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專欄
熱點
國際
活動

《中國私人銀行發展報告(2024)暨生成式人工智慧賦能私人銀行專題報告》從市場、機構、客戶、投資、傳承和戰略六個方面,系統總結了2023年中國私人銀行的發展動態,並基於行業最新趨勢對私人銀行的未來發展模式進行展望。同時,《報告》緊密結合發展熱點,對生成式人工智慧賦能私人銀行的機遇、挑戰及實踐案例進行了專題研究。(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中國私人銀行發展報告(2024)暨生成式人工智慧賦能私人銀行專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由中國銀行業協會和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共同編寫,已連續第六年釋出。
《報告》從市場、機構、客戶、投資、傳承和戰略六個方面,系統總結了2023年中國私人銀行的發展動態,並基於行業最新趨勢對私人銀行的未來發展模式進行展望。同時,《報告》緊密結合發展熱點,對生成式人工智慧賦能私人銀行的機遇、挑戰及實踐案例進行了專題研究。重點內容如下:
一、私人銀行業務持續穩健發展
私人銀行作為我國財富管理市場最重要的參與主體之一,依託強大的零售客戶資源,覆蓋投資銀行、資產管理、對公業務的廣泛業務組合,打造出有別於其他財富管理機構的獨特競爭優勢。截至2023年底,中資私人銀行的資產管理規模達到24.6萬億元,較上年增長13.11%,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交通銀行和中信銀行等8傢俬人銀行資產管理規模已超萬億元。中資私人銀行客戶數增至177萬人,同比增長率12.07%,行業發展持續穩健。
二、高淨值人群對資產選擇更趨穩健
近年來,地緣政治衝突的頻發、全球產業鏈的重構、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等因素都為全球經濟發展前景增添了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高淨值人群對藉助資產配置平滑組合波動的投資理念更加認可,多元化資產配置方案更受青睞。根據調研,2023年,絕大多數受訪高淨值人群增配了銀行理財、銀行存款、保險、信託等,並提升了對黃金等資產類別的關注度。因2023年權益市場波動,部分受訪高淨值人群在短期減少了對資本市場產品及私募股權的配置,並透過金融衍生品等工具進行風險管理。此外,一些受訪高淨值人群減少了對投資性不動產的配置。在跨境配置方面,受益於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版本升級、香港互認基金制度最佳化等因素,香港對高淨值人群的吸引力進一步提升,關注新加坡的高淨值人群比例較往年降低。
三、踐行慈善充盈社會資本
我國高淨值人群回饋社會的意識較為強烈,追求個人、家庭與社會的良性互動與共同發展。調研顯示,近六成受訪高淨值人群已進行過或正在計劃進行慈善捐贈。教育事業與扶貧助困是最受他們關注的兩大領域。社會責任意識、道德感和使命感是高淨值人群進行慈善捐贈的最主要動機。涵養家風、助力企業發展也是高淨值人群從事慈善事業的重要動力。
四、五大策略助力私行迭代升級
放眼全球,地緣政治衝突、大國競爭加劇、產業鏈重構等變化因素為投資和資產配置增添了諸多不確定性。聚焦國內,財富管理行業進入到“精耕細作”的關鍵時期。私人銀行應不斷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提升資產配置水平,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財富管理需求,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未來,私人銀行業應致力於背靠集團優勢綜合服務企業家全面需求、以“耐心資本”“長期資本”支援培育新質生產力、應用數字化前沿技術更新服務模式並提升服務能力、打造全球資產配置優勢以提升穩健收益能力並分散風險、依託銀行公益慈善戰略和平臺助力共同富裕等重點領域。
五、技術變革助力私人銀行全面提升服務質效
RE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