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到今天,一些微信好友紛紛在朋友圈表示,自己提的經濟政策建議被採納了。一直不知國師們原來就在身邊,倍感意外,感激涕零

債務重組的難度還是很大的。經濟有周期,基建地產是最重要的週期之一,有繁榮就有衰退,有起就有落,有落才有起,沒有什麼東西是“永遠漲”的。最關鍵的,是要在下行期兜底好民生,大家一起來分擔。基本共識是,企業利潤率的恢復是最重要的指標。這又是以基建地產的恢復為前提,因為超過1/4的行業是基建地產的上下游。所以,泛基建地產行業的債務重組,才是關鍵。這又涉及財稅改革及背後的央地財權事權分配,以及房地產行業模式的轉變,且不說,老齡化社會,各種剛性支出只會越來越多。
債務重組需要時間,如果希望時間短一點,主要看三方面:一是債務重組能否成為各地具有優先順序的KPI指標;二是債務重組的專業化力度能有多大;三是能否基本做到各方利益的兼顧,尤其是在重組時儘可能地保住有實力的經營主體,背後就是所謂的企業家精神的延續。
債務重組期,要持續讓各方保持信心。這兩天信心倍增,不是因為某個國師的摺子寫得好,而是因為在各方吵吵鬧鬧將近一年之後,許多訴求被聽到、看到,各種現實都擺在面前,路徑的選擇越來越清晰,所以有了直接的回應。當此之時,人人皆為國師。
每次大的債務重組期都是如此漫長,在漫長的冬季,積極的情緒容易被澆滅。在情緒扭轉之後,還需要在不同時點給一些持續的小刺激,這也是體現“定力”和“決心”的時候。積極的氛圍很重要,因為情緒是有感染力的,在經濟中尤其如此。
國師們寫摺子的時候,立場其實也不一樣。但決策者會看到,原來即便是資本市場,也越來越認可需求側的重要性,原來讓老百姓更輕鬆的政策,也會獲得投資者的擁護。這就是普遍共識的基礎。既要救急,更要救窮。
一些改革的契機,多少年才會有一次,代價那麼大,不要浪費了,國師們還請繼續努力。
我們沒有移民問題,沒有少數族裔問題,沒有LGBT問題,讓老百姓輕鬆一些,他立馬就喜笑顏開。哪怕還沒有回本,只要反彈了,他們就會去消費。
多好的老百姓,要珍惜。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