這個速度,實現我國第二個100年目標:2049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應該沒有什麼問題。那時,我國的GDP可以達到美國的兩倍,接近歐美日的總和了。
本次中央財經工作會議新聞公報中:只提及了共同富裕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沒有提GDP增長。我覺得5%級別的年度GDP增長率完全可以接受,也不會出現大規模就業問題。我國勞動人口已經開始下滑,農村剩餘勞動力也基本充分就業,就業壓力遠遠低於二十年前。
相反,為了拉動GDP,2008-2015年的債務擴張大幅增加了金融風險。這也是最近幾年反覆提化解金融風險的原因。從目前的經濟資料和媒體報道,國家應該不會再把拉動GDP做為核心經濟目標,主要目標是提高增長質量,即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全要素生產率主要反映技術進步的效果)
目前,經濟政策已經從追求GDP增長指標,保8保7,轉為強調經濟增長質量,防範金融風險,防止槓桿率進一步擴大。
目前我國勞動力拉動經濟增長已經低於0.5%。2013年-2019年,全要素生產率拉動增長2%。未來的核心目標是透過技術進步,維持2%的全要素增長率拉動(美國過去30年TFP的年均增長率大概0.6-0.7%)。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將繼續下降,預計未來五年在3-3.5%。最終合計實現5-5.5%的經濟增長。
最後再說一句,中國19-21年年均經濟增長率5%以上,CPI目前1點幾,有些經濟學家稱之為滯脹。美國19-21年年均預計經濟增長1點幾,CPI 5%,有些經濟學家稱之為高增長低通脹。不知邏輯何在……

上表來源: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論文
參考圖表:
人均GDP PPP – 中國和美國

中國實際GDP增長率

上表來源:世界銀行

上表來源:白重恩教授論文《中國經濟增長潛力預測:兼顧跨國生產率 收斂與中國勞動力特徵的供給側分析》 2017年12月,經濟學報

關鍵詞
國家
人均GDP
美國
中國
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