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標題好像是相聲《扒馬褂》,但它實際上是來自一篇學術論文,題目是:《茶杯裡的豹:一項關於印度東北部豹棲息地利用和人豹互動的研究》(Leopard in a tea-cup: A study of leopard habitat-use and human-leopard interactions in north-eastern India,簡稱《茶杯》),為什麼豹在茶杯裡呢?種茶是當地的重要產業,豹經常出沒於茶園裡,當地的保護野生動物和處理人獸衝突的工作,也和茶密不可分。
恰好,隨著貓盟在雲南易武工作的開展,我們也發現這裡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和當地的種茶業脫不開關係——青峰說,在易武喝茶喝得肺葉子都快漂起來了——我們希望能夠通過了解國際上類似的案例,為易武的保護工作找到參照物。

貓盟的成員和易武的保護區工作人員在野外工作

豹子在茶園裡生娃
不過,我們還不急著講《茶杯》這篇論文,而是先看一看它的研究地點:西孟加拉邦北部的傑爾拜古裡(Jalpaiguri)。緊挨著以紅茶出名的阿薩姆邦,西孟加拉邦也是著名的茶產地,自19世紀晚期,殖民者把這裡大量的森林改造成茶園,產茶業長盛不衰,因此許多森林破碎成小片,和茶園、農田、居民區呈現“馬賽克”狀分佈。

《茶杯》一文的研究範圍,橘色的是茶園,藍綠色的是森林,綠色的是娑羅樹Shorea robusta種植園,可見它們呈現斑塊狀分佈
豹是這裡最大的食肉野獸。根據另一篇研究這一區域的論文,《矩陣中的豹紋:預測森林-農地交錯景觀中大型貓科動物的密度空間差異》(Rosettes in a matrix: Predicting spatial variation in density of a large felid in a forest‐production mosaic),茶園裡的豹子密度,達到11.53±2.72只每100平方千米。這個密度甚至比印度其他邦的一些保護區都高。而傑爾拜古裡的森林斑塊(非保護區)豹的密度僅為4.67±2.07只每100平方千米。

2016年,貓盟在易武拍到的豹 ©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所、貓盟、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農田不僅僅是種莊稼的地,它是一種生態系統,也是許多動物的棲息環境。比如華北種糧食的農田,能吸引許多喜歡開闊棲息地的鳥類,豹喜歡有茂密植被遮蔽的環境,糧食作物並不適合它,但茶園就很好地滿足了這個要求,當地甚至多次發現過豹在茶園裡產仔。另外讓我好奇的是,種植園對於其他野生動物是否宜居?“茶杯”裡能有豹,能留住雲豹嗎?

茶園裡的豹吃什麼?
民以食為天,豹要住在茶園裡,還要有足夠的獵物。它們能找到什麼吃的呢?
《印度東北部人類利用景觀中豹子的食譜選擇》(Leopard in a tea-cup: A study of leopard habitat-use and human-leopard interactions in north-eastern India)這篇論文對傑爾拜古裡的豹糞樣本進行了分析,發現豹的食物80%的生物量是家養動物,其中48%是牛,野生動物中最多的恆河猴,僅佔10%的生物量。同時,研究人員還比較了森林外的家畜和森林裡的野生動物數量,家畜的密度是野生動物的六倍以上。

2016~2017年,貓盟在德宏調查拍到的水鹿
豹的適應能力極強,只要有充足的獵物,它們可以在人類高度干預的環境下生存,甚至獵物也不必要是野生動物。比如Pajaji老虎保護區(Pajaji Tiger Reserve),離特大城市孟買很近,城市的生活垃圾吸引了大量的狗和野化家豬。這裡的豹食物有三分之二都是狗。豹的種群密度達到14.99±6.90只每100平方千米,比傑爾拜古裡還高。豹可能是唯一一種能如此高度依賴人類提供食物的大貓。
捕食家畜雖可以讓豹活下去,但也帶來了人獸衝突的問題。好訊息是,生活在茶園裡的豹,也不是非得吃家畜不可。同樣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瓦爾帕萊高原(Valparai Plateau),也有大量的茶園(佔了75%的農業用地)、碎片化的森林和出沒於茶園裡的豹。然而,這裡的豹很少捕食家畜。
瓦爾帕萊高原豹的食物裡,野生動物的生物量佔到98.1%,其中赤麂Muntiacus muntjak、印度斑鼷鹿Moschiola indica、水鹿、印度豪豬Hystrix indica這四種佔了95.1%。1999至2014年間,瓦爾帕萊高原(僅)記錄到58起豹攻擊家畜的事件。對比一下,在和順,2015至2019年,貓盟的“豹吃牛”生態補償賠付範圍內,記錄到201頭牛被豹咬死、咬傷。

2016~2017年間,貓盟在德宏調查拍到的(失焦)赤麂
瓦爾帕萊高原的豹捕食牲畜少,一方面是因為當地的畜牧業很少,家畜數量少,另一方面是因為當地有豐富的野生食物來源。而要有豹的獵物,首先也要有適合獵物生存的棲息地。
研究人員調查了豹的幾種主要獵物的棲息環境:水鹿喜歡高密度的森林,在保護區和非保護區的小片森林裡出現頻率最高。鼷鹿需要有複雜林下葉層的雨林,小片森林裡最常見。而赤麂覓食喜歡比較空曠的草地,休憩卻喜歡便於藏身的樹林,咖啡園既有樹也有灌木叢,還有空曠的草地,成了它最喜歡的地方。印度豪豬和印度野兔Lepus nigricollis則鍾愛茶園。這又一次提示我們,農田作為野生動物棲息地的重要性。
另外一個保住野生動物種群的重要因素是反盜獵,即使盜獵不針對豹子,食草動物被屠殺殆盡,能量金字塔的下層沒有了,豹這樣的頂級捕食者也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雲南的原始森林被改造成茶園 ©大貓

“茶杯”裡的人獸衝突
高密度人口與高密度野生動物共存,帶來的最壞的後果,就是人獸衝突中最嚴重的一種形式——野生動物攻擊人。
一篇題為《從衝突到共存:印度阿納馬萊山種植園景觀中的人豹互動》(Conflict to coexistence: human-leopard interactions in a plantation landscape in Anamalai Hills, India,簡稱《衝突》)的論文記錄道,1990至2014年間,阿納馬萊山發生了32起豹攻擊人,導致18人死亡。
雖然阿納馬萊山的人獸衝突嚴重,但人們對豹的容忍度還相當高。《衝突》作者對當地人進行了訪談,種植園裡的工人有79%認為應該改變人的行為來防止人獸衝突,只有2.5%認為應該採取更激烈的措施,比如抓走或者打死。當地村民有91%贊成改變人的行為,沒有人願意把豹子打死。

雲南易武的山
《衝突》指出,相比實際的損失,一個人的職業風險和早期生活經歷,更能決定其對食肉動物的容忍程度。簡言之,老鄉們恨不恨豹子,豹子有沒有傷害人畜,這兩件事不存在必然的關係。即使有人豹衝突發生,人們仍然可能容忍豹子。反之,豹子沒有招惹人,人也可能去獵殺豹子。
但不能因為當地老鄉接受豹子的存在,就滿足於現狀,讓他們打掉了牙往肚子裡吞。大眾的意識形態裡包含很多迷信和無知的成分,這會阻礙他們獲得利益和安全。解放前我國陝北地區,發生過很多豹和狼獵食家畜甚至攻擊人的人獸衝突,有些當地人認為豹、狼是“山神爺”,不加捕殺。《解放日報》大力宣傳“山神爺是迷信”,鼓勵“打獵除害”。

2016~2017年間,貓盟在德宏調查拍到的雲貓
雖然人們在“除害”的思想指導下,獵殺了大量的大型動物,對生態系統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響,在當時有限的認知條件下,保護了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起到了很大的積極作用。

人豹如何在“茶杯”裡共存
任何時候人的生命都是最重要的,保護應該追求共存而不是二選一的“電車難題”。《衝突》的作者根據印度處理人獸衝突的經驗,提出了一些保護居民人身安全和財產的建議:
大多數致人死傷的案例中,受害者都是小孩,所以夜裡小孩外出一定要有大人陪同。廁所要修在離房屋近的地方,而且要照明,以免晚上出門意外跟豹子遭遇。垃圾廚餘會吸引流浪狗,而流浪狗會吸引豹子來捕食,所以垃圾場要遠離居民區並加遮蓋。此外,加強對牲畜的管理,修繕畜欄,引入商業保險賠付,也可以減少豹子造成的損失。當地對於豹子的高容忍度,也可以往正面的方向引導,讓他們接受保護人身安全的措施。
然後我們回到傑爾拜古裡的茶園,這裡是印度人豹衝突發生最頻繁的地區之一。2009年1月至2016年3月,傑爾拜古裡發生了352起豹攻擊人的事件,《茶杯》的研究範圍內有171起。

拍攝於西孟加拉邦的豹 圖片來源:manaswee97 / inaturalist
傑爾拜古裡的豹攻擊人事件很特殊。首先,致死案例極少,《茶杯》記錄的171起案例無一致死。其次,大部分事故都發生在1月至5月的茶園內。第三,豹攻擊人的地區和豹子偏好的棲息地並不重合,豹多並不一定咬人就多。
1月至5月這段時間,茶園裡的工人正在修剪茶樹,並去除老樹病樹,很容易驚擾躲藏在茶園裡的豹。西孟加拉邦的茶樹低矮濃密,豹藏身於其中,人走得很近了也難以發覺。所以這裡豹咬人的事件頻發,但極少致命,豹攻擊人是出於驚恐應激,而不是為了捕食。這和我們的一貫認知相符:食肉獸極少會把人類視為常規獵物。

這兩個亮點,是2015年貓盟在版納瀾滄江布龍河拍到的小鼷鹿
和攻擊牲畜不同,豹子“不想”咬人,這也給尋找解決之道提供了線索。研究人員採訪了一家茶園,工人在作業時弄出很大的噪音嚇跑豹子。茶園的管理人說,採取了這個方法後,他們連續幾年很少或沒有豹子咬人了。
在“茶杯”中尋求人豹共存的努力,讓我們看到保護區之外還有另一種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可能。大型動物的活動範圍很大,往往不限於保護區,如果只在乎保護區內的保護,就有棲息地破碎化的危險。而且保護區對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常會造成損失,我們需要更加靈活的保護手段,尋求生產和保護的雙贏。西孟加拉邦和阿薩姆邦的茶園加起來有4000多平方公里,比保護區大得多,如果能找到安全的人豹共處之道,“茶杯”的保護潛力是巨大的。

印度卡納塔卡邦的豹 圖片來源:sameer_kote / inaturalist
參考文獻
[1] Sidhu S, Raman T R S, Mudappa D. Prey abundance and leopard diet in a plantation and rainforest landscape, Anamalai Hills, Western Ghats[J]. Current Science, 2015: 323-330.
西高止山脈(Western Ghats)阿納馬萊山(Anamalai Hills)種植園和熱帶雨林景觀中的獵物丰度和豹食譜
[2] Sidhu S, Raghunathan G, Mudappa D, et al. Conflict to coexistence: human–leopard interactions in a plantation landscape in Anamalai Hills, India[J]. Conservation and Society, 2017, 15(4): 474-482.
從衝突到共存:印度阿納馬萊山種植園景觀中的人豹互動
[3] Paul A, Kumar N, Mukherjee T, et al. Rosettes in a matrix: Predicting spatial variation in density of a large felid in a forest‐production mosaic[J]. Integrative Conservation, 2024, 3(4): 426-437.
矩陣中的豹紋:預測森林-農地交錯景觀中大型貓科動物的密度空間差異
[4] Kshettry A, Vaidyanathan S, Athreya V. Leopard in a tea-cup: A study of leopard habitat-use and human-leopard interactions in north-eastern India[J]. PLoS One, 2017, 12(5): e0177013.
茶杯中的豹子:一項關於印度東北部豹棲息地利用和人豹互動的研究
[5] shettry A, Vaidyanathan S, Athreya V. Diet selection of leopards (Panthera pardus) in a human-use landscape in North-Eastern India[J]. Tropical Conservation Science, 2018, 11: 1940082918764635.
印度東北部人類利用景觀中豹子的食譜選擇

帶豹回家,太原陽曲站

這次是一線直播,對話野保一線的同志,問問他們究竟在野外幹嘛呢?
– 聽說陽曲的特產是搖搖擺擺的動物?
– 14只豹在哪裡?40只豹又在哪裡?
– 盜獵猖獗?獵套電網滿天飛,是誰喜提了一副銀手鐲?
– 怎麼報名志願者和我們一起上一線?
這次一線直播還有很多小秘密,點個預約,3月20日晚上8點,我們一起去探秘!
-End-

成為貓盟月捐人,共守中國荒野
………關於保護棲息地,你還可以讀………


長按二維碼關注貓盟,記得給我們標🌟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