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賺率探討

點選圖片即可免費加入哦👆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作者:曲線向前
來源:雪球
丁總在雪球論壇提出了市賺率概念我透過搜尋他在雪球上的相關帖子梳理了他的市賺率估值方法並將其與前述投資大師的估值方法進行對比探討其合理性及相通之處
市賺率概念及估值方法詳解
根據ericwarn丁寧在雪球上的多篇帖子他提出的市賺率Profit RatioPR是一個基於巴菲特投資體系的估值指標旨在簡化和量化企業的估值其核心公式和邏輯如下
1. 市賺率的核心公式
市賺率 (PR) = 市盈率 (PE) / 淨資產收益率 (ROE)
當 PR = 1 時認為估值合理
當 PR < 1 時認為股票低估
當 PR > 1 時認為股票高估
推導公式
由於 PE = PB / ROE市盈率 = 市淨率 / 淨資產收益率因此
PR = (PB / ROE) / ROE = PB / (ROE²)
這意味著當 PR = 1 時PB = ROE²即市淨率與 ROE 的平方成正比
2. 市賺率的邏輯與應用
基本邏輯
丁寧認為市賺率反映了市場價格PE企業賺錢能力ROE的關係ROE 代表企業的內在盈利能力而 PE 是市場賦予的估值倍數若 PE 與 ROE 匹配PR = 1則估值合理若 PE 低於 ROE 的合理倍數PR < 1則低估反之則高估
投資原則
他提到巴菲特的40美分買1美元理念認為巴菲特80%-90%的投資案例符合 PR < 1 的標準例如
可口可樂案例1988年 PR = 0.4741989年 PR = 0.326平均約 0.4
中國石油案例上市初期 PR = 0.38巴菲特估算內在價值為1000億美元
修正係數
針對中國市場分紅率低的特點他引入了修正係數
PR = PE × N / ROE其中 N = 50% / 股利支付率
股利支付率 ≥ 50%N = 1股利支付率 ≤ 25%N = 2介於兩者之間則按比例調整
這修正了賺假錢利潤不分紅企業的估值偏差
應用場景
適用於穩定盈利的企業如消費股
週期股需用多年平均 ROE 估值
高估時越漲越賣低估時越跌越買
3. 丁寧對市賺率的理論驗證
在帖子巴菲特與市賺率他假設四家公司 ROE 分別為 10%15%20%25%並保持不變市賺率恆定為 1若利潤全部分紅10年後投資回報倍數分別為 21.671.51.4他指出若分紅再投資回報會趨近 ROE驗證了市賺率的複利邏輯
他聲稱整理了巴菲特36個投資案例90%符合市賺率標準強調其普適性
4. 丁寧的自我評價
600字讀懂巴菲特的投資秘密他認為市賺率可能是國內或全球首創2011-2013年間曾在中國證券報發表相關文章
他自2016年起應用修正後的市賺率年化收益率達20%並在2018年熊市底部用該方法選出低估股如茅臺五糧液獲得翻倍收益
市賺率的合理性分析
1. 優點與邏輯合理性
簡單易用
市賺率將複雜的估值簡化為 PE 和 ROE 的比值適合快速心算與丁寧提到的巴菲特5分鐘決策相符這種簡潔性類似於林奇的 PEG 比率
結合價值與效率
ROE 反映企業資本效率PE 反映市場定價市賺率透過兩者對比確實能捕捉低估機會例如PR < 1 時意味著市場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定價偏低與價值投資的安全邊際一致
實證支援
丁寧用巴菲特投資案例如可口可樂中國石油驗證了 PR < 1 的低估特性與巴菲特的歷史回報吻合修正係數也適應了中國市場的分紅特性具有一定創新性
2. 侷限性
過於依賴 ROE
ROE 受會計政策槓桿率影響可能高估盈利能力如高負債企業若 ROE 不穩定如週期股PR 的準確性會下降
忽視成長性
市賺率未明確考慮未來增長率g而成長性是估值的重要變數相比之下林奇的 PEG 和費雪的定性分析更注重成長
適用範圍有限
丁寧承認市賺率不適合銀行股需修正和週期股需多年平均 ROE表明其並非通用的萬能公式
3. 總體評價
市賺率作為一個簡化的估值工具在特定場景如穩定高 ROE 企業有一定合理性尤其適合快速篩選低估股票但其理論基礎不夠嚴謹適用性不如 DCF 或 PEG 全面更多是經驗性指標而非學術意義上的突破
與投資大師估值方法的對比與相通之處
1. 與巴菲特和芒格的內在價值法
相通之處
市賺率強調 ROE與芒格複利只與 ROE 有關的觀點一致
PR < 1 追求低估與巴菲特的安全邊際40美分買1美元理念契合
丁寧用巴菲特案例如可口可樂 PR = 0.4驗證與巴菲特的DCF估值結果方向一致
差異
巴菲特用 DCF 評估未來現金流市賺率僅用當前 PE 和 ROE缺乏動態預測
巴菲特和芒格更注重定性因素如護城河市賺率偏定量
2. 與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
相通之處
市賺率關注低估與格雷厄姆的 NCAV 和低 P/E 思路類似
PR < 1 的安全邊際概念與格雷厄姆一致
差異
格雷厄姆更看重資產價值NCAV市賺率聚焦盈利能力ROE
格雷厄姆公式V = EPS × (8.5 + 2g)考慮成長市賺率未納入 g
3. 與林奇的 PEG 估值
相通之處
兩者都用 PE 作為基礎試圖平衡估值與企業特性PEG 用增長率市賺率用 ROE
PR < 1 和 PEG < 1 都表示低估具有類似判斷邏輯
差異
PEG 明確考慮增長率g市賺率用 ROE 間接反映成長忽視未來變化
林奇強調行業研究市賺率更依賴財務資料
4. 與涅夫的低 P/E 策略
相通之處
市賺率關注低 PE/ROE與涅夫的 (股息收益率 + 增長率) / P/E 追求高回報率類似
差異
涅夫納入股息和增長市賺率僅用 ROE未考慮分紅
5. 與格林布拉特的魔法公式
相通之處
兩者都結合盈利能力ROE和估值PE 或 EBIT/EV追求高質量低估值股票
差異
魔法公式用 EBIT/EV 和 ROC 排序市賺率是單一比率簡化但失真
6. 與費雪的定性分析
相通之處
市賺率看重 ROE與費雪關注優秀企業的盈利能力一致
差異
費雪重視管理層和行業前景市賺率缺乏定性維度
7. 與馬克斯的週期分析
相通之處
丁寧提到週期股需多年平均 ROE與馬克斯動態調整估值的思路有交集
差異
馬克斯更注重市場環境和風險市賺率未系統考慮週期波動
結論與啟發
1. 市賺率的合理性
市賺率作為一個簡化的估值指標在篩選低估股票尤其是高 ROE 企業時有一定實用性特別是在中國市場加入修正係數後更具針對性
2. 與投資大師的相通性
市賺率融合了巴菲特的安全邊際格雷厄姆的低估林奇的簡單比率和涅夫的回報效率等元素體現了對價值與盈利能力的關注但它缺乏費雪的定性深度林奇的成長視角和馬克斯的週期調整屬於價值投資的簡化分支
3. 市賺率的改進建議
為豐富完善市賺率估值方法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擴充套件
加入增長率因子
當前市賺率未考慮未來增長率g可參考林奇的 PEG 比率調整為
擴充套件公式PR = PE / (ROE × g)其中 g 為預期年增長率
解釋若 g 高如 20%則 PR 需更高才能認為合理適合成長型公司
例如若 ROE 為 25%g 為 20%PE 為 10則 PR = 10 / (25 × 0.2) = 10 / 5 = 2 > 1可能高估
結合資產價值作為安全邊際
參考格雷厄姆的淨流動資產價值NCAV可增加條件
若市場價格 < NCAV則無論 PR 如何股票可能低估
公式NCAV = (流動資產 – 總負債) / 流通股數
這增強了市賺率對資產密集型企業的適用性
引入行業和歷史基準
當前市賺率未考慮行業差異可按行業平均 PR 調整標準
例如消費品行業 PR 平均為 0.8則 PR < 0.8 視為低估
結合蒙蒂爾的 CAPE 比率考慮長期歷史均值動態調整估值
分紅率修正的進一步最佳化
當前 N = 50% / 分紅率固定 50% 可能不適合所有行業可按行業平均分紅率調整
擴充套件公式N = 行業平均分紅率 / 公司分紅率
同時考慮分紅增長率修正低分紅但高增長公司的估值偏差
週期性和風險調整
參考馬克斯的週期分析針對週期股可用 5 年平均 ROE 計算 PR
擴充套件公式PR = PE / (5 年平均 ROE)
加入 beta 係數調整為 PR = PE / (ROE × beta)反映系統性風險
定性分析的補充
參考費雪和芒格評估管理層質量競爭優勢護城河調整 ROE 或 PE
若管理層優秀可適當提高 ROE 預期若行業競爭激烈可降低 PE 標準
多因子綜合模型
將市賺率與其他指標如 P/BEV/EBITDA結合形成多因子評分
綜合得分 = w1 × (1/PR) + w2 × (1/PB) + w3 × (ROC)其中 w1, w2, w3 為權重
得分越高股票越可能低估適合系統化投資
改進後的應用場景
改進後的市賺率可用於以下場景
快速篩選對 ROE 穩定成長性明確的企業如消費品用擴充套件 PR 初步篩選低估股
組合投資結合 NCAV 和行業基準構建低估股票組合降低單因子風險
動態調整在市場低谷如 2018 年熊市用週期調整後的 PR 尋找機會類似馬克斯的策略。

雪球官方投資課程升級!
14章核心課程,聚焦大類資產投資方法論,重點介紹A股/港股/美股/債券/商品等資產的特性;精講優秀標的案例;入群即可獲得1本配套教學書籍……快來加入!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課程為雪球基金髮起,僅作為投教科普,不構成投資建議。
雪球基金是獲證監會核准的持牌基金銷售機構,提供安全高效的基金投資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