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要麼有毅力,要麼有錢,要麼有勇氣

本公眾號持續關注睡眠和呼吸醫學的患者教育,現階段以更新睡眠為主。基本全部原創,力求深入淺出,還摻雜我自己評論和經驗。雖然不一定每篇的文章對您有用,但關注後,養肥了再看,相信您會有所收穫
不知道大家注意看前幾天的新聞沒有?國家衛健委主任花了7分鐘表示要持續推動體重管理年行動。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表示,將持續推進體重管理年行動。當前危害中國老百姓健康的首個主要危險因素和疾病,來自慢性的非傳染性疾病,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當中的很多致病因素跟每個人的行為生活方式、飲食和體育鍛煉都密切相關,比如體重異常的問題。
  體重異常,容易導致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的癌症也和體重異常有一定的關聯。每一個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責任人是非常關鍵的。
我搜了一下,這事去年中央的12個部門已經聯合發文了,有圖片為證。這次兩會再次借國家衛健委主任親口呼籲,接著馬上公佈了《成人肥胖食養指南(2024 年版)》。國家這是操碎了心,這讓我想起當年毛主席發動群眾鬥血吸蟲的架勢,如今黨號召全民批鬥五花肉。
前幾天的門診,碰到一個病人,他40歲不到,已經患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高尿酸、胃食管反流、鼻竇炎。好傢伙,這哪是看病?分明是集齊了肥胖併發症的全家桶!
在醫學界,肥胖已經不再只是一種臨床表現,肥胖已經升級為一種獨立的疾病如果BMI超過28Kg/m^2,同時合併肥胖導致的任何一種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睡眠呼吸暫停、脂肪肝、冠心病等,這時可以診斷“肥胖症”。
隨著認識的深刻,人們發現肥胖還可以導致月經紊亂、骨質疏鬆、心腦血管疾病,肥胖患者的癌症、精神疾病、胃食管反流也會多一些。可以說,肥胖、吸菸、飲酒、睡眠缺乏、高鹽飲食等是慢性疾病的罪魁禍首。
各位在減肥路上反覆仰臥起坐的兄弟姐妹們!提到減肥誰不是條件反射般喊出六字真言——"管住嘴!邁開腿!",節食+運動最健康,大家都把它當作減肥界的白月光女神,為啥還要藥物和手術減重?
我們不妨先看一個很有影響力的試驗,美國AHEAD研究。該研究觀察“嚴格限制進食+運動減重”對糖尿病的效果,入選了近5000人,觀察了8年時間。
既然是研究“嚴格限制進食+運動減重”,那麼首先要選擇一組人採用嚴格的改變生活方式減重,這就是ILI組,ILI就是英語中“強化生活方式干預”的首字母,以後簡稱強化組。另外還得找一組人做對比,這就是DSE,他們採用普通的減重方法,也可理解為“放羊組。

DSE說是“放羊組”,但減重的待遇比現實中的大多數糖尿病患者好。首先進行糖尿病教育和宣傳,發放一本標準化糖尿病教育手冊,指導飲食或鍛鍊的原則。而且每年可以免費參加3次患者教育會議,內容涵蓋糖尿病基礎知識、藥物管理、常規護理建議。不過,對於病人不設定減重目標,也不跟蹤飲食或運動行為。說白了,DSE就是減重知識送貨上門,能否管住嘴、邁開腿就全憑自覺
再看強化組,實驗承辦方既當虎媽又當老師。首先“虎媽上場,負責制定減重計劃和提供所有費用。明確要求參加強化班的人減重目標是體重降低超過7%。為此虎媽砸錢請“私教”根據每個人的情況,制定了詳細的減重方案。第一年每天只能攝入1200-1800 kcal,飲食中脂肪熱量不超過30%,每週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鍛鍊3小時以上。擔心你不達標,“虎媽”還負責免費供應代餐,發給你計步器監測步數。
接著“老師上場。前6月,要強化班“學員”每週參加1次小組課程,之後每月1次。聚在一起內容就是討論減重中的遇到問題,而且還可以與營養師、運動教練一對一溝通。所有的這些都是免費提供,按照我做臨床研究的經驗推斷,去醫院還應該有交通補助和誤工補助。參加這個實驗是不是白嫖了每月幾千元的減重班白金卡?
兩者PK的結果看下面的圖就夠了。縱座標是減重下降的百分比,橫座標是觀察的時間(年)。DSE組(放羊組)體重最多也就下降2.1%,ILI組(強化組)體重呈現V型深溝,第一年體重下降8.6%,這是個相當不錯的成績,不過第二年開始體重逐漸反彈。在第3-8年體重穩定在降低了4-5%左右。
為啥反彈這麼明顯?因為強化班的措施只持續了1年,從第2年起,實驗承辦方不再定期舉辦小組課程,只是每月打電話或發郵件敦促“學員們”繼續減重,最多就是對於減重達標的“學員”送禮品以資鼓勵。

AHEAD研究非常有代表性,其他實驗結論基本一致。這告訴我們:就人群而言,運動節食的減重效果有限,減重幅度約為2%~5%
體重下降程度與預防或治療疾病密切相關:
  • 5%的體重減輕可以降低血壓和血糖
  • 5%~10%的體重減輕可以改善血脂,改善月經不調,以及脂肪肝有關;
  • 10%~15%的體重減輕可改善骨關節炎、胃食管反流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患者;
  • 15%以上的體重減輕可誘導2型糖尿病的臨床緩解、心力衰竭的改善和心血管死亡率的降低。
一般認為治療OSA需要減重10%以上。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覺得改變生活方式減肥和神仙姐姐小龍女一樣,看起來很美,但她很難屬於你。
很多OSA患者瞭解病情後,表示要運動節食減重,我覺得潑冷水不好,畢竟賈玲曾經居然可以減重50%。但看這些研究的統計資料,我覺得鼓勵他們也不一定正確。在我看來,運動節食就像考985大學,困難重重,但也有人成功
很多人沒有領悟到體重實際上是基因和生活環境的後果。有些人吃得不多,自稱喝水都長胖,這樣的人身體是省電模式,基礎代謝率低,消耗能量少,在這個充滿卡路里的現代社會,一不小心就會長胖。省電模式要減重就好比考大學卻碰到智商不高,要想考上985,意味著更付出更多努力。
更多的人肥胖是因為吃得太多,這樣的人有的天生胃口好,每餐飯都像在吃自助餐,有的肚子餓得快,經常要吃零食、喝飲料,還有些人靠吃狂東西緩解焦慮。不要覺得這些只是“習慣”而已,容易改變。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減重意味著你需要脫胎換骨、重新做人,我這句話可能扎心,但還是有道理。
一旦決定運動節食減肥,就得認認真真制定詳細可行計劃,至少應該搜尋一下國家衛健委頒發的《成人肥胖食養指南(2024 年版)》,弄清楚如何吃,熱量目標等等要求,最好能看看營養科、康復科醫生。
成績不好,考試作弊也是一條思路,如果對節食運動減重沒有信心,現代醫學已研發出"減肥作弊神器"—-GLP-1藥物減重。
以司美格魯肽和替爾泊肽為代表的新型減重藥,能讓50%的人體重下降超過15%或20%,而且副作用尚能接受。但是這兩藥都比較費錢,我在《減重治療二、藥物減重》都已經介紹。補充幾點:
首先不要誤以為用了減肥藥,可以放開吃喝。實際上司美格魯肽的減重系列研究中要求每日攝入能量比消耗的能量虧欠500Kcal,每週150分鐘體育鍛煉。減肥藥不是吃喝券,減肥藥減輕了飢餓感,讓我們沒有再吃一口的衝動。但如果我們有意放縱地吃喝,根據物理定理,吃進去的熱量不可能無緣無故消失,一定轉換成肥肉。
其次,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藥物減重。傳統上只有肥胖比較明顯的人(比如BMI > 30 kg/m2 ),或者BMI > 27 kg/m2且出現肥胖的併發症(即高血壓、血脂異常、冠心病、2 型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才適合用減重藥物。對於BMI < 27 kg/m2的超重人群,目前並沒有提倡用減肥藥減肥。
很多人關心司美格魯肽或替爾泊肽的副作用。使用司美格魯肽大約3/4的人都會有噁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1/10左右的人會有情緒低落等精神方面的副作用。相對而言,替爾泊肽的副作用要少一些。
司美格魯肽不會導致胰腺炎和腫瘤,只是出於慎重考慮,不建議已經患有急性胰腺炎、甲狀腺髓樣癌家族史的人使用司美格魯肽。司美格魯肽面世才6年,如果要判斷該藥是否致癌,應該在10多年之後才能得到答案,因為大多數腫瘤是慢慢致病,只有時間才能告訴我們真相。
對於嚴重肥胖的人,應該積極考慮手術減重。手術減重主要的障礙是觀念,需要的是勇氣。很多人擔心術後副作用,擔心元氣大傷、擔心胃切了就無法再彌補。我建議您想一想:有證據表明,手術減重對BMI大於35以上的人可以延長生命,而且減重手術延長生命並非孤證,多個研究互相映證。
這是2007年瑞典發表的一項研究,參與者4047人,觀察隨訪13.4年,代謝手術組(胃旁路術、胃束帶術等)全因死亡率較非手術對照組降低29%(HR 0.71, 95% CI 0.54-0.92)。
改變生活方式、藥物、手術,三種方式,三步階梯。改變生活方式無疑是基礎款,所有減重的人都需要堅持,但需要有毅力。藥物減重適用人群廣,但昂貴,但可如果能負擔,可以考慮。對於適合的人,手術減重值得託付。
總之,減重絕不是隻是願望而已,需要付出代價。

相關閱讀:
附言:目前減重的四篇文章寫到這裡,我計劃先把睡眠呼吸暫停的所有治療方法寫一遍,以後重點介紹呼吸機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下一篇內容是手術治療。
現在微信的推薦方式改變了,我更新得慢,要是不星標公眾號,可能收不到更新。請大家回到公眾號介面主頁,點選右上角處的省略號,星標本公眾號。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好,敬請積極點贊、轉發、關注,沒準您的家人朋友也能獲益。

如果您想租呼吸機、缺人指導,可以點選公眾號中的“發訊息”聯絡我。
您有睡眠或呼吸科的問題想諮詢本人,可以掃下面的二維碼,在好大夫網上醫院找到我。
本公眾號聚焦呼吸疾病,力爭寫精品,敬請您關注。本文版權為作者所有,但拒絕不完整轉發,轉發不能用於牟利,否則轉發必須得到作者的書面同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