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數字化權益運營的問題及對策

日報
專欄
熱點
國際
活動
隨著數字化浪潮的持續演進,數字化權益正逐漸成為數字經濟領域的重要一環。銀行業打造的數字化權益生態體系,逐漸成為銀行與客戶互動的重要平臺。但隨著數字化權益運營的不斷深入,各類問題也逐漸暴露。(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文|電子銀行網 · 張定煒 <<<<
隨著數字化浪潮的持續演進,數字化權益正逐漸成為數字經濟領域的重要一環。銀行業打造的數字化權益生態體系,逐漸成為銀行與客戶互動的重要平臺。它不僅為使用者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數字產品和金融服務,也為銀行創造了巨大的商業價值。但隨著數字化權益運營的不斷深入,各類問題也逐漸暴露。
一、權益策略問題
一是權益同質化嚴重,多數銀行提供的數字化權益集中在常見的消費券、影片會員、積分兌換等領域。這種權益在不同銀行之間差異微小,缺乏獨特性和創新性。對於客戶而言,在哪家銀行獲取並無本質區別,難以形成特定銀行的深度依賴與忠誠。這就對了銀行權益創新和豐富度提出較高的要求。
二是客戶精準定位與個性化運營不足。不同客戶群體對數字化權益的需求差異較大。比如年輕的客戶可能更關注消費、娛樂類的權益。中老年客戶可能更看重生活服務相關的權益。銀行雖積累了海量客戶資料,但在權益運營中,充分挖掘資料價值以實現客戶細分、權益精準投放的能力還不足。一方面,銀行需要不斷推出推出豐富的、高質量的、更有吸引力的數字化權益資源,比如某銀行在權益商城中整合外採權益、金融權益與合作權益等資源,提供了天貓淘享卡、京東E卡、支付立減金等多種權益品類。另一方面,銀行需要強化大資料技術的應用,結合客戶資產、交易行為偏好的因素,多層次的進行客戶畫像分析,並利用如手機銀行、生活服務app等渠道工具,根據不同客群推送個性化的權益推薦頁面。
二、權益數字鴻溝問題
部分客戶對銀行數字化權益的認知度和接受度較低,尤其是一些老年客戶或操作不熟悉的客戶群體,如不瞭解如何在兌換商城兌換權益,兌換後不知道使用規則。銀行需要加強客戶教育與宣傳推廣工作,透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向客戶詳細介紹數字化權益的內容、使用方法和使用規則。例如,權益面客前需具備清晰完整的權益使用說明和流程圖,並在運營中時刻關注市場反饋情況,及時做好更新維護;可以在銀行網點設定專門的數字化權益體驗區,安排工作人員進行現場演示和指導;利用社交媒體、手機銀行 APP 等渠道釋出圖文並茂、通俗易懂的宣傳資料和操作影片。透過提高客戶對數字化權益的認知和理解,提升客戶的參與度和使用率。
三、權益資料安全與隱私保護問題
在數字化權益的運營過程中,銀行涉及大量客戶資料的收集、儲存、傳輸和使用。資料安全與隱私保護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一旦發生資料洩露事件,將對客戶權益造成嚴重損害,銀行的聲譽也將受到極大影響。銀行應加強資料安全技術投入,建立完善的資料加密、訪問控制、資料備份等安全機制。同時,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告知客戶資料的使用目的和範圍,獲取客戶的授權同意,確保資料的合法合規使用。
四、權益供應與管理問題
在數字化權益資源運營中,銀行高度依賴外部合作伙伴。數字化權益的供應涉及眾多第三方供應商,如各類電商平臺、科技公司等,銀行需要協調各方資源,確保權益的及時供應與兌換流程順暢。但在實際操作中,供應商的服務能力參差不齊,產品質量、技術能力、資料管理能力、客戶支援與服務能力、財務狀況等各個環節都可能成為影響權益運營的穩定性,比如在權益庫存管理上,銀行無法獲取供應商真實庫存資訊,存在客戶無法兌換的客訴風險。而供應商一旦出現技術故障、權益供應中斷或服務糾紛問題,權益的兌換就會受到嚴重影響,進而損害銀行的聲譽和客戶的信任。銀行應利用好技術環境,不斷升級數字化系統以便管理權益,精準記錄權益的發放、使用和剩餘情況,同時加強風險防控,在合同約定、責任界定上加強對供應商的篩選和管理,並建立評估體系,根據權益質量、供應穩定性等指標對供應商進行量化評估,對於不達標的供應商,及時採取警告措施,要求整改或終止合作。
五、權益服務響應問題
在數字化權益運營過程中,客訴服務的解決至關重要。當客戶對權益服務提出諮詢或投訴時,銀行需構建高效的響應機制。首先,應利用自身的客戶關係管理系統,快速收集與整合客戶反饋資訊,精準定位問題所在,無論是權益兌換流程的疑惑,還是權益使用受限的不滿,均需要有工單歸口和流轉解決機制。其次,配備專業且訓練有素的客服團隊,他們需深入理解銀行各項權益服務細則,以熱情、耐心且專業的態度與客戶溝通,及時給予清晰準確的解答與解決方案。再者,銀行要建立快速的內部協調與處理流程,涉及權益供應商的問題能夠迅速對接並督促解決,確保客戶權益得到切實保障與及時恢復。唯有如此,銀行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憑藉優質的權益服務響應能力,提升客戶滿意度與忠誠度,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促進業務的穩健長遠發展。
REVIEW
推薦閱讀

在看”點這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