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7

本文字數:3256,閱讀時長大約5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祝嫣然、陳益刊、杜川、周斌
發展新質生產力,支援科技創新,一大波政策在路上。
3月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召開,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央行、證監會五部門負責人回應發展改革、財政預算、商務、金融證券等相關問題。
最為引人注目的是,會上宣佈了包括將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最佳化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政策、推出債券市場“科技板”等支援科創的重大舉措。

設立國家創投引導基金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2025年一項重點工作。尤其當中國在人工智慧等領域取得突破之際,新質生產力成為經濟工作的高頻詞。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慧+”行動,將數字技術與製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援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手機和電腦、智慧機器人等新一代智慧終端以及智慧製造裝備。
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在上述釋出會上表示,發改委將聚焦“資金、人才、生態”,抓好三個重點,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其中,在抓資金方面,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我們將組建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帶動地方資金、社會資本近1萬億元,聚焦硬科技、堅持長週期、提高容錯率,透過市場化方式投向科技型企業;同時,完善併購重組、份額轉讓等政策,鼓勵發展併購基金等,暢通創業投資退出渠道,更大力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創業投資,實現技術鏈、產業鏈、供應鏈的市場化重構。”鄭柵潔說。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表示,將最佳化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政策。進一步擴大再貸款規模,從目前的5000億元擴大到8000億至10000億元,更好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同時,降低再貸款利率,強化對銀行的政策激勵等。
會上,潘功勝還宣佈了一系列利好科創企業的金融支援政策。央行將會同證監會、科技部等部門,創新推出債券市場的“科技板”。支援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等三類主體發行科技創新債券,豐富科技創新債券的產品體系。
具體而言,一是支援商業銀行、證券公司、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拓寬科技貸款、債券投資和股權投資的資金來源;二是支援成長期、成熟期科技型企業發行中長期債券,用於加大科技創新領域的研發投入、專案建設、併購重組等;三是支援經驗豐富的頭部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創業投資機構等發行長期限科技創新債券,帶動更多資金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潘功勝稱,債券市場“科技板”會根據科技創新企業的需求和股權基金投資回報的特點,完善科技創新債券發行交易的制度安排,創新風險分擔機制,降低發行成本,引導債券資金更加高效、便捷、低成本投向科技創新領域。
在市場看來,此舉預計將對科技創新企業產生深遠影響。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從支援科創債發行到創設債券市場“科技板”,建立多層次債券產品體系將更進一步,精準匹配不同生命週期科技企業的融資需求,為實體經濟注入更強創新動能。
證監會主席吳清表示,用好“綠色通道”、未盈利企業上市等制度,穩妥實施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更精準支援優質科技企業發行上市。抓緊完善“併購六條”配套機制,不斷完善私募和創投基金監管制度規則等。
他還提到,將持續打好支援科技創新“組合拳”,進一步完善科創債發行註冊流程,穩步發展智慧財產權資產證券化,為科技創新提供更加全面、更加高效的資本市場服務。

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將公佈
大力提振消費是今年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促進消費和投資更好結合,加快補上內需特別是消費短板,使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
鄭柵潔表示,今年要把促消費和惠民生更好結合起來,加力提振居民消費。比如,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援資金從去年的1500億元增加到3000億元,量增加了,支援範圍也擴大了。又比如,適應多層次、多元化消費需求,創新和豐富消費場景。近期,多部門聯合制定了《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很快將公佈實施。
今年的以舊換新政策,突出“加力擴圍、惠民升級”。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介紹,在去年政策基礎上,擴大了“換新”補貼的品類範圍,家電從“8+N”類增加到“12+N”類,增設了手機、平板、智慧手錶(手環)“購新補貼”,並升級了服務、提高了效率。
截至3月5日,全國共收到2025年汽車報廢更新補貼申請超31萬份,汽車置換更新補貼申請超70萬份,合計超過100萬份,超940萬名消費者購買12大類家電以舊換新產品超1200萬臺,已有超3400萬名消費者申請了超4200萬件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
商務部還將圍繞“對外開放、對內放開”,在保障基本民生服務消費的同時,著力增加優質服務供給,滿足服務消費需求。
在對外開放方面,將推動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等。對內放開方面,去年國務院印發了《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圍繞養老、托育、文化旅遊、冰雪經濟等服務消費領域,出臺了18項政策檔案。

財政預留空間,擇機降準降息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會上介紹,今年財政政策“更加積極”,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赤字安排上更加給力;支出強度上更加給力;政府債券規模上更加給力;轉移支付上更加給力和重點領域保障上更加給力。
比如,今年中國赤字率按4%安排,赤字規模達到5.66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赤字水平和赤字規模均為近年最高,逆週期調節力度進一步加大。今年新增政府債券規模達到11.86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9萬億元。
除了已有的政策外,藍佛安還強調,中央財政預留了充足的儲備工具和政策空間。而這也給財政政策預留了遐想空間。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認為,面對當前外部不確定性顯著提升,財政政策亦進入到“相機抉擇”靈活調整狀態。年初預算赤字率更多是基於預期提振,年內亦存在進一步加碼空間,新增專項債、特別國債和準財政政策工具均是可能的政策選項。
從往年也可以看出財政政策加碼策略。比如,2024年允許地方動用了4000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限額,以補充地方財力。2024年的後兩個月安排有關中央單位上繳一部分專項收益,補充中央財政收入。2024年推出12萬億元化債“組合拳”。2023年底增發1萬億元國債,將財政赤字率由年初的3%提高至3.8%。
潘功勝稱,今年將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的執行情況,擇機降準降息。目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平均為6.6%,還有下行空間,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提供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資金利率也有下行空間。同時,綜合運用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利率等貨幣政策工具,保持市場流動性的充裕等。
研究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重點支援科技創新領域的投融資,促進消費和穩定外貿。用好支援資本市場的兩項貨幣政策工具,與證監會探索常態化的制度安排,支援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
此外,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一直備受關注。據吳清介紹,去年9月以來,各類中長期資金所持A股流通市值從14.6萬億元增長到17.8萬億元,增幅達22%。保險資金、各類養老金在A股市場淨買入約2900億元;權益類基金規模從6.3萬億元增長到7.7萬億元,佔公募基金總規模的比例從20%提高到24%。
吳清表示,未來將會同各部門進一步推動各項舉措落地見效。財政部、人社部等部門正在積極推進長期資金的考核政策檔案的修訂,目前已徵求下發公司的意見建議。證監會在即將推出的公募基金改革方案中,將進一步提高公募基金3年期以上的長週期考核制度,引導長期價值投資。同時,積極推動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分階段降低綜合費率,預計每年為投資者節省超過450億元成本,基金公司與投資者利益繫結更為緊密。
“中長期資金入市是一項需要多方協作、統籌推進的系統性工程,不僅要敞開入口,讓資金走進來,更需要立足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全域性,著力完善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的配套政策,讓長期資金‘留得住’‘發展好’,實現中長期資金保值增值、資本市場平穩健康執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良性迴圈。”全國人大代表、東方財富董事長其實對第一財經表示。
微信編輯 | 七三
推薦閱讀
超越DeepSeek!騰訊元寶登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