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不想跟孩子生氣,就讀讀這8句話

點選上方藍字👆薩提亞實用心理學”關注我,加星標★
每天學點親子|婚姻|個人成長,每天成長·進步·幸福
預約心理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心理諮詢”
近期課程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課程”
當作為父母的我們一步步地摒除自己的焦慮時,我們的孩子也會相應地一步步朝著正確的方向邁進。
——薩姐
作者:尺二
來源:帆書樊登講書(ID:readingclub_btfx)
網上曾經做過一份關於中國父母焦慮狀況的調查。
結果顯示,60%的父母表示自己有育兒焦慮:
有的焦慮孩子不好好學習,有的擔心孩子性格有缺陷,有的發愁孩子沒有特長……
焦慮來焦慮去,自己每天活得疲憊不堪不說,孩子也過得很壓抑。
很認同《家庭的覺醒》中的一句話:
“當作為父母的我們一步步地摒除自己的焦慮時,我們的孩子也會相應地一步步朝著正確的方向邁進。”

與其整天發愁怎麼改變孩子,不如改變自己的養育模式。


新學期,不妨給自己立下這8句宣言,學習做情緒穩定、心態鬆弛的家長。
01
我敢於重新定義孩子的成功
少以成績來衡量,多用精神來衡量
不知何時起,越來越多的父母,口頭禪變成了“不學習,長大以後怎麼有出息?”
孩子的價值觀也隨之被扭曲,"成功”成了他們人生中的唯一:
週末要去補課、每天作業寫到凌晨、成績不好就不配玩……

然而,成功的定義究竟是什麼?


很喜歡稻盛和夫的答案:“真正的成功不在於得到多少錢,而在於你是否讓自己變得更加出色。”
孩子的成功,不應該是成績名列前茅,以後找到好工作,賺大錢。
而應該是有能力去讓自己變得值得,內心充滿力量去對抗未知。
這個社會,比成績更重要的,是終身學習的能力;比努力更重要的,是一顆耐操打的“金剛心”。
新學期,希望所有父母能重新定義孩子的成功,對分數少點在意,對孩子的需求多點關注。
02
我不會要求孩子完全順眼
而是鼓勵他們表達自己
我們總希望孩子成為讓所有人滿意的乖孩子。
於是,我們開始了對孩子的完美教育之路:
不允許孩子玩想玩的遊戲,不允許孩子挑自己喜歡的衣服,不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
事事苛刻,容不得孩子走一點“彎路”。
把所有的的焦慮,都無限放大投射到孩子身上。
於是,孩子變得省心、聽話、乖巧,但唯獨缺了自我。
陶行知說:“一個不能獲得正常發展的兒童,可能終其一生只是一個悲劇。”
其實,不完美也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
他們能在挫折中學習,學會獨立思考,勇於表達見解。
作為父母,我們更應該看到孩子的“叛逆”,因為這是他獨一無二的個性。
新學期,希望你能不再批判孩子的不完美,對孩子的“叛逆”少點斥責,對孩子的勇敢多點鼓勵。
03
我不把注意力放在我沒有得到的事物上
而是反省我選擇給予孩子什麼
在我們眼裡,永遠存在一種好孩子,叫“別人家的孩子”。
我們好像始終在追求那個得不到的東西。
無論自己的孩子多努力,我們都吝於給一個誇獎。
不斷地否定與質疑,讓孩子從努力變成了擺爛。
知名教師肖夢仙說:“給孩子一縷陽光,孩子會給你一個太陽。”
孩子猶如一張白紙,如何引導在於父母。
孩子可能不是班裡的第一名,但他卻比上一次進步了一分;
孩子可能學習上不是很拔尖,但卻是個溫暖、善良的人。
我們給予孩子的每次讚揚,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最寶貴的東西。
新學期,希望你能看到孩子的發光點,對孩子少點索取,對鼓勵多點給予。
04
我認識改變的責任在我身上
而不是在孩子身上
一位爸爸手裡玩著手機,嘴裡罵著孩子。
不停地呵斥著,不能玩遊戲。
而孩子則不服氣地回應:“你不也在玩。”
我們常常以大人自居,理所當然地把改變的責任推給孩子。

好像責任全是孩子的,而大人則有豁免權。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所以,如果你想改變孩子,首先應該先改變自己。
當我們為自己驕傲時,孩子才會成為那個讓你滿意的孩子。
只有透過自己的言傳身教,才能用生命影響生命。
新學期,希望你能重新認識成長的責任,對孩子少點壓力,對自己多點督促。
05
我接受教育孩子的關注點是提升自我
而不是我的孩子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底下父母的統一心願。

於是,“雞娃式”教育迅速火遍家長圈。


一句“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激發起無數父母的攀比心。
而其中潛臺詞是:我不能輸給別人,所以我的孩子不能輸給別的孩子。
我們的關注點,表面上是在孩子身上,實則是自己的面子。
我們把所有的期待放在孩子身上,卻從未為自己的提升做出努力。
指望孩子成才,自己卻成庸才。
甘地夫人說:“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則。”
我們只有繼續學習,“望己成龍”,才能讓生活充滿希望。
孩子才能從我們身上看到方向和目標。
新學期,希望你能與孩子一起提升,對攀比少點關注,對進步多點努力。
06
我允許我的孩子當一個平凡人
網上有句熱評:
“我能接受你的平庸,為什麼你卻無法接受我的平凡?”
我們把孩子看成孩子,把自己定位為家長。
不平等的關係,讓父母只允許自己平庸,不允許孩子平凡。
然而, 孩子也沒有嫌棄過父母啊!

其實,正如尼采所說:“對於平凡人來說,平凡就是幸福。”


不斷逼迫孩子超越,還不如希望他們能過上幸福自在的平凡人生。


把孩子看作獨立的精神個體,把自己當作一位合作伙伴,才能把家庭的船開向幸福的彼岸。
新學期,希望你重新看待與孩子的關係,給孩子少點空間,與孩子多點合作。
07
我只關心孩子有沒有全力以赴
投入當下
有人說:“成年人的世界只看結果,不看過程。”
當職場人轉換為父母的角色時,我們也不自覺用同樣的眼光看待孩子。
當孩子為自己比上次進步10分而高興時,我們卻在批評孩子沒有得到滿分。
只在意孩子的分數和名次,從沒看到孩子的努力和進步。
其實,每個成績背後都有它隱藏的意義。
每一分都隱藏著孩子的努力、知識掌握的程度以及學習優勢。
單純只看結果,而看不到孩子的付出,只會導致打擊和誤導。
張雪峰說過,分數不是目標,是你努力的結果。
作為父母,我們更應該關心孩子在這件事上有沒有盡力,有沒有還可以改進的地方,從而幫助孩子一起進步。
新學期,希望你能關注孩子的當下,對事情的結果少點焦慮,對孩子的努力多點誇獎。
08
我明白,只有當我釋放孩子自由做自己
我才能獲得自由
我們經常埋怨,當了媽媽後,才知道人生就沒有了自由。
要陪孩子做作業、上各種課外班,時間不自由。
要給孩子買這買那,經濟不自由。

孩子經常鬧心,經常控制不住發脾氣,情緒不自由。


孩子不開心,我們也不高興。
相互的折磨,壓著我們緩不過氣。
作家冰心說:“要讓孩子像野草一樣自由自在地生長。”
學會放孩子自由,孩子才能像野草般瘋長,才能有足夠空間去嘗試、去成長。
就像拔河的雙方不再抗衡,我們與孩子也就和解了。
讓孩子自發享受自己的興趣愛好,讓我們也能享受自己的私人時間。
新學期,希望你能學會放手,對孩子少點控制,對自己多點鬆綁。
09
新學期,如果你感到教育焦慮,建議重溫這八句話。
不讓焦慮成為你和孩子的束縛,不讓焦慮消耗你和孩子的美好,不讓焦慮擾亂你和孩子的人生。
點個在看,希望所有父母都能放寬心,不匆忙,享當下,希望所有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
-END-
來源:帆書樊登講書(ID:readingclub_btfx),歡迎關注帆書(原樊登讀書)公眾號。加入我們,和6000萬書友一起,聽懂好書,生活更好!
關注薩姐,檢視更多精彩內容▼
你的每一個在看,我都歡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