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說得清美股有多麼依賴Nvidia堅挺的股價,更沒人說得清Nvidia的營收有多麼依賴中國大陸這個“市場”,因為從美國出口管制的視角而言,這個市場本應該是“不存在”的。
但當Eugene Cheah在2024年10月11日寫下那篇$2 H100s: How the GPU Rental Bubble Burst後,Nvidia堅挺的股價就走向了鬆動的開端。10月17日,這篇文章的中文版開始流傳;10月21日,H100租賃價格腰斬的訊息已經出現在中文的資本市場媒體上。實際上,8美元/小時到2美元/小時不只是腰斬,而是斬向了腿肚子。
正如作者反覆提及,基建投資並非終端需求,而只是中間需求,如果沒有終端需求的承接,任何基建投資都是不可持續的。
過去一年來,N卡已經從AI算力的科技硬體產品,快速蛻變為貿易融資標的,而這個“需求”首先來自於G2的科技競爭,將本來是AI企業側的市場需求,推向了“國家科技安全競品”的高度。賣鏟人,以及為賣鏟融資的中間商,都盆滿缽滿,但時至今日,擊鼓傳花的各位,真的挖到金礦了嗎?
泡沫是週期的一環,正如Big Short中,最初並不是從資本市場發現了問題,而是從連陪酒女郎都能貸款買5套房而發現了問題。正所謂,春江水暖,鴨掌先知。
N卡租賃價格的小腿斬意味著作為基建投資的中間需求不可能再無視終端需求而“永遠漲下去”,正如京滬的房價不可能無視高薪收入階層的收入崩塌而繼續漲下去。這個過程一旦開始,就是連滾帶爬,看誰跑得快。
美國的反應遲緩,可能是因為,大機構需要“先走一步”;也可能是因為,在“出口管制合規”這個障眼法下,各方分析都不能把一個本不應該存在的市場納入分析框架中。
假如,N卡的泡沫就這麼破了,人們會怎樣評價無限制擴大出口管制的民主黨和雷蒙多呢?有沒有可能,在美國選戰最後這半個多月,這個泡沫就真的開始破了呢?畢竟,相比出口管制,川普是更熱愛關稅的。要知道,就在前段時間,川普當著全美最重量級的CEO和投資者們,講出口管制只是談判的砝碼,如果你無法取消管制,就不再是砝碼時,獲得了熱烈的掌聲回應。
這是一個奇怪的時刻。美國經濟以美股堅挺為風向標和信心源,而當前的美股是以科技七姐妹為支撐,七姐妹中,又以Nvidia最為中堅,Nvidia的堅挺恐怕有一半原因來自中國大陸,也就是,中國大陸的科技基建中間需求最終影響著美國經濟。說好的G2鬥爭呢?說好的decouple、derisk呢?
電商時代,大洋彼岸的投資者豪擲百億補貼此岸平臺,讓此岸人民享受低價福利;AI時代,此岸的科技基建反補貼回去,堅挺了美股,維繫了彼岸人民的養老金。真是冤冤相報,好不快活。
假如,Nvidia的本輪泡沫就這樣破掉,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這個連鎖反應究竟有多深遠?恐怕這些才是諸位分析師,需要熬夜思考的問題吧。
記錄一下這個特別的時刻。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