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超預期了…

昨天美聯儲終於如期降息了,不過降息的幅度有50bp,這個幅度遠比我自己之前預料的大。
不過看目前的各種資料彙總,倒是和之前預期的偏差不大。這大機率是一次預防性降息,而不是衰退式降息。

明年美國經濟可能真的要像1995年一樣,在快速加息縮表之後成功實現軟著陸了。
美國軟著陸對我們來說也是個好訊息,首先外需短期大幅衰退的機率小了很多,其次美聯儲降息意味著我們貨幣和財政空間在加大。
從這個角度看,之前在《炸裂的死亡迴圈》裡面對美國和國內的後續假設,也越來越可能成真了。
01
這兩天有人問了兩個挺有意思的問題,
一是美聯儲降息到底對我們有啥影響,為啥大家都這麼關注這個事情。
二是為啥美聯儲每次又都能用降息加息調控大家的預期,而且過往成功的時候也不少呢。
我們先從二開始講,然後再回到一這個問題。
其實能調控預期的原因很簡單,美聯儲經歷了上百年的發展,對於透過預期管理調控商業決策的操作,早就已經是爐火純青了。
經濟這東西本身就是在變化中發展和執行的,這裡面會有很多可能的變化。
也就是因為整體預期的好壞對結果影響很大,所以預期調控就是個很藝術的事情。
要知道預期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信心,好的預期能幫助經濟往好的方向運轉,壞的預期也是同理。
從過往的歷史經驗看,美聯儲這種貨幣政策調控機構,其實並不能預判未來。
所以如果你要問美聯儲,它是不是能判斷什麼事情一定發生,其實它自己也並不知道。
要知道美聯儲本身也並不是靠預測來吃飯的,因為預測這東西往往和實際情況偏差很大。
所以只能是根據經濟的實際變化來不斷調整,看到資料出現變化以後才會做出相應的應對
也就是說,美聯儲通常是有了資料變化才有相應的對策,而不是提前做出什麼預測
舉個例子說,假如在2024年1月份的時候,你問美聯儲今年什麼時候能降息,其實它也不知道。
因為美聯儲的雙重使命是盯住通脹水平和失業率,只要這兩個關鍵指標沒有變化,那美聯儲的態度就不會有變化。
再比如在2023年四季度美國的GDP超預期,美聯儲是因為進口減少和補庫存的原因,實際經濟的需求沒有資料顯示的那麼好。

所以到了2024年1月份的時候,我們看到不管是CPI還是PPI,其實也都是超出大家預期的。

因為美聯儲覺得實際經濟需求已經開始下滑了,所以這次並沒有重提通脹資料反彈這個事情。

而是換了一種表述說,通脹下降的路徑是複雜的,並不是一蹴而就可以達成的。

這時候美聯儲的說法是:未來需要更多的證據證明,後面通脹會繼續向下,往2%的政策目標方向走。
可以看出,美聯儲在用模稜兩可的話術做預期管理。它既不想讓大家過於期待降息,又不想讓大家過於期待高利率。
因為持續給出低利率的寬鬆預期,可能會讓大家做商業決策的時候比較激進。
如果預期未來利率水平會走低,而且現在市場的需求也不錯,很多企業就會更大規模的投資擴張。
這樣就會給已經過熱的經濟火上澆油,進一步拉動短期需求推升通脹水平。
02
而持續的高利率也會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人們預期高利率一直持續的話,商業投資決策會變得非常謹慎。

因為從過往經驗看,高利率水平拉長時間一定會抑制居民和企業部門的消費和投資需求。

因為在高利率環境下,考慮到資金成本和需求收縮,居民和企業的投資擴張有可能會出現超預期的縮減,最終帶來經濟超預期的收縮。

我們這裡舉個例子,就很容易理解了。
記得在一季度的時候,美國的CPI在3%左右,利率水平在5%左右,失業率處於非常低的位置。
我們看到當時美聯儲說,還需要更多的證據證明通脹的回落趨勢才能考慮是不是要降息,其實這個話一點都沒錯。
這時候從通脹的角度看,距離2%的政策目標還是比較遠的。利率水平在5%的高位,對於抑制需求壓低通脹也足夠。
在高利率持續抑制通脹這個階段,衰退最重要的觀察指標失業率,也依然處在低位。
之前我們在《成噸的鬼故事》裡面說過,每個國家的央行都是有自己的貨幣政策目標的。
過去美聯儲主要是盯著通脹和就業兩個指標,現在又多了個觀察金融風險的KPI。
從貨幣政策目標這個角度看,這時候的美聯儲確實可以穩坐釣魚臺,繼續觀察。
不過在高利率持續了這麼久之後,我們看到通脹確實在回落,失業率也沒有上升太多。
對於這時候的美聯儲來說,繼續觀察資料的變化趨勢,以不變應萬變才是最好的選擇。
等後面看到通脹超預期加速回落,或者是失業率可能會開始加速上升,美聯儲這時候就會開始降息。
再此之前美聯儲完全可以繼續觀察和觀望,甚至通脹回升一點美聯儲也可以繼續等待。
除非這個回升能被證明,通脹趨勢已經反轉需要繼續二次加息,美聯儲可能才會考慮出手加息
不然繼續維持之前加息以後的高利率等待通脹回落,可能才是更好的選擇。
03
我們看到這幾天全球市場都非常關心美聯儲到底是不是會降息,降息的幅度又會是多少。
其實本質上是因為更關心降息以後的市場表現,因為這直接關係到自己的錢包。
原因是自打美元成為世界貨幣和儲備貨幣之後,美聯儲就變成了世界央行,加息降息和全球流動性關係非常大。
我們之前在《美元是怎麼稱霸和收割全世界的》裡面,也曾經講過這個事情。
不過降息以後美國資本市場會出現什麼表現,倒是並不一定,要看降息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美國曆史上的降息根據降息動機不同,可以分為預防式降息與應對衰退時的降息。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各國一共見證了美聯儲實施的9輪降息週期。
這些週期細分有5輪預防式降息,目的是提前抑制潛在的經濟風險。還有4輪是因為應對危機或衰退,而緊急採取的降息。
目前這輪降息從各種資料看的話,比較傾向於類似1995年7月那輪軟著陸的預防式降息。
這裡我們先回顧下1994-1995年這輪加息週期,以及後面的經濟成功軟著陸
1994年初,為抑制經濟過熱引發通脹,美聯儲果斷採取加息措施,短短1年時間加息200BP,把基準利率從3%提升至6%。

高利率對需求的壓縮非常明顯,從1995年二季度開始,美國經濟資料逐步開始掉頭。
4月失業率比3月上升了0.4個百分點,新增非農就業人數也開始大幅下滑。
我們看到市場在這個階段,對美聯儲降息預防經濟衰退的呼聲是越來越高。
美聯儲也在1995年7月開始行動,半年的降息週期裡累計降息3次共計75BP,單次降息幅度是25BP。
本輪加息週期從2022年3月開始,中間經歷了11次加息,速度堪稱史上最快
到了2023年7月,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已升至5.25%~5.50%,達到了22年來最高水平。
伴隨著這輪史上最快的加息縮表,美國為平衡需求的收縮也放出了規模龐大的財政刺激
財政刺激帶來的需求對沖了加息縮表的影響,這是我們之前沒想到的,前面在《通縮魅影》裡面也說過這個事情。
如果這輪2024年9月開啟的降息週期,後續能平穩落地實現經濟的軟著陸。
那就意味著美國能夠在維持了一年多高利率之後,把通脹控制住以後,經濟還實現了軟著陸,這應該是歷史罕見的
預防式降息在經濟不衰退的情況下落地,後續我們大機率會看到需求穩住之後緩慢回升。

美國市場高位震盪一段之後,大機率還會繼續漲一段,和1995年那次軟著陸類似。

可以說1995年,是美國的幾輪降息週期裡面,非常難得的一次小機率事件,這算是最近30年唯一的一次
也就是在這一年,美國經濟在降息週期實現了軟著陸。之後就是經濟增長加快,通脹下行。
在一系列Buff疊加之後,自然我們看到的是美股盈利向上。標普也在企業盈利的推動下,大漲了30%。
如果降息的原因,是因為經濟危機導致需求不足,從而帶動失業率大幅上升,通脹水平暴跌的話。
那麼這時候大機率,美國經濟已經是硬著陸臉著地了,降息也並不能改變趨勢
這時候美國市場大機率會是直接暴跌,或者是根據危機發酵的程序先漲一下然後持續下跌。
04
在老美這樣的成熟市場裡面,市場和企業的變化本身,沒有很多人想的那麼複雜。
而且這裡面的影響和變化因素也沒啥彎彎繞,基本就是盈利和估值兩個關鍵指標。
盈利這東西主要是受經濟情況影響,整體經濟比較好需求旺盛的話,那麼自然企業的盈利就多。

估值這個東西的影響的因素複雜一點,一個是受到利率水平的影響,一個是受到對未來預期的影響。

利率水平這東西很容易理解,加息的時候可以理解成收水,降息的時候可以理解成放水。

同樣的一件東西市面上錢多了,自然估值相對也會高一點,錢少了估值也會低一點。

對未來預期這東西影響比較大的因素主要是信心,以前不是有句話叫信心比黃金還珍貴嘛。

你對未來有信心,相信自己未來能賺更多的錢,那麼你現在就敢花更多的錢。
因為你覺得未來自己收入上漲以後,現在借的錢都能還的上,自然你現在就敢花,很多人甚至敢借錢去花。
這些被你花出去的錢,不管是你口袋掏出來還是借來的,都會變成現在社會上的新增消費需求。
這些新增需求流入到市場,企業就會有更多訂單。企業有了訂單之後,工人也會有更多收入。
工人有了更多收入,看到自己收入增加了,就更願意拿錢出來消費,你看這就是信心的自我實現。

當然如果說對未來的信心沒了,不相信自己能賺到更多錢了,你出去花錢自然就扣扣索索的。

大家都不願意花錢的情況下,我們會看到市面上不但沒啥新增需求,而且原來的需求還在萎縮。

這時候我們會看到企業訂單減少,工人的工作崗位和收入減少,大家看到這種情況就更不敢花錢,經濟就會進入到通縮狀態。

精簡一點就是無非你就是看PE和EPS兩個變數怎麼演化,前者是經濟決定的,後者是利率和未來的預期決定的。

未來的趨勢往哪個方向發展,本質上就是看哪個變數帶來的影響,相對會更大一點。

如果你能把上面講到的幾個問題想明白,這兩年經濟領域很多變化的底層邏輯,你大概也就明白了。
尾聲:

現在回頭看,雖然這輪美聯儲為了抗擊通脹,開始了史上最快的加息縮表。

但是在史上最快加息縮表的同時,美國財政也開啟了史無前例的財政刺激,比如給居民發錢和給企業補貼。

一邊是貨幣政策緊縮會帶來需求的收縮,一邊是財政大量發錢搞刺激會帶來需求的擴張。

二者疊加之後我們也看到了一個奇觀,那就是到目前為止美國經濟抗住了高利率的衝擊,至今沒有陷入到衰退。

當然中間也出過不少么蛾子,比如說在高利率衝擊下,矽谷銀行突然出問題了。
不過因為美聯儲出手及時,美國銀行業的風險沒有蔓延,火剛剛起來就被撲滅了,沒有帶來太大的連鎖反應。
好在現在加息週期終於要過去了,沒啥意外的話,9月份可能只是美聯儲第一次降息,後面應該還會有幾次。

如果在降息之後通脹企穩,美國經濟也沒有進入衰退的話,鮑威爾這兩年的成就也會名垂青史,因為確實是非常成功的。

在美國衰退的風險大大降低以後,我們可能需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未來一兩年可能出現的機會上了。
這個事情之前我們在炸裂的死亡迴圈》也說過,這裡也就不再多說太多了。
另外降息之後還有個要注意的點,就是幾次降息以後拉長點時間,二次通脹可能會捲土重來。
這個現在說還有點早,需要等待資料變化出現,等到未來有苗頭出現我們再考慮。

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我們的第三部作品《人生起風時》已經出版。小夥伴們前段時間一直在問這個事情。
點選下方的小程式圖片,可以直接下單,最近噹噹也在搞讀書節優惠活動。
這裡面還有我們以前列書單時候,提到的其他書籍。期待大家讀完以後,給我一些反饋。
點選關注下方賬號,獲取最有用財經資訊和投資趣聞,每篇文章都有彩蛋或者驚喜!!
延伸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