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方藍字👆“薩提亞實用心理學”關注我,加★星標★
預約心理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心理諮詢”
近期課程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課程”
作者:彤橦媽媽聊育兒
來源:彤橦媽媽聊育兒(ID:ttmmlye)

養育孩子過程中,自律,一直是家長們探討的話題,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的自律是天生的。
但也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的自律是後天培養的。
一位教育學家也曾說,天生自律的孩子很少,大多孩子的自律習慣,都是後天培養出來的。
這跟家長平時對孩子的引導方式方法息息相關。
01
陪伴、陪同、還是看管
孩子寫作業時,你是在陪伴還是陪同,又或者是看管,這3種不同的方式,影響著孩子習慣的養成。
就像有些父母,說是陪伴孩子寫作業,就真是陪著寫作業,不是拿一本書坐在旁邊,就是做點其他事,但心一直關注著孩子,及時給予孩子幫助,他們是一直關注陪伴著孩子。
但有些父母陪孩子寫作業,孩子寫作業,他們玩自己的手機,孩子有問題,壓根不搭理,還來一句話,別理我,自己好好想想去,這種陪同方式頂多稱之為,陪同孩子寫作業。
還有一種是看管,孩子只要寫錯一點,就怒吼和咆哮孩子,要麼就是不停地提醒這裡錯了。
整個過程,他不叫陪伴孩子,而是叫看管孩子,試想哪種方式會讓孩子自律?肯定是陪伴的方式。
所以,別再說孩子不自律,自問方式對了嗎?只要用對方式,孩子就會從他律到自律。
02
是溝通,還是命令
孩子寫作業時,你是直接命令孩子去寫,還是溝通。
命令只會讓孩子感到不被尊重,不被尊重的孩子很難服從管教,服從管教的,都是被尊重的。
例如孩子寫作業時,你對孩子說,你現在立刻馬上把這個作業給我寫完,而不是說,寶貝,你還有什麼事情沒完成呢?你要如何做呢?
前一種是被要挾,還讓孩子覺得是為父母而寫,另一種是,我同你溝通商量,起到提醒作用,但畢竟作業是你的,你自己看著去完成。
一種是孩子被動去做,另一種是孩子主動去做。
這兩種不同的方式,會讓孩子體會到不同的管教方式,前者不願意行動,後者主動承擔責任。
03
嘮叨,還是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
曾經我就是太嘮叨,收穫的就只能是一個不耐煩和暴躁的孩子。
改掉嘮叨,我開始學會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
例如女兒寫作業,我不再說,你怎麼還不寫作業,快點去做,不寫完,去學校老師會批評你。
而是說,寶貝,你還有什麼事情沒完成?
她說作業沒寫完。
我引導著說,那應該怎麼做?
她會說,我這就去寫。
如果這時的她,還沒有付出行動,我就說,孩子,你們班80個學生,老師不可能挨個檢查到,這個中間靠的還是你們的自覺。
如果你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證明你是一個自覺並有責任感的孩子,是在為自己負責。
相反,如果沒完成,不能說你人不好,但老師抽查到你時,會讓老師覺得你是一個不願服從老師安排的孩子,那就要主動承擔自然後果。
例如你不幸被老師抽查到,那就要接受批評。
別說,不嘮叨,點到為止,孩子主動去寫。
04
一直學習,還是勞逸結合
父母教育有個普遍現象,孩子學習就學習,不讓做其他,殊不知,真正的學習,就是勞逸結合。
勞逸結合,孩子才能在累的時候釋放內心的壓力,這樣,他們在學習時,才能做到更加自律。
所以,平時要多帶孩子運動、或者帶出去玩,讓孩子身體和心理都得到很好的釋放和減壓。
05
只要求孩子,還是言傳身教
真正的教育,不是說教而是言傳身教,唯有這樣,孩子才能從父母的行為中,學會什麼是良好的習慣。
反之,如果父母自己都做不到,只要求孩子,那孩子也會心生牴觸,反抗父母的指令。
06
物質獎勵,還是精神獎勵
對於獎勵孩子,我們普遍有一個行為,那就是喜歡用物質獎勵孩子,殊不知,物質獎勵短期可能有用,但如果長期物質獎勵,孩子就會失去動力。
真正的獎勵,應該是精神的,例如給孩子一個肯定的眼神,或者一個大大的擁抱。
女兒對我說,媽媽我考的好,你給我買個玩具。
我說,買玩具是媽媽想送你禮物,考的好是因為你付出努力,所以,兩個不能混為一談。
如果你想買玩具,價位合適,媽媽很願意買給你。
當我這樣說的時候,女兒再也沒有用成績交換。
每次考的好,我就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
但我也會在她考得好時,不用她說,就送她一個玩具,但送是我想送,而不是她同我講條件。
這兩者的區別,是讓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是不能用來當條件來交換的,這是她的責任。
當我們從小養成孩子這個習慣,孩子潛意識中,也會覺得學習是自己的事,而不是為他人而學。
07
只物質給予,還是付出陪伴
前幾天刷影片,看影片中,爸爸要管教兩個孩子,但兩個孩子不聽,為此爸爸特別生氣。
媽媽語重心長地說,你知道孩子為什麼不聽嗎?
你每天回來只會給孩子買一堆玩具,然後轉身就走了,你想想,你真正花時間陪伴他們了嗎?
沒有,那他們又為什麼會聽一個從不花時間和耐心陪伴他們的一個人的呢?哪怕你是爸爸。
這時爸爸幡然醒悟,原來孩子也需要花時間陪的。
所以,想讓孩子願意聽你的引導,就抽出時間多多陪伴孩子吧。
寫在最後:
養育過程中,培養孩子自律,切記這5件事不要對孩子做,唯有這樣,才能養出自律的孩子。
-
打擊式教育
想誇孩子就大大方方誇,不要怕誇了,他變得驕傲,就不停式地打壓式教育,這樣只會讓孩子缺乏自信心,進而缺乏學習的內驅力。
-
嘮叨式教育
說話點到為止,嘮叨不停,不僅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孩子還會覺得你嘮叨,進而不聽引導。
-
不停地講道理
不要不停地給孩子講道理,如果想說,點到為止。
-
總喜歡比較
不要總拿孩子與其他孩子比較,孩子最煩的就是總拿自己與他人比,讓他與自己比就行。
每天進步一點點,每月進步一點點,每年進步一點點。
-
看不到孩子優點
多發現孩子優點,肯定孩子,孩子從被讚賞中獲得自信。
-END-
來源:彤橦媽媽聊育兒(ID:ttmmlye),專注育兒成長、讀書感悟,生活來源於藝術,藝術來源於生活。

點選下列標題,檢視近期其他課程安排:
關注薩姐,檢視更多精彩內容▼
你的每一個“贊”和“在看”,我都歡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