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新學堂》·第537篇
內容來源 | 本文摘編自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書籍
《財報掘金(第2版)》 張新民 著
責編 | 柒排版 | 拾零
第 8907 篇深度好文:4906 字 | 13 分鐘閱讀
在商業社會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場景,需要我們對一家企業的好與壞做出判斷。
可能是作為消費者需要購買這家企業的產品;或者是有求職需求,需要了解這家公司的薪酬福利情況;亦或是有投資需求,希望調查這家公司的經營狀況及發展前景。
如何判斷一家企業的好與壞?當我們在回答這一問題的時候,基本上不會藉助於財務報表,而更多的是透過社交網路或公共媒體去進行資訊蒐集。
雖然不以財務資料為基礎可以在某些情形下做出比較準確的判斷,但當面臨與特定企業有關的重大決策時,如購入股票、公司業務合作或求職時,就需要儘可能多地依據財務資料,特別是從三張基本財務報表入手,進行深入的分析和判斷了。
本篇文章摘自對外經貿大學原副校長、財政部會計名家張新民教授的新書《財報掘金(第2版)》。
在本文中,我們將分五個小節,討論如何將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財報三張表)結合起來,從而分辨好企業和壞企業。希望對你有幫助。
為了說明這一問題,我們首先來梳理三張基本財務報表之間的邏輯關係。一般來說,這三張報表之間的基本關係是:資產透過運營產生營業收入,進而產生核心利潤,而核心利潤又帶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
需要強調的是,無論企業採用何種商業模式,對資產運用的最終結果都應當在利潤表上展示出來,並相應地轉化為現金流量。
對於一家發展態勢良好的特定企業而言,在不同年度之間,其資產、營業收入、核心利潤、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未必一定會持續增長。只要這些財務指標能呈現出協調發展的態勢,該企業就很可能擁有良好的財務狀況。

以恆瑞醫藥為例,我們來分析它為何被視為一家好企業。
恆瑞醫藥2023年的營業收入與上一年相比有所增加,毛利率保持較高水平,核心利潤穩定地佔據營業利潤的主體地位,且核心利潤的獲現能力顯著提升;企業資產在2023年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且質量較高(利潤表中顯示的資產減值損失和信用減值損失均較少)。
上述財務特徵表明,恆瑞醫藥的資產、營業收入、核心利潤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之間存在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態勢。因此,截至2023年,恆瑞醫藥在基本財務資料方面展現出了一家好企業的形象。
我們應關注企業股權結構、實際控制人與核心管理者對企業發展的決定性貢獻。你可能會問,企業的股權結構、實際控制人、核心管理者這些資訊,該到哪裡去查詢呢?報表裡面可沒有呀!這其實並不難。
你只需登入“天眼查”等平臺,輸入企業名稱進行搜尋,企業的股權結構、董監高等詳細資訊就會清晰地展現在你眼前。這些因素往往決定著企業發展的根本方向。
我為什麼把關注企業股權結構、實際控制人與核心管理者放到如此重要的位置呢?原因在於,透過對企業多年的考察,我發現許多業內人士在分析企業時,往往過於關注與三張財務報表有關的各種財務比率,很少關注企業股權結構、實際控制人與核心管理者等資訊。
而實際上,企業的興衰成敗既與資產狀況有關,也同企業股權結構、實際控制人與核心管理者的管理有關。
正所謂“行行出狀元”,對於企業而言,“行行”是指資產所涉足的不同行業,“出狀元”是指企業能夠保持自身的競爭優勢。
是什麼決定了企業資產管理和運營的效果與方向呢?顯然,不是資產本身,而是支配和控制資產的背後因素,即企業股權結構、實際控制人與核心管理者所共同決定的企業發展方向。
因此,重要的不是“行行”,而是“狀元”,是駕馭資產的核心力量——企業股權結構、實際控制人與核心管理者。

我們來看看小米集團的案例。雷軍作為小米集團的實際控制人,為小米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和方向指引。他憑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戰略眼光,提出了“手機×AIoT”戰略,推動小米從智慧手機制造商向智慧生態系統的轉型。
在汽車業務上,雷軍親自掛帥,成功推出SU7系列,帶動了公司營收的大幅增長。他還透過個人影響力收穫了一大批社交媒體的“米粉”,拉近與使用者的距離,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使用者忠誠度。
正是雷軍定海神針般的領導與管理,才使小米集團一直在專業化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我們需要關注企業資產質量是否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或許你會問:怎樣判斷資產質量呢?畢竟,資產並非直觀可見,僅憑那些資料能進行質量分析嗎?
我告訴你幾個方法,你就能迅速對資產質量有一個直觀的感受。
首先,觀察資產總規模增長、固定資產增長與營業收入增長之間的關係。
簡單來說,如果資產總規模的年度增長超過了營業收入的年度增長,則說明資產增長過快、過猛,且總資產的增長與企業市場規模的擴大沒有關係。
同樣,如果固定資產總規模的年度增長超過了營業收入的年度增長,則同樣表明固定資產增長過快、過猛,且固定資產的增長與企業市場規模的擴大沒有關係。(有人可能會立刻意識到:這不就是說明企業總資產週轉率和固定資產週轉率下降了嗎?沒錯,正是如此。)
如果總資產週轉率和固定資產週轉率在提高,則資產整體推動營業收入的能力就在增強。
對於製造業而言,由於固定資產是製造業務的基礎,因此我們特別需要關注企業固定資產的變化與營業收入之間的關係。
順便說一下,在大量的財務分析實踐中,其實無須精確計算週轉率,僅透過觀察企業在年度間的發展趨勢,就能得出相當準確的判斷。

其次,質量高的資產應當能夠產生較高的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和核心利潤率(核心利潤/營業收入×100%)。
並且具有較強的產生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能力,也就是核心利潤獲現率要高(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包含其他收益後的核心利潤×100%)。
以中芯國際為例進行說明。中芯國際在2023年出現了營業收入下滑、毛利率下降、核心利潤為負的實質性業績下滑。
然而,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表現卻相當出色——核心利潤加上其他收益帶來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十分充裕!
這種看似矛盾的財務資料說明:企業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獲取能力較強。2023年營業收入下降,導致在固定資產飛速增長、折舊費用越來越高的成本因素驅動下,企業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由於企業資產過重,特別是固定資產、在建工程規模過於龐大(資產重與企業所處的行業特徵及企業發展戰略直接相關),因此每年產生的固定性費用,如折舊費、攤銷費、日常維護費等,對企業而言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這就要求企業必須擁有高毛利率的產品市場,以確保有足夠的盈利來覆蓋這些成本。如果市場最終迎來大發展,那麼企業有望在那個時期迎來財務業績的巔峰。
再次,資產中應避免包含過多與經營活動無關或者盈利能力較低的資產。這些資產具體包括過多的貨幣資金、回收緩慢的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週轉緩慢的存貨、過多的其他應收款、規模過大或建設週期過長的在建工程、增長過快的固定資產,以及商譽等。
這些資產對營業收入的增加或者毫無貢獻(如貨幣資金、在建工程、其他應收款等),或者貢獻力不足(週轉緩慢的存貨和固定資產以及可能變為壞賬的週轉緩慢的債權)。
最後,質量高的資產應當能夠帶來較為可觀的總資產報酬率。總資產報酬率是用息前稅前利潤除以平均資產總額計算得出的,它可用於衡量資產創造利潤的能力。
再補充一下,利潤表中的資產減值損失和信用減值損失也是評估企業資產質量的重要風向標:計提較多資產減值損失的,相應資產質量較低。
當下,“不忘初心”已成為時代強音,那麼對於企業而言,其初心又是什麼呢?在我看來,大多數企業的初心莫過於透過向市場提供特定產品或者服務,來實現盈利目標。
因此,企業的業務結構與企業的初心緊密相連。換句話說,企業的業務結構與其初心高度契合,是好企業的重要標誌。
在進一步探討企業業務結構的質量與企業前景之間的關係之前,我想與大家分享一段我的親身經歷。

有一天,我接到了曾經教過的一個EMBA學員的電話。他特別激動地告訴我,他不僅順利獲得了EMBA學位,而且自己的公司也成功上市了。
公司主營業務是高科技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最近,他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新一輪融資所需要的材料,希望我能夠給他一些建議。
我先是恭喜他取得了這些成就,然後爽快地答應了他的請求,並立即詢問了他公司的名字和股票程式碼。在通話的同時,我上網查找了該公司上一年的年度報告。在快速瀏覽了公司的基本財務報表後,我告訴他:“你的財務報表不支援你所描述的情況!”
電話那頭的學員顯然有些驚訝,隨即問道:“您為何會這樣說呢?您看到了什麼資訊?”我解釋道:“你說公司業務涉及高科技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並擁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通常而言,這樣的高科技公司應該有較高的毛利率,比如30%以上,甚至50%以上。這是高科技公司‘高’的一個重要標誌。然而,我檢視你公司的利潤表發現,毛利率只有15%左右,所以我不認同這樣的產品具有高科技屬性。”
他聽後立刻回應道:“張老師,您真是火眼金睛,聊著天就把我看透了!我的公司確實從事高科技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但由於資金有限,業務規模相對較小。這次融資就是為了支援公司核心業務的發展。由於融資需要有一定的業務支援,公司的核心業務無論是收入規模還是利潤規模都達不到融資要求,因此,我增加了一項貿易業務,希望透過增加貿易量來擴大公司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規模。不過,由於貿易業務的毛利率比較低,報表裡公司整體的毛利率就降下來了。”
請注意,這個學員提到了“核心業務”的概念。但在非金融企業的利潤表中,我們通常只能看到營業收入和其他類金融業務收入,沒有“核心業務收入”這一項。
這裡需要明確一下:主營業務是指佔營業收入比重較大的業務。比如在這家小上市公司中,既有貿易業務,也有高科技產品業務,如果各自所佔比重均較大,那麼它們都可以被視為公司的主營業務。
核心業務則是指與企業發展戰略相關聯的業務。在這家公司中,由於高科技產品屬於公司發展戰略中要著力發展的業務,因此,與高科技產品有關的業務屬於核心業務,而貿易業務則不屬於核心業務。

為什麼要如此關注企業的業務結構與企業前景之間的關係呢?這是因為企業在確立自身的業務領域時,通常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可能企業的創始人在相應的業務領域擁有各種資源優勢,也可能這些業務符合市場需求或者國家及地區的產業政策。
也就是說,企業的核心業務是最有可能成功的業務。核心業務的發展對於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至關重要。
因此,在考察企業的好壞時,既要關注其營業收入總額的變化,又要關注營業收入結構的變化及其發展前景。
我們要關注現金流量表所反映的企業的輸血與造血狀況。
如前所述,企業的資產透過運營產生營業收入,進而產生核心利潤,而核心利潤又帶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對於資產質量高的企業而言,其核心利潤應該能夠帶來充足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
無論企業是否產生核心利潤,如果其現金流量表中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是負數,則意味著企業的經營活動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維持經營活動正常週轉所需要的貨幣資金,就往往需要透過籌資來解決,即需要輸血來支撐。值得注意的是,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一般不會彌補企業經營活動的現金虧空。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在任何情況下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都必須大於核心利潤。但如果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長期入不敷出,企業就會面臨極大的財務風險。
以中芯國際為例。2023年,中芯國際的核心利潤為負數,雖然它在加上其他收益後變成正數,但規模並不大。然而,這規模不大的利潤卻帶來了很高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反映出企業經營活動的造血能力相對較強。
我要強調的是,無論企業的利潤狀況如何,只要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負數,就意味著企業經營活動的造血能力不強。
如果這種情況長期存在,企業就只能透過融資來輸血維持生存。長期依賴輸血的企業就是持續燒錢的企業。這種企業一旦無法繼續獲得融資支援,就可能會在人們的視野中消失。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