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央企薪酬制度,又要有新變動

作者:老胡
來源:明源不動產研究院
全文3501字,預計閱讀需6分鐘
近期隨著兩會的召開,與國資國企領域相關的政策、導向與行動大量湧現,對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收官之年指出了清晰的方向,也分配了不少任務。
今天的話題涵蓋創投、AI、資產管理、薪酬改革等方面,都是近一年國資領域的熱點話題,一起來關注吧!
1
國家創投引導基金來了!
“航母”引路,國企創投迎來新一輪大發展
國企創投自去年以來就一直是個超級熱點話題,國家不斷出臺政策來規範、鼓勵和推動國有投資機構發展,不斷落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目標。
3月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經濟主題記者會,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在會上表示,近期將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目的是做優做強做大創新型企業。
這一資訊更是給正在加速發力的國企創投機構添了一把火。據測算,該基金預計將帶動地方資金、社會資本近1萬億元,投資方向將會聚焦人工智慧、量子科技、氫能儲能、生物製造、具身智慧、6G等等未來產業。   
該基金計劃透過市場化方式投資種子期、初創期企業,適當兼顧早中期中小微企業,支撐原創性、顛覆性技術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其實去年國企創投利好政策就不停出臺,這次國家級的引導基金下場,對整個創投行業的發展都是一臺重磅推進器。
有專家估算,如果按照母基金出資30%計算,1萬億元規模的母基金將會帶來3萬億元到4萬億元的創業投資子基金群,將成為支援發展新質生產力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力量。
而且,去年國務院曾釋出“國辦二十五條”,裡面就提到要重新梳理基金定位、落實分級分類管理,並加強地區統籌、最佳化投資佈局,解決同質化競爭帶來的資源浪費。這意味著政府投資基金將步入精細化、規範化管理的時代。
而國家級引導基金則相當於一艘航母,將引領各地國資創投機構更有目的、有組織、有方向的開展投資工作,讓國資創投“艦隊”形成合力,意義深遠。
2
國有資產交易新規出爐
國央企做資管,制度更清晰了!
上個月,國務院國資委修訂印發了《企業國有資產交易操作規則》(以下簡稱《規則》),對國有資產的交易與處置進行了進一步的規範,主要涉及企業產權轉讓、企業資產轉讓、企業增資等環節。   
《規則》帶來的3個主要影響包括完善來企業國有資產交易操作規範內容、提高了國有資源流轉配置的額效率,以及保障交易相關各方的權益,實現國資交易從“允許做”到“規範做”,從“粗放管”到“精準管”,從“防流失”到“促流轉”的轉變。
“國有資產流失”一直是國有企業的一條紅線,誰都不敢踩,但這也成為企業在開展經營、實施資產管理時的一大顧慮。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企的活力和資產管理效益。
但《規則》對過往的企業國有資產交易規定,進行了許多調整,新增了國有企業增資操作細則,明確了戰略投資者遴選標準;強化了交易全流程風控,建立關聯方迴避、明確資訊披露等機制。
這些制度的修訂和新增,將為國企盤活資產、開展精細化管理,提供更統一、明細、規範、可遵循的標準。
同時,《規則》還著力破除交易壁壘,比如縮簡訊息披露週期至20個工作日以內、細化明確了交易專案的降價方式、縮短了相關專案資訊的披露時間等等,有利於促進國有資產的流動與配置。這也是在透過制度鬆綁,來啟用國企資管的活力。
存量盤活是這幾年所有國企、事業單位乃至於 黨政機關單位的一項重點工作,《規則》的釋出無疑將對各地推動這項工作帶來更多幫助。
實際上,現在各地已經相當重視存量國有資產的精細化,從盤點到盤活,工作做得已經越來越細緻。
比如四川去年就構建了涵蓋資金、資產、資源、資本的“大財政”收入管理格局,全面清查資產資源,分類推進盤活利用。
據透露,四川主要做了三件事。   
一是構建協同聯動的工作體系,以財政廳牽頭抓總、省級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市縣政府分級實施,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一盤棋”推進的格局。
二是制定印發“1+5”清查方案,細化清查範圍和重點、清查基準日、報表口徑、實施路徑和報送要求。
三是依託現有國有資產資源年報系統,新增清查統計板塊,設計13張彙總表、34張明細表、1400餘項稽核公式,將原手工填報的自然資源資料“線上化”,實現清查臺賬網上填報、自動稽核和動態更新。
目前四川已經形成三張清單。一是清查摸底清單,將國有資產資源納入“一本賬”進行綜合管理;二是閒置低效清單;三是形成開發利用清單,基於此加大資源開發力度,拓展資源收入空間。
據稱,四川2024年全面完成了國有資產資源“起底式”清查工作,可謂是完成了國資管理的一件大事。未來我們有望看到更多國有企業與機構在這方面發力,做強國有資產的管理工作。
3
人社部研究加大國企技能人才激勵
國央企薪酬制度將再迎改革
3月9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民生主題記者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表示,基於政府工作報告對於“加快構建技能導向的薪酬分配製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的要求,接下來將重點實施一個行動,做到三個強化。   
其中包括強化技能導向的薪酬分配製度,研究出臺加大國有企業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激勵的政策檔案,合理提高生產一線技能崗位的薪酬標準。
同時,還提及要強化產教評技能生態鏈,推動培訓與產業緊密融合,發揮產業鏈鏈主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在培訓中的主體作用,做到產業發展到哪裡,技能標準就跟進到哪裡,培訓內容就拓展到哪裡。
尤其是要重點鼓勵龍頭企業參與制定行業培訓標準,鼓勵學校等培訓機構契合產業需要,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質量,推動技能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雙向奔赴”。
這意味著今年國央企的薪酬激勵機制,還將迎來更深入的改革,激勵資源也將進一步朝著技能人才和一線崗位傾斜。
接下來國企薪酬制度將持續強化技能價值導向,進一步打破“平均主義” ,構建差異化的薪酬體系。這也會同時倒逼考核機制的最佳化,使其與人才的技能水平實現更深度的繫結。人社部要求落實的“新八級工”制度,其實就是要將技能與薪酬晉升直接掛鉤。
薪酬機制改革的背景後,實際上是國家在敦促國企加速人才結構的轉型,同時也希望進一步促進產教融合。
鼓勵龍頭企業參與制定行業培訓標準,意味著國央企可以基於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佈局,培育更多的對口人才,這對支撐國資企業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
4
“AI+”專項行動正加速落地
各地國企紛紛發力部署
2月19日,中央企業“AI+”專項行動深化部署會召開,國資委對央企發展人工智慧作出了最新安排,也釋出了國資央企“AI+”專項行動實施要點。
前兩天,國務院國資委召開的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2025年第一次專題推進會上,再次特別提到要密切跟蹤重要領域的技術創新,特別是AI技術。國資委要求,因AI技術發展一日千里,有條件的企業要抓住機遇,落實好“AI+”專項行動,發揮引領作用。
為承接國家指示,各地國資委和國企都迅速行動了起來,實際上開年以來“AI+”專項行動在許多省份及地區都已經得到了快速部署。
比如重慶目前已有超10家市屬國企集團,完成了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透過構建企業專屬知識庫打造了適配業務的AI助手。
其中重諮集團開發了AI知識庫、智慧問數系統及招投標助手,逐步推動諮詢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按照規劃,其未來還將構建“AI重諮”智慧大腦,釋放資料價值。
而長江畔的果園港,則已經透過5G、AI、自動駕駛等技術的全流程應用,實現了智慧排程、無人作業與綠色低碳運營。
重慶物流集團則著眼於無人堆場,依託智慧檢測技術與演算法,其綜合作業效率較人工提升了30%以上,人力成本降低約50%,提效成果十分喜人。
西部資料交易中心則透過促進自動駕駛、車聯網等領域資料交易流通,支撐智慧網聯汽車模型訓練……
可見重慶國企已經積極在多維度、多領域,開展了AI+實踐,目前來看成果不錯。   
據稱,重慶為夯實人工智慧發展基座,將著力強化算力與演算法基礎。目前,數字重慶公司建設的國家(西部)算力排程平臺已正式上線,引入新疆2000P綠色算力資源,為長安汽車等110餘家企業提供“算力+AI模型”融合服務……
寧夏自治區在AI+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探索。比如寧夏交通投資集團研發了“交小科”人工智慧平臺,完成了DeepSeek的接入。
又比如寧夏絲路風情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上線了“遊寧AI”小助手智慧服務平臺,接入DeepSeek後,透過AI技術重構旅遊服務生態,構建了“一雲多端”的智慧文旅生態體系。
寧夏自治區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還將繼續指導監管企業不斷探索人工智慧在各領域中的應用場景。
今年,AI+對所有國央企來說都是重點工作,未來我們有望看到更多國資國企跟進這項行動,收穫更豐富的應用成果。
為了防止讀者朋友們走丟,
請大家關注我們的矩陣號“經濟生活雜談”
經濟學人小助手為好友,
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閱讀連線。
▼ 經濟學人小助手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