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優秀的父母越容易把孩子折磨成精神病!

昨天晚上在知乎上看到一個300多萬次瀏覽的問題:
明明經常帶孩子旅遊長見識,為什麼發現孩子的格局還是打不開,像沒見過世面?這個疑問,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不少家長帶娃旅行歸來,發現孩子和出門前並無差別後,發出瞭如出一轍的靈魂拷問:帶孩子四處旅行有意義嗎?
然後下面有一個高贊回答:
所謂的格局視野的關鍵是知識水平和邏輯思考能力。比起漫無目的地猴子看星星,不如認真學習和思考,弄清楚科學原理和歷史規律,帶著知識和邏輯再去實地探查走訪,才能有不一樣的收穫。換句話說,僅僅在物理層面“抵達”一個地方,是不夠的。
這裡的高贊回答其實是在放屁,沒有任何屁用。
為什麼呢?
因為原問題描述是這樣的:
家裡平時一直注重帶著兒子出門,幾個大城市都轉過了,甚至還集資出了兩次國,沒別的想法,就是想讓孩子見見世面,不要露怯。
結果今天小學開學,帶著兒子去學校辦手續,就讓他去和班上的小朋友自己玩了。過了一會兒轉回來觀察,沒想到還是不太行。
和別的小孩比起來總是太靦腆,沒有格局,說不清楚話,老不好意思。看他的談吐,完全沒有見過世面的感覺,唯唯諾諾的,搞得我們父母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從學校回來之後,我們也不知道怎麼說他,就是有點難過又氣不過。所以想問問網上的朋友,為什麼孩子的格局就是打不開呢?旅遊真的對孩子有好處嗎?我們之後該怎麼做?
家長關注的孩子是:
靦腆,說不清楚話,不好意思,談吐不行,唯唯諾諾,性格內向,社交和表達能力有缺陷。
高贊回答講的是知識水平和邏輯思考能力,科學原理和歷史規律。
知識再多,能提高一個人的基本口齒表達和社交能力?
韓非表示huh?(他知識極為淵博但口吃)
人的性格不存在天生的基因影響,幾乎全部都是後天的家庭養成。
尤其是0-3歲這個最重要的階段。
政治正確的說法,內向和外向是平等的,沒有高下之分,都很優秀。
但我們一貫是不遵循政治正確的,我們這裡說白了,原因就很簡單:
0-3歲期間,家庭氛圍緊繃,嚴格,難以放鬆,小孩子的性格,必然是內向的。
0-3歲期間,家庭氛圍寬鬆,輕鬆,風趣幽默,小孩子的性格,必然是外向的。
只有極少數情況下,會出現例外。
什麼例外?
父母完全不管,完全不介入已經可以亂跑的小孩的生活,隨便他們玩。
這個時候的小孩會根據自己後天的經歷,玩伴,而變得內向或者外向。
但是這個例外只出現在田園時代,周圍有很多玩伴。
在城市化高度發達的時代,
如果父母不管,漠視,忽視,不參與小孩的生活,讓他自由發展。
他大機率會變得孤僻,內向。
因為城市化就是原子化,對個人活動空間的極大侵佔,個人沒有自由,也沒有開闊的活動空間,更沒有集體的玩伴,從2歲能走路說話開始,就嚴重缺乏集體生活的鍛鍊。
這樣的情況下,小孩大機率會變得孤僻內向。
所以小孩格局不大,性格封閉,唯唯諾諾,說不清楚話,談吐太差。
那麼他的家庭氛圍一定是二選一:
1,緊繃,嚴格,高壓,難以放鬆,控制慾太強。
2,家長缺失,缺位,缺少陪伴和交流。
一年幾次的旅遊?沒有任何屁用。
平時的陪伴缺失,或者過於緊繃控制,過於嚴格管教,
平時做的不好不到位,那麼不管旅遊多少次,都沒任何屁用。
小孩的性格不好,後天的能力不行,一定是家長有問題。
沒有教不好的小孩,只有不會教的家長。
嫌棄小孩談吐不好的家長,不妨多照照鏡子,看看自己:
您口才表達能力強嗎?狗肉端的上席面嗎?您在公司在單位在各種重要場合,發表過什麼重要講話,贏得滿堂彩嗎?
您有個人魅力嗎?您健談嗎?
您風趣幽默嗎?您有談笑風生那個能力嗎?
您在家裡和家裡人敞開了輕鬆閒談,每天都妙趣橫生嗎?還是基本沉默寡言沒話說?
您出去旅遊了,您的格局打開了嗎?談吐提升了嗎?
照照鏡子,答案自然顯現,不需要責備孩子。
附註:
這個問題的評論區,有很多這些評論:
這物質條件超過9成的家庭了。父母只是期待落空,又沒有責怪孩子。
我是服了,這父母有物質經濟基礎,還能摸索怎麼教育,不對勁還能反思,還來問,就這還可悲???
這裡我要說一下:
物質條件豐富,同時還自以為是的家長,是所有家長中,最垃圾的那種。
物質條件差的家長,他忙著辛勞,沒有什麼時間精力折騰孩子,孩子還有喘息的空間。
物質條件好的家長,那不一定。
首先,很多家長本身就是垃圾,我今年36,我的同齡人絕大部分都當了父母,實話實說,他們就是垃圾。
不是當家長垃圾,
而是做人就垃圾,一事無成,一塌糊塗,一無是處,沒有任何優點。
他們為什麼有好的物質條件呢?
因為他們爹媽有錢,爹媽扶持。
爹媽扶持出來的經濟條件,不需要有太強的能力,就可以到了中年有一份不錯的收入。
但是他們本人,能力,性格,個人魅力,乃至人性,都是low中low,完全就是垃圾。
這樣的人能教好小孩?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到處旅遊的實力,其實並不需要什麼太強的物質條件,考個老師,考個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員工,
再加上爸媽也是這個單位系統內的,沒有負擔,房車都爸媽提供的。
他們就能有出國遊的經濟實力了。
這樣的人是極其平庸的,對於社會,家庭教育的認知,都非常簡單粗暴,極其幼稚膚淺。
但是他們自己,都自我感覺特別良好,認為自己特別優秀,做父母也特別優秀,小孩生在自己家,是積了八輩子的福分。
反思自己,是絕對不可能的。
百思不得其解,是常態。
我哪裡做的不好,要改正,是不會出現在這類人的腦子裡的。
我都已經做了12345,都已經做的特別特別好了,為什麼孩子還是這副慫樣,到底怎麼了?
這才是這類人的常態思維習慣。
他們有錢,物質條件不錯,工作輕鬆,
所以他們有大把的時間教育孩子,控制孩子,
與此同時,這些人的人性,認知,能力系統,個人核心,個人魅力,談吐,表達,才能。
可以說統統是不堪入目,毫無魅力,又自以為是洋洋得意。
這種孩子在他們家,就必然被百般折騰,嚴格要求。
要聽話,要乖喔。
如果你關注過一些育兒博主,還有小花生網爸媽網之類的網站,你會發現,國內9成9以上的家長,尤其是那種受過高等教育,有較強的知識文化水平,物質條件豐富,工作輕鬆又有大把時間育兒的,基本上全部都是這種自以為是,自認為很精通很擅長育兒,但實際上特別變態的嚴重精神病和大SB
他們一方面期待孩子特別有能力,可以成為人才。
一方面又希望孩子聽話,乖巧。
問題是,人才必然是有強烈個性,是叛逆,是要打破常識常規的,
這跟聽話乖巧就完全是相反的,
這樣的家庭氛圍裡,孩子不得心理疾病才是怪事。
孩子談吐差勁,唯唯諾諾,格局不行,
這不就是「乖巧,聽話」麼。
孩子按照你心目中完美的模板長大了,
你又嫌棄人不行,
你是個什麼JB玩意兒?
-end-
更多精彩觀點,歡迎點選關注
歡迎大家把我設定為星標置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