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班文化”正在從政策層面被否定。
3 月 17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在國新辦新聞釋出會上表示,針對反映突出的“加班文化盛行”等痛點問題,《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專門就“保障休息休假權益”提出了相關的舉措。
方案中寫道,嚴格落實帶薪年休假制度,將帶薪年休假執行情況作為工會維護職工權益的重要內容。地方黨委組織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加強對各單位休息休假制度執行情況的常態化監督,並將帶薪年休假落實情況作為重點監督內容。鼓勵帶薪年休假與小長假連休,實現彈性錯峰休假。依法保障勞動者休息休假權益,不得違法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實際探索設定中小學春秋假。
根據人社部的去年的一項調查資料,我國人均帶薪年休假約 10 天,而實際上人均享受帶薪年休假天數僅為 6.29 天,民營企業職工甚至不足 4 天,超過 72% 的民企職工未完整享受過年休假。
據官方通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該方案,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不久前的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最高人民法院特約監督員李正國提出建議,將非工作時間線上辦公納入加班範疇,配套制定加班費標準等制度保障;細化帶薪年假執行標準;企業要建立休假反饋機制,定期向工會及勞動部門報告休假執行情況,將休假落實率納入管理者考核指標等。
李正國委員的提案也引發了大家的關注。“這個提案如果真正落實,對於職場來說,可以說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下班時間回微信群訊息、深夜郵件回覆、假期中的線上會議等是很多職場人面臨的情況,無形中延長了工作時間但沒有任何補貼。
根據《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我國職工每日工作 8 小時、每週工作 40 小時。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延長職工工作時間。因特殊情況和緊急任務確需延長工作時間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但近些年,瘋狂加班的事情屢見不鮮,國內很多知名公司都被曝出過員工因加班過勞被送入醫院。而在小紅書“中美大對賬”期間,有美國網友就透露,很多人都加班,“因為工資跟不上生活成本。我父親有時在夏天連續工作六天,而我的一個兄弟還兼職了第二份工作。”也有網友表示偶爾加班,加班的話會有加班費。
“卷”,不只是網際網路企業,據央視網報道,光伏、電商、汽車三大行業成為“內卷”高發行業。“中國汽車製造商的工程師每天工作 14 個小時左右。週六上班是理所當然的,週日上班的情況也很多。”南京普塔科技的執行長(CEO)謝健艦在日經網報道中提到。
“反內卷”成為全體“打工人”的期盼,近期一些企業的措施屢次登上熱搜。
今年 1 月,美的集團釋出了《關於簡化工作方式的要求》,提出了六條禁令,包括禁止使用 PPT 進行內部彙報、嚴禁下班後開會、減少微信群形式主義等。此外,美的規定員工必須在 18:20 準時下班,HR 會在到點時催促員工離開工位,甚至禁止員工晚餐後返崗加班。
有網友透露,美的已經通報了兩次個人和部門違規行為,確實遏制了形式主義作風,減少了工作量,但工作的任務量並沒有減少。
美的集團副總裁兼家用空調事業部總裁趙磊對媒體解釋,隨著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可能會在工作方式和企業文化方面積累一些弊病,需要及時“修剪”。
美的內部員工反映集團存在“表演式工作”現象具有一定代表性:比如月報、週報甚至日報都需要以 PPT 展示,且 PPT 需要過度美化;有的部門選在 18 點下班後開會;一些領導下班後不離開,導致員工即便完成工作也不敢提前離開等。“這些現象被我們稱為無效工作,浪費了大量資源和時間,長期積累下來,一定會帶來結構性成本的增加。”趙磊說道。
趙磊稱,集團並沒有在形式上要求員工必須 18 點下班,或者絕對不允許員工加班,核心還是引導員工在 8 小時內聚焦在核心的、有價值的工作上。“如果真的有業務需求,比如跟海外客戶溝通等,可以申請加班。”
到了月底,大疆在深圳總部實施了“強制晚上 9 點下班”政策。每晚 9 點,主管和人力資源部門會分三輪巡查工位,確保員工準時下班。上海辦公區甚至直接關燈斷電,強制清場。有內部人員在網上表示,“晚九趕人”至今還在施行,部分人會被電腦回家加班,同時很多 DDL 開始逐漸延期。
格力則在去年底就釋出內部通知稱,將單休工作制調整為雙休工作制,適用格力電器旗下的各個公司、部門和分廠。近期,還網傳海爾集團要求員工“強制雙休”的訊息,但海爾集團相關人士否認。
小鵬汽車 CEO 何小鵬也釋出內部信精簡內部流程,PPT 使用率極低,僅在新車釋出會中保留;線上雲文件上的協同取代非必要線下會議,比例高達 30%+;不開長會、大會、沒結論的會;提前 2 天以上預定機票,能拼房就不單間,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但這種企業方的“反內卷”不是每個人都見到的。2021 年時,快手、騰訊和字節跳動等就實行過“反內卷”措施,如騰訊某遊戲工作室要求員工週三傍晚 6 點準時下班;快手宣佈取消“大小周”等,但由於取消加班意味著失去加班費,部分員工對此並不樂意。
部分網友擔心這會導致“隱形加班”:“畢竟打完卡還能回崗位繼續幹活,只是不算做加班了而已。”
“這場轟轟烈烈的‘反加班運動’,本質上是一場國際規則與本土現實激烈碰撞的荒誕劇。”有網友評價。
這個評價背後的事件是,在 2024 年底,歐盟通過了《禁止強迫勞動法案》。該法案規定,從 2027 年底起,禁止在歐盟市場上銷售和提供使用強迫勞動生產的國內或進口產品、禁止出口此類產品,同時確保這類產品退出聯盟市場。
“禁止使用強迫勞動製造的產品”條款適用於產品的生產、製造、收穫或提取的任何階段,包括與此類產品相關的加工或處理環節;所有型別的產品及元件,且無論涉及行業、產品來源(國內或進口)、是否投放歐盟市場或出口,均適用此禁令。運輸服務除外。
“由於強迫勞動是⼀個全球性問題,並且考慮到全球供應鏈的相互聯絡,有必要促進打擊強迫勞動的國際合作,這也將提⾼本條例的實施效率。”法案中寫道。
“強迫勞動”的定義遵從國際勞⼯組織的規定,國際勞工組織制定了多項識別強迫勞動的指標,包括但不限於:身體暴力或性侵害威脅與實施、剝削弱勢群體、工作和生活條件的虐待(如超時工作)、欺騙行為、限制人身自由或活動範圍、隔離管控、債務束縛、拖欠工資或惡意減薪、扣押身份證件,或者以非法移民身份威脅告發等。
該法案指出,強迫勞動往往與貧困和歧視現象交織共生,僱主或中介機構透過操控信貸債務關係使弱勢勞動者陷入強迫勞動境況仍為關鍵誘因。
據報道,歐盟是中國第二大出口市場(2024 年貿易額 7858 億美元),尤其在高階製造業領域(如無人機、家電),歐盟需求佔全球 30% 以上份額。而根據大疆財報,海外收入佔總收入的約 80%,其中歐洲是其第二大海外市場,市場份額超過 85%,美的去年上半年的歐洲、東歐及非洲市場合計貢獻了 15.7% 的海外收入。
“令人高興的是,勞動環境確實在改善。令人悲哀的是,連偶爾出現幾個遵守最基本的法律的,都值得拿出來當榜樣鼓吹,那說明原來做得有多差?”知乎相關話題下的熱門回答如是寫道。
無論各方出於什麼樣的理由,“強制下班”能否讓職場人和企業實現雙贏,重塑當下職場文化還需要時間驗證。
參考連結:
https://www.gov.cn/zhengce/202503/content_7013808.htm
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PDF/?uri=OJ:L_202403015
http://www.xinhuanet.com/comments/20240521/e75526084ac34985a9ff3cdd536edc37/c.html
https://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column/58131-2025-03-04-05-00-29.html
宣告:本文為 AI前線整理,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會議推薦
在 AI 大模型重塑軟體開發的時代,我們如何把握變革?如何突破技術邊界?4 月 10-12 日,QCon 全球軟體開發大會· 北京站 邀你共赴 3 天沉浸式學習,跳出「技術繭房」,探索前沿科技的無限可能。
本次大會將匯聚頂尖技術專家、創新實踐者,共同探討多行業 AI 落地應用,分享一手實踐經驗,深度參與 DeepSeek 主題圓桌,洞見未來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