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美國生物科技公司Merida Biosciences宣佈獲得1.21億美元的A輪融資,此次融資由貝恩資本生命科學(Bain Capital Life Sciences)、BVF Partners和Third Rock Ventures三家知名機構聯合領投,重新整理了近年來自身免疫領域A輪融資的記錄。
本輪融資資金將推動Merida的首個臨床候選藥物——Graves病(毒性瀰漫性甲狀腺腫)藥物進入IND階段,並加速過敏、原發性膜性腎病的臨床前開發,進一步增強其臨床轉化實力。
在生物醫藥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研發風險高的背景下,資本為何押注Merida?這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戰略佈局與技術優勢?
01
深耕生物藥15年,創始團隊聚焦全球超5億患者的疾病領域
Merida的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官Dario Gutierrez博士,擁有範德比爾特大學分子生理學和生物物理學博士學位,在免疫學與腫瘤學藥物研發領域深耕超15年,主導過多款治療候選藥物從早期發現推進至臨床階段。

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官Dario Gutierrez博士 來自:Merida官網
東方證券研究所釋出的《自身免疫疾病行業深度報告》顯示,全球自免患病人群總數預計5億以上,我國主要自免疾病患者近4000萬人。根據對於常見的自免疾病的統計,全球自免疾病的患病率約5%~8%,是繼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外的第三大慢性病。
以美國為例,美國自身免疫相關疾病協會(AARDA)資料顯示,美國約5000萬人(佔總人口20%)罹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75%為女性(約3000萬人),且5%~10%的患者存在多病共患情況。
在臨床治療層面,雖然傳統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等藥物對部分患者症狀有所緩解,但現有療法僅能控制約30%~40%患者的病情進展,且存在嚴重副作用風險,如感染機率增加、肝腎功能損傷等。
同時,約60%的患者會出現病情反覆,甚至發展為終末期器官損傷。自身免疫性疾病誤診率高達40%,平均診斷週期長達5~7年,大量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加之多種自身免疫病研究有限,發病機制及通路不明,目前仍存在巨大臨床空白。
基於此,Gutierrez萌生了創立Merida的想法,組建起一批擁有深厚科研經驗的技術團隊:首席醫療官Matt Leoni擁有17年的臨床開發經驗;執行長Adam Townsend具備超過20年全球生物製藥行業經驗;營運長Dodzie Sogah在生物製藥企業發展和戰略方面擁有超過15年的經驗。團隊均期望透過開發精準靶向療法、實現個性化治療,為患有自身免疫和過敏性疾病的患者提供更適用的緩解方式。
正如Adam Townsend表示,Merida有機會從根本上改變一系列嚴重自身免疫性和過敏性疾病的治療方式,有可能首次以高度靶向性和永續性,精確地針對一組難治性疾病的明確致病因素。這是迄今為止任何方法都無法實現的。
02
獨創蛋白質工程平臺,開發精準靶向、長半衰期的“抗體樣分子”
目前來看,Merida實現了突破性進展。
Merida重點關注致病性抗體,開發蛋白質工程平臺來設計精準療法。傳統免疫抑制劑在發揮作用時,通常會存在腎毒性、肝毒性、降低機體免疫力和增加感染風險等副作用,機體的其他部位容易被“誤傷”。
Merida則著重規避了這一侷限性,基於對抗體驅動疾病分子機制的深入理解,透過獨有平臺生成經過獨特設計的Fc生物製劑,即一種“抗體樣分子”(antibody-like therapeutics)。
該抗體樣分子能精準識別並中和致病抗體(如Graves病的TSHR抗體),同時啟用人體天然清除機制,從源頭消滅抗體及其產生的B細胞。與傳統免疫抑制劑相比,這一療法避免了全身免疫系統抑制帶來的感染和腫瘤風險,真正實現“精準打擊”的差異化方案,從根源解決疾病問題。
這一獨創性的抗體樣分子具備三個關鍵優勢:

Fc生物製劑治療優勢 來源:Merida官網
● 高度靶向性。作為經過精確設計的蛋白質結構域,Fc能夠精確靶向並特異性地結合致病抗體。
● 高畫質除率。Fc組分的工程設計將靶向抗體定向到高度特化的肝細胞,透過內源性途徑內化和降解。為了避免IgG免疫複合物啟用的毒性,基於Fc的生物療法選擇性地結合Fcγ受體Fcγ riib而不是Fcγ riia。
● 高永續性(長半衰期)。抗體樣特性帶來的長效藥理作用,使得給藥方式更簡便,較傳統療法更具優勢。同時,該療法還能靶向致病性抗體來源的B細胞,且僅作用於致病抗體,保留正常免疫功能。
03
首發管線聚焦Graves病,加速自免及過敏適應症的臨床轉化
目前,基於蛋白質工程平臺,Merida的研發管線已覆蓋Graves病、過敏及原發性膜性腎病(MN)等自免和過敏性疾病兩大領域。

Merida的研發管線 來自:Merida官網
以Graves病為例,這是一種典型的自身免疫疾病,發病根源是病理性自身抗體與甲狀腺中的促甲狀腺激素受體(TSHR)結合,導致甲狀腺激素過量產生和代謝活動加速。這些自身抗體也會引發大約一半的Graves病患者患上Graves眼眶病(甲狀腺眼病),導致眼部炎症、疼痛、眼球凸出和複視。
當前,對於Graves病的治療手段侷限於手術、放射性碘或非選擇性免疫調節劑。雖能緩解病情,但無法精準作用於致病抗體,可能引發其他併發症。
而Merida獨創的“抗體樣分子”產品,作為一種首創療法,以選擇性結合導致Graves病的致病性促甲狀腺激素受體(TSHR)抗體,並保持較長藥代動力學半衰期。在快速清除致病抗體、完全阻斷自身抗體誘導的TSHR訊號傳導的同時,該產品不會影響天然TSHR活性,從而最佳化治療效果和患者體驗。

Graves病發病原理及解決方案 來自:Merida官網
目前,針對Graves病的TSHR靶點藥物已推進至IND-E階段,在Merida研發管線中走在前列,距離臨床應用更近一步。這不僅為Graves病患者帶來新希望,也顯示出Merida在自身免疫疾病研發佈局的先行優勢。
在過敏領域,Merida針對由免疫球蛋白E抗體介導的食物過敏等開展研究,透過開發能中和與清除免疫球蛋白E抗體的抗體類藥物,根源上緩解過敏症狀,使給藥頻率更低,毒性更低,臨床獲益更強。
而原發性膜性腎病是一種以腎小球基底膜增厚和免疫複合物沉積為特徵的慢性腎臟疾病,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Merida同樣在積極探索相關治療方案,嘗試開發針對該病的特異性治療藥物,減輕腎臟炎症,延緩疾病進展。
04
1.21億美元融資,助力靶向抗體療法進入快車道
在PD-(L)1抑制劑、ADC藥物等熱門賽道之外,Merida提出的致病抗體精準清除策略,為自身免疫疾病與過敏性疾病治療領域帶來了一定意義的革新,正在成為新的投資焦點。
此次Merida成功完成1.21億美元融資,由Third Rock Ventures和貝恩資本等全球頂級生物醫藥風投機構領投,就釋放出了重要訊號。
從治療手法看,相較於傳統療法聚焦下游炎症反應的“治標”策略,Merida突破性地將治療靶點上移,直擊致病抗體這一疾病根源。這種從“症狀控制”向“病因根治”的轉變,有望突破現有治療瓶頸,實現疾病功能性治癒。
同時,在技術研發層面,Merida構建的平臺化系統打破了單靶點藥物研發的侷限性。透過模組化設計,這一平臺能夠快速切換至不同抗體靶點,顯著提升研發效率,降低開發成本,展現技術的擴充套件性,這種“平臺型”研發模式與資本偏好高度契合,以此成為資本重注的關鍵。
此外,從市場潛力分析,全球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超5億,但目前僅JAK抑制劑、TNF-α抑制劑等少數靶點形成了百億美元級的市場規模。
正如貝恩資本生命科學公司合夥人Andrew Hack博士所表示的那樣,透過利用蛋白質工程和免疫學領域的最新重大進展,Merida創新性的“致病抗體清除”策略正在開創一個令人振奮的突破性進步,具有巨大的潛力,有望為眾多亟待更好治療方案的患者帶來福音。

如果您想對接文章中提到的專案,或您的專案想被動脈網報道,或者釋出融資新聞,請與我們聯絡;也可加入動脈網行業社群,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近
期
推
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