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2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選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洞見·姜榆木
強者活在事情裡,弱者活在情緒裡。
♬ 點上方播放按鈕可收聽洞見主播素年錦時朗讀音訊

前段時間回老家,聽說剛畢業半年的外甥已經辭職了。
原因是他在茶水間聽到有同事吐槽他的彙報,他一氣之下就辭職不幹了。
有親戚覺得他有些欠考慮,畢竟現在工作都不好找。
他卻不以為意:“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一份工作讓我活得不開心,那這份工作還有什麼意義?”
要是年輕十幾歲,我肯定會為他這句話點贊。
然而經歷的事情多了,我越來越明白了一件事:成年人的情緒,都是要算利息的。
情緒自由當然很爽,但爽到最後,都要連本帶利還回去。
自媒體人@小萸有個觀點:情緒,是這個世上最貴的奢侈品。
她分享過這麼一張價目表:
“跟婆婆吵架1小時=損失100元時薪;衝老闆發脾氣1次=損失估值10萬的升職機會;尋求過節儀式感=承擔200%以上的產品溢價……”
年輕時,我們難免血氣方剛,做什麼都由著性子。
但後來你會發現,每一次隨心所欲,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疏遠的關係、搞砸的合作、縮水的錢包……都在透支你的未來。
想起大學時睡我上鋪的老楊。
剛畢業那會兒,毫不誇張地講,他活成了全班同學最羨慕的樣子。
看不慣的事,直接開懟;看不慣的人,直接翻臉。
有想買的東西,想去的地方,也會在第一時間滿足自己。
可近些年,每次聊起他大家都是一陣唏噓。
原來他在單位說話做事都由著性子,結果得罪了某個領導,一連幾年都被打了低績效。
在家裡也是動不動就發脾氣,後來妻子跟他大吵一架,帶著兒子搬了出去。
想要一個人出去做生意,又因為花錢大手大腳,手裡沒剩多少積蓄。
最近一次見到老楊時,他全身發福,兩眼無光,沒有半點當年的意氣風發。
《情緒鈍感力》中有句話:
“每個放任情緒的人,本質上是在過利滾利的生活,最後必將帶來整個人生的破產。”
那些為情緒支付的利息,乍一看微不足道。
但卻像山頂滾落的雪球,最終會讓你難堪重負。

在豆瓣上刷到過一位網友的帖子。
這位網友在上海打拼,收入也還不錯,但總覺得不滿意。
一來是離老家很遠,自己在大城市裡沒有什麼歸屬感。
二來公司裡大家也是各忙各的,彼此關係都很淡,讓他覺得沒什麼人情味。
帖子最後,他很糾結地表示:
“我想在大城市裡抓住更多發展的機會,但有時又覺得有種背井離鄉的心酸感,因此總是迷茫,不知如何選擇以後的生活。”
當時我在評論區看到了這麼一句話:強者活在事情裡,弱者活在情緒裡。
當你的精力不是用來做事,而是用來應付各種情緒時,你的生活不會有任何改觀。
時間久了,自己反而還被搞得心力交瘁。
B站UP主@一知曾經有位同事。
一次,她跟同事為了趕專案進度,一起通宵寫出了活動策劃。
然而提交策劃時,領導只是瞄了一眼,就把策劃丟到一旁,然後讓她們離開。
事後一知跟往常一樣繼續去幹其他的活,同事卻為了這件事,整個人變得心神不寧。
一會兒懷疑自己的策劃沒做好,一會兒又因為覺得領導不尊重人而大動肝火。
短短幾天,同事就像變了個人,不僅上班時心不在焉,氣色也變得很差。
直到專案落地那天,一知發現領導用的就是她們當初提交的方案。
後來助理跟她說,領導那天遇到一些煩心事,對誰的態度都不是很好。
她們的策劃方案本就沒有任何問題,反倒是那位同事,這段時間都是在庸人自擾。
李筱懿曾說:情緒是虛的,給人的負擔卻是實實在在的。
人生的大部分情緒,都是沒有意義的自我消耗。
不為情緒支付利息,是一個成熟的人應有的智慧。

說了這麼多,不是要大家把情緒都給戒掉。
而是說作為成年人,對待情緒要有成本意識。
不計成本照顧當下的情緒,都是以透支未來為代價的。
記得《滄浪之水》裡的池大為。
年輕時的他覺得單位的人都很虛偽,經常跟同事領導鬧矛盾。
也正因如此,他一直被安排在最基層的崗位上。
很長一段時間,他覺得這樣沒什麼不好,儘管掙不到錢,但至少不用委屈自己。
直到結婚以後,池大為才發現向來由著性子的自己,開始對很多事情力不從心。
給家人分到更大的房子,讓兒子讀更好的幼兒園,讓老人去更專業的醫院……
為了這些事情,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去找以前得罪過的領導或同事,低聲下氣地套近乎、託關係。
生活往往就是這樣。
總想情緒自由的人,最後會成為情緒最不自由的那個。
就像馮侖說的:“一個人照顧情緒的次數越多,距離現實利益就越遠,將來就有越多時候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作家蔡磊壘曾在直播時,分享了他剛參加工作時的經歷。
直屬領導很會擺架子,為了給自己立威,總是對他們這些新人說三道四。
專案經理性格很急躁,每次過來催要文件時,都喜歡用力拍桌子。
同組的老員工升職無望,就見不得別人好,你但凡出點風頭,他就冷嘲熱諷。
當時有朋友問他:“每天面對這些人,你就不上火嗎?”
蔡磊壘只是笑了笑,沒有說話。
兩年後,他憑藉出色的業績,成為部門主任。
此時的他,不用再看誰的臉色,也能做些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
控制情緒不是委屈自己,而是選擇在更合適的時機響應情緒。
這其實是種難得的智慧。
因為在這世上,沒有人能夠真正戒掉情緒。
懂得不讓情緒的利息消耗人生的本金,你才有機會變得強大起來。
▽
很贊同這麼一句話:
“聰明人要做的事情不多,其中一件就是不讓自己被情緒左右。”
成年人的世界,很少有人會真正在意你心裡想什麼。
與其為每次情緒買單,不如學會用商人的眼光看待它。
別在情緒上做虧本買賣,你的生活會慢慢變得從容起來。
點個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在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