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老C
疫情對我國的經濟影響不小。2021年,預估GDP因為疫情減少了2萬億以上。抗疫同時要保經濟,要努力做到精準防控,盡最大可能減少疫情對經濟的影響。而每一次精準防控的背後,都是成百上千的流調人員的汗水和努力。
1、
中國的動態清零,與歐美的群體免疫策略的最大區別是:中國一直以來都試圖對每一個陽性感染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追蹤傳染鏈,並隔離密接。這一點,目前全球主要國家裡除中國外已經沒有一個國家能做到。
在中國,每次發現感染陽性,都要尋找感染鏈,隔離全部密接,檢查密接是否感染,順藤摸瓜追查每一個可能被感染的人。如果能找到感染鏈,就很容易實現精準防控。上海最近的一例“最小中風險地區”,之所以能非常精準的防控,就是感染鏈非常清晰。可以把感染鏈上每一個風險點都找到並控制好。
如果找不到感染鏈就很麻煩,就無法做到精準防控。只能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測,隔離檢查密接和周邊區域,如果發現陽性,再判斷屬於感染鏈上游還是下游,再一步步找感染鏈。這種情況,有可能最終找不到感染來源。比如,如果中間有一個環節的患者感染過,但發現前就痊癒轉陰了,無法找到。有可能感染鏈就無法全部梳理清晰。
在找不到感染鏈的情況下,只能用大規模核酸檢測+封控區域來遏制傳播,封控區域的大小取決於傳播範圍。本次西安疫情,之所以封控整個西安,是因為出現了多個區的,散發式的,感染鏈不清晰的病例。所以只能封控幾乎整個西安。天津疫情,目前病例集中在一個區(津南區)因此不需要封控全市。
追蹤感染鏈,需要大量的流調人員。上海是中國流調能力最強的城市之一。根據上觀新聞(上海解放日報下屬公眾號)的一則報道,上海市區三級流調梯隊有近3100名流調人員。文中寫道:“1月13日,上海新增2名新冠確診病例、3名無症狀感染者後,全市流調隊伍、核酸取樣隊伍再度拉起警報,即刻啟動應急,連續幾十個小時枕戈待旦,奔走在城市各個角落,守牢上海疫情防控的最前線。” 擁有最強流調能力的城市,在5名新增案例的情況下的工作量已經相當可觀。
對一個千萬人口級別的城市,如果在隔離人群之外的日新增案例達到100人,流調工作已經會不堪重負,達到日新增1000人就完全不可能對每一個案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追蹤感染鏈。
上海能做到精準防控,一個是上海的流調力量強,社會管理能力強,另一個就是確實人也比較少,感染鏈也比較清晰。每一次精準防控的背後,都是成百上千的流調人員的汗水。
對於一個大型城市,如果出現封控人群範圍之外,百人規模的新增病例,基本上靠流調的精準防控就無法執行,必須靠大範圍封控來阻止傳播,對經濟的影響就會比較大。
上海防控做得好,並不是因為上海的官員頭鐵,膽子大,或者上海更西化,上海官員更接近西方的思維。上海防控做得好,第一因為上海的流調能力強,第二上海目前也沒出現西安這樣的多區域散發,感染鏈不清晰的疫情。
根據華爾街日報2021年12月24日的一則報道,Omicron的有效再生數(Re)在美國大約是3.1,英國是4.7。美國CDC估計Omicron潛伏期是三天。中國的病毒學家常榮山在研究天津案例時認為奧密克戎的平均傳播速度是一代2.7天。我們假設Re=3,那麼,在第一個案例出現後的11天,將會傳染第五代,傳播感染人數就將達到100人以上。如果Omicron隱秘傳播了10天以上,就基本上很難透過追蹤感染鏈精準防控了。只能透過整體區域封控來實現阻斷傳播。
西安這次,就是發現的太晚了,出現多點多區的爆發,就只能封鎖整個西安來防控。
2、
聊聊不同防控場景對經濟的影響。
對於出現疫情的城市,有三種可能的防控場景:
場景一:精準防控:這個情況基本不影響日常經濟活動
場景二:在家辦公+停止線下餐飲娛樂+嚴格查驗小區出入:這個情況類似於2020年初,湖北之外的區域
場景三:足不出戶+封城:類似於2020年初的武漢
場景一:精準防控場景,封閉一個小區的規模,對經濟的影響可以基本忽略不計。
場景二:在家辦公+關閉公共餐飲娛樂場所+嚴格查驗小區出入:
這個級別防控對經濟的影響,2020年一季度的,湖北之外的其他城市可以參考。2020年一季度,全國GDP增長率為-6.8%。北京上海廣東這樣的經濟發達地區大概是下降6.5-7%。考慮2000年1月1日-22日武漢封城前基本上經濟生活正常,受到影響的時段約69天。這個級別的疫情控制,對GDP的影響大概是下降9-10%。
這個場景,另一個參考的指標是西方國家在2020年二季度的Lockdown。美國 2021年第二季度 GDP下降9.1%,歐盟15%,日本10.1%。西方國家二季度的Lock-down對GDP的影響大約在10-15%。
場景三:足不出戶的徹底封城。可以用2020年第一季度的武漢作參考。武漢封城時間是1月23日凌晨-4月8日凌晨,一共76天。在一季度中封城69天,佔整個一季度76%。GDP同比下降40.5%。封城前22天經濟活動受的影響不大。按這個比例,如果武漢一季度全部封城,GDP下降幅度為50-55%。GDP下降50%,是最極端的全面封城情況下的GDP下降數字。
封一個大城市一個月,給人民生活造成極大不便,對經濟的影響也不小。
以西安為例,西安在2020年GDP 10020億元,在中國城市GDP中排名第22位,約佔全國GDP的1%。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表示,西安疫情是武漢疫情實施封城之後“最嚴重的一次”。截至2022年1月16日,西安市共超過2000人確診。12月23日零時西安開始實施封閉式管理(封城),居民足不出戶,非必要不離開西安。目前西安部分割槽域已經開始陸續解封,預計本次封閉時間計算約1個月。
以封閉期間損失GDP的50%測算,西安這樣的1萬億GDP的城市,封城一個月,直接損失的GDP約為10000*50%/12 = 417億
發生一次類似西安的封閉事件,對全國年GDP(2021年114萬億)的直接影響約為0.04%。類似方法推測,天津津南區這次封控的影響大約是西安封控的10%,安陽封控的影響大約是西安的20%,對全國年GDP的影響約為0.008%
如果類似西安規模的封閉,每季度發生一次(全年四次),類似安陽這次規模的封閉,每月發生2次,全年24次。對GDP的直接負面影響大概是 0.04%*4+0.008%*24 = 0.35%,約為4000億元。
除了直接影響外,封控間接會打擊消費者信心,間接影響還大於直接影響。
3、
疫情對消費的打擊還是很明顯的。
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1649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0%,以下除特殊說明外均為名義增長)。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72260億元,增長9.0%。


從2016年開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率就低於GDP增長率(名義值)。代表消費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GDP的比例,開始下滑。從2016年的42.3%的峰值,下滑到了2019年的41.36%。
2021年比2019年的社零總額的兩年增速為3.9%,而GDP兩年名義平均增速為7.7%。2020年疫情後,社零總額佔GDP的比例,下滑到38.5%。疫情對消費信心的打擊是很明顯的,同時也間接影響了GDP。
如果沒有疫情,正常情況下社零總額的兩年平均增長率應該不低於6.5%。(2017年增長10%,2018年增長8.8%,2019年增長8%。)
這個數字也在第三產業增長速度上有所反應。2012-2019年,第三產業增長率均高於GDP增長率,平均差別達到2.8%。但2019年-2021年,第三產業名義GDP兩年平均增長率為6.7%,反而低於名義GDP兩年平均增長率1%。
從分月資料看,2021年與2019年正常年度相比,社零總額的三個增長率(兩年增長率)低點分別是1-2月,8月,和12月。這個資料與2021年三次疫情高峰(1月,7-8月,12月)高度相關。


粗略預估疫情對社零的影響如下:
-
如果沒有疫情,19-21年預估社零年增長率應該至少可以達到6-6.5%。2021年可以達到46.3萬億。
-
2021年,如果沒有三次散發疫情高峰,可以維持穩定9%的兩年增長率(疫情低谷期的兩年增長率),達到44.7萬億元社零總額。
-
2021年最終社零總額44.1萬億元,合計2021年約2.2萬億的社零總額因為疫情而減少。其中1.6萬億的社零總額損失歸因為疫情整體影響。6000億元額外的社零的損失歸因為2021年三次疫情高峰的影響。


關鍵詞
1月
12月
城市
流行病學
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