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雪豹日|你對貓的愛,能為地球做什麼?

10月23日,是世界雪豹日。雪豹,帥氣、神秘、強大、可愛,人人都愛,雖說可愛不能當飯吃,但“流量變現”越來越容易的當代,雪豹的魅力,也可能會成為保護野生動物的強大推力。
生物多樣性保護是一項龐大的工程,需要全球範圍內的參與和資金投入。所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工作需要贏取大眾的支援,尤其是在今天,大眾輿論可以透過網路媒體,越來越多地參與社會議題。而雪豹就是吸引大眾關注的絕佳“偶像”。
雪豹,貓盟拍攝於青海白扎 ©貓盟
可能有些熟悉貓盟的朋友就會猜到了,我想說的是“旗艦種”。有些過於低調或者不“可愛”的物種,雖然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卻不那麼容易引起大眾的同情心。這時就需要選出一些生物,憑藉它們獨特的魅力,來吸引大眾關注更廣大的整個生態環境,這些生物就是旗艦種。就像《龍珠》裡,孫悟空打boss需要全世界人的助力,但沒人認識他,於是換成萬人崇拜的明星撒旦先生站出來,呼籲大家獻出力量。
貓是人們最喜歡的動物?
那麼誰來扮演撒旦先生呢?這就要拿捏大眾的萌點了。牛津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的麥當勞(Ewan A. Macdonald)等人做過一項“大眾的萌點”調查,藉此找出最合適的旗艦種,結果發表在2015年的《全球生態與保護》(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上。受試者來自美國、英國、印度、南非、澳大利亞,總數超過1500人,他們要在100張陸地獸類圖片中,選出“你最喜歡的”和“你認為最應該保護的”。
結果毫不出人意料。大眾的萌點,是
人人都愛貓,對於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從事者,這個發現既令人欣慰又令人深思 ©貓盟
在“你最喜歡的動物”排名裡,老虎以斷崖式領先,第二至第十名的得分相差0.002到0.095分,但老虎一個就甩開第二名0.227分。前十名裡有六個是貓獅子第三,獵豹第四,豹第六,雲豹第七,伊比利亞猞猁第九)。可惜的是,雪豹沒有入選調查,另外兩種參與調查的貓科動物美洲豹和美洲獅,排名也在前二十名之內。
麥當勞由此提議,我們應該把貓科動物視為一個整體,一個在全球範圍內有效的旗艦種。
喵,又是我
不過,旗艦種的職責不是隻有賣萌而已。撒旦先生有號召全球的人氣,但並沒有跟敵人決戰的實力。動物不是洋娃娃,因為“可愛”去關注某一物種甚至是個體,就有忽略背後整個生態系統的風險。
因此又引入了一個概念,傘護種。傘護種需要的生存環境,與很多物種的生存環境重疊,保護了它,也保護了其他生物,它像一把傘一樣庇護著巨大的生態系統。那麼,有沒有兼具傘護種和旗艦種功能的物種呢?
貓盟在四川石渠拍到的雪豹,石渠既有雪豹也有豹,兩種貓還曾經出現在同一臺紅外相機的鏡頭下 ©貓盟
2017年,《全球生態與保護》又發表了一篇以麥當勞為第一作者的文章。這一次麥當勞等人測試的物件還是陸生獸類,他們綜合了多個指標,包括跟它共存的陸生獸類的數量,棲息地的重疊程度,共存物種的珍稀程度和演化獨特性,來測試一個物種的“傘護能力”。傘護能力最高的物種是小家鼠,這要歸功於它驚人的分佈範圍,借人類的光,差不多分佈到了全球。
當然,老鼠不是很好的旗艦種(實際上,在上一節提到的研究裡,老鼠被選為“最討厭的動物”)。所以麥當勞等人把上一節提到的研究裡,“大眾最喜歡的動物”調查資料也加了進去,藉此判斷一種動物的人氣。人氣和傘護能力得分都很高的物種,被他們稱為“大使”(ambassador)物種。
貓又一次怒刷存在感。最符合“大使”稱號的動物裡,超過一半是食肉動物,而且食肉動物的棲息地往往急需保護。傘護能力排名前四的物種裡,有兩種“大使”:美洲獅它的棲息地與1422種獸類重疊)和棲息地與1701種獸類重疊,單論物種數是最多的),而且在人氣調查裡它們的得分都不錯(前四名裡還有一種是吸血蝙蝠,雖然存在一些蝙蝠的粉絲,但調查顯示,蝙蝠屬於最不受大眾歡迎的哺乳動物之列)。
豹:還是得看我!©貓盟
雙旗艦種保障棲息地
具備“大使”資質的物種還可以強強聯合,把保護範圍進一步擴大。即使再強的旗艦種和傘護種,單獨一個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貓盟的老朋友,北京大學的李晟老師團隊,調查了大熊貓分佈區的食肉動物(豹、雪豹、狼、豺)狀況,發現豹、狼、豺的分佈範圍均有大幅度“縮水”。大熊貓吃竹子,只需要很小的棲息地,如果按照大熊貓的需求來劃定保護區,就難免造成其他食肉目的棲息地過小而破碎化。所以單單保護好大熊貓,並不足以保護跟它生活在一起的全部物種。
因此李晟提出了“雙旗艦物種”的概念。大熊貓生活在海拔1500~3500米的山地森林中,雪豹生活在海拔3000~5000米的高山草地和裸岩上,大熊貓的棲息地經常被較高的“山地”分割開來,雪豹棲息地則被較低的“森林”分割,如果我們“既要”大熊貓,“又要”雪豹,將兩者都定為旗艦種,兩種棲息地一起保護,棲息地的完整度就會大大提高。
雪豹在巖壁下刨“貓砂”,用排洩物做氣味記號,貓盟拍攝於青海白扎 ©貓盟
即使“低處的”動物和“高處的”動物各有自己偏愛的海拔高度,但它們有時也會“上下樓”,藉助別人的家園作為自己遷徙的生態廊道。在大熊貓國家公園臥龍片區,曾經拍到大熊貓出現在海拔4200米的高山上,反過來,雪豹也到過臥龍海拔3000米的森林裡“觀光”。同時關注不同海拔高度的兩個旗艦種,可以進一步保障棲息地的完整性,達到珠聯璧合的效果。
大熊貓國家公園臥龍片區拍到的雪豹,注意他們的logo表達了“雪豹和大熊貓兩個旗艦種”的含義 ©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愛貓之心,人皆有之
進化論的創始人之一華萊士說過,極樂鳥的美,只有像他這樣“有學問”的人(當然,是白人)可以理解,不幸,跟它們生活在一起的,都是“矇昧”的原住民。今天我們知道,這是華萊士作為西方殖民者的傲慢態度。但在討論旗艦種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忘記,大熊貓或者雪豹的“可愛”,不可能只針對我們熟悉的人群有效。
青海白扎,雪豹從山崖下路過 ©貓盟
前面提到麥當勞團隊的兩項調查,受試者主要是經常能上網,對保護野生動物活動有一定了解的中產階級,他們只是參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力量之一。而對自然(包括貓科動物)的興趣和審美,是四海之內共通的。
青海雜多縣昂賽大峽谷的牧民達傑、次丁與更求曲朋的故事,是人熱愛自然的共性絕佳的證明。牧民雖然沒有什麼動物學的知識,也沒受過攝影訓練,但高原生態環境的美天然感染著他們,讓他們想把這一切記錄下來,三人用簡陋的相機拍到了雪豹和許多高原生物的寶貴影像。2016年,“野性中國”創始人,野生動物攝影師奚志農老師來到昂賽大峽谷,被他們的熱情所感動。同年,野性中國在昂賽建立“牧民攝影師成長計劃”,為當地人提供裝置和攝影教學。
老鄉次丁拍攝的雪豹
跟“野性中國”學攝影的青海牧民們
牧民成為攝影師,藉助在地的豐富經驗去拍攝雪豹和其他動物,不僅收穫了許多可以宣傳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美麗影像,也加深了當地人保護環境、保護雪豹的觀念。達傑、次丁、更求曲朋三人更是與“野性中國”合作拍攝了紀錄片《雪豹和它的朋友們》,於2023年上映。在“愛貓”的力量驅動下,雪豹的故事正在離開峽谷,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 Yue Y, Wang Y, Ye Z, et al. Ecological and Public Advantages of a Dual Flagship Strategy: Giant Panda and Snow Leopard[J]. Diversity, 2024, 16(2): 76.
[2] Macdonald E A, Hinks A, Weiss D J, et al. Identifying ambassador species for conservation marketing[J]. 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2017, 12: 204-214.
[3] Macdonald E A, Burnham D, Hinks A E, et al. Conservation inequality and the charismatic cat: Felis felicis[J]. 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2015, 3: 851-866.
[4] Xiao L. 守護雪山之王: 中國雪豹調查與保護現狀[M].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19.
-End-

成為貓盟月捐人,共守中國荒野
………關於傘護種和旗艦種,你還可以讀………

長按二維碼關注貓盟,記得給我們標🌟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