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銀行股的三個層次思維

點選圖片即可免費加入哦👆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作者:夏至1987
來源:雪球
這個主題構思了很久投資銀行股的三個層次思維

第一層次思維

完全不懂銀行的業務只會看PEPBROE分紅比率股息率等簡單指標選股
很多銀行股投資者會卡在這個層次
說實話研究銀行的門檻很高業務複雜銀行門店在生活中很常見銀行的服務我們每天都會使用但銀行具體是如何賺錢的銀行平均10%的roe是怎麼跑出來的銀行的高槓杆是否意味著高風險銀行業績與實體經濟的關聯有多大為什麼銀行股長期不被市場待見導致估值難以迴歸合理水平銀行股的普遍低估值銀行行業的整體景氣度下滑之間哪個將在未來起主導作用
要回答以上這些問題需要懂一點兒銀行的業務否則很容易被市場上的奇談怪論帶跑偏
我隨便舉兩個雪球裡常見的錯誤觀點
看多銀行的言論~~未來幾年銀行的淨利潤增速依然可以達到雙位數增長
看空銀行的言論~~地產完蛋了所以依附於地產的銀行也要完蛋
以上觀點一多一空一正一反但都存在顯而易見的錯誤
他們不懂銀行不知道銀行盈利的來源不會做杜邦分析所以只能憑腦子裡的一些固有陳見去進行猜測
我在第一層次的時間大概是1年
我屬於那種有點較真的人投資一個行業就會看很多材料不會允許自己稀裡糊塗的買稀裡糊塗的賣所以看了幾本研究銀行的書開始試著理解銀行的業務

第二層次思維

懂一點兒銀行的業務理解了不良率逾期貸款率負債成本率撥備覆蓋率等指標的內涵甚至可以做到和銀行領域的從業者討論一些專業的問題但難以預測銀行盈利的邊際變化
大量的銀行股投資人被卡在這個層次
不良率逾期貸款率負債成本率撥備覆蓋率這些指標對於新手來說看起來是比較專業的
市面上大多數分析銀行股的內容所謂的深度分析都在從這些角度挖掘資訊
比如我們隨便點開一篇銀行的深度研報某家知名券商寫了30多頁的PDF他說這家銀行的息差相對穩定不良率持續下降資產質量逐步改善
券商講的這兩點有沒有問題
其實也沒錯
但我們需要搞明白這樣一些概念息差是決定一家銀行利潤最重要的指標嗎
答案是否定的
依照行業規律高息差一般對應著高信用成本但有些銀行的息差不低信用成本卻沒那麼高以江浙地區小微業務發達的銀行為代表所以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你怎麼知道息差高或者息差低的銀行就一定好單純的看息差即使能把握到息差的邊際變化也並不能解決最後利潤計算的問題
還有的人認為負債成本低的銀行競爭優勢更強但是注意有些銀行負債成本不低但他就是恰好能找到一些高息資產去進行投放還不產生太多信用損失的這種銀行怎麼看
資產質量可以由撥備覆蓋率不良率來衡量嗎
答案是不能
我們知道不良率逾期貸款率撥備覆蓋率撥貸比這些指標都是靜態指標一家銀行的靜態指標還可以但他的動態指標新生不良率可能出現問題這會大幅侵蝕他的利潤
一家銀行的價值也許是低估的但在行業內橫向比較是否估值最優
大部分研報不會給出這個答案
我這幾年旗幟鮮明地指出農業銀行的投資價值大於工商銀行敢於給這個結論的人市場上有幾個好多人只會說一些片兒湯話他們會告訴你農行很好工行也不錯這其實沒什麼參考價值對於大多數人只會買一家農行或一家工行不可能中農工建各買1/4
對嗎
你看以上隨便幾個問題我相信大多數銀行股投資人都思考過但是很難想明白
我給大家說點實話吧
這些問題你想不明白是正常的即使你在銀行上班即使你是銀行的大領導也依然想不明白
這個社會到處是草臺班子
我卡在這個層次大概2~3年
早年寫銀行股研報的時候我也喜歡堆砌一些大詞兒
什麼資產收益率負債成本率息差一頓分析
然後不良率逾期貸款率逾期90天以上率撥貸比新生不良率粗略推算等資產質量相關的內容再一頓分析
最後加上非息收入成本收入比和槓桿的簡單計算後就開始算估值了
這一套東西我用了好幾年唬住了不少人但最後發現這些其實沒什麼卵用
大家隨便開啟一份所謂的銀行深度研報仔細研讀就會發現他羅列的資料以及分析資料的過程和最終盈利資料的推理這個鏈條是走不通的中間是比較割裂的要麼就是帶入了很多主觀的假設比如我假設未來幾個季度銀行的信用成本是一個固定值我假設非息收入佔比和成本收入比保持穩定這樣子
事實上大家想想這些引數真的能被隨意設定嗎

第三層次思維

認識到即使理解了銀行的業務也並不能為銀行體系估值提供幫助最終迴歸到勢能分析迴歸到利潤分析以及真實淨利潤上來
什麼叫勢能分析
最近十年銀行行業內出現的兩個最重要的趨勢2015年到2018年之間的零售轉型浪潮2020年以後舊經濟落幕江浙一帶出現的高階製造和出口鏈崛起的浪潮
前一個趨勢在2020年戛然而止了後一個趨勢目前還沒有走完使江浙徽一帶的銀行表現出遠超同業均值的發展勢能
什麼叫利潤分析
忽略具體的財務指標不良率息差非息收入佔比等直接進行最終利潤的核算還原撥備對利潤的影響比照不同銀行真實利潤的邊際變化
這裡以真實ROE為錨
三家銀行的真實ROE比較出來分別是15%12%8%那麼15%的那家一定比8%的基本面要強勁得多在客觀結果的基礎上再去歸因而不是根據那些預測不準的因子去推結果現實是推不出來如果分紅比率等其他條件大差不差那麼第一家銀行給1.2倍PB第二家給1倍PB第三家給0.8倍PB這種估值水平也大致合理
這就是利潤分析的基本原理客觀公正不會錯殺一家好銀行很難選到差銀行
可以看出第三層次思維是更高階的思維容錯更高邏輯性更強
那麼是否可以跳過第二層次思維直接切入到第三層次
就是說我不走彎路了直接走捷徑可行嗎
理論上可以但不建議
我打個比方只有每天在海邊看遠方駛來的一艘艘帆船桅杆逐漸浮現然後是整個船身你才能逐漸理解原來大地不是平的地球真的是圓的那個天文學家說的是對的
只有在長期的跟蹤銀行股深入瞭解銀行的業務進行了大量複雜的計算然後還是算不明白的時候同時認識到銀行報表的這些特點相對真實客戶粘性高經營業績的慣性較強報表的延續性強等
想通以上這些問題才能真正理解我的觀點
遺憾的是投資領域沒有麥哲倫沒有人來驗證我們這種地圓說是否為真
在走了一大段的彎路終於可以返璞歸真回到我們最應該關心的最重要的指標銀行的盈利能力上來
2020年後我開始進入第三層次思維併發布了我的最終研究成果銀行股價值排行榜系列的內容
以這個系列內容為參考的投資組合4年累計取得超過100%的回報
注意這個回報是在幾乎沒有任何風險回撤極低的背景下取得的
而且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說這個組合中持有的股票估值都是非常低的投資價值也遠遠超過了最近受市場熱捧的紅利資產包括四大行
進入第三層次的銀行股投資者我觀察目前在市場上鳳毛麟角大部分被卡在了第二層次還在糾結一些他們認為重要實際上無關緊要的問題
所以後來我就很少回答關於息差一類的問題還有那些什麼資本充足率之類的偏技術的問題那是銀行行長該操心的事兒和你股民有一毛錢關係嗎
我們需要把握兩個大方向一是銀行板塊的整體低估二是我們選出來的銀行股是銀行板塊中真實業績最好估值相對最低的這就夠了
模糊的正確遠勝過精確的錯誤
況且我覺得我這個迭代了好幾個版本的模型還挺科學的

雪球官方投資課程升級!
14章核心課程,聚焦大類資產投資方法論,重點介紹A股/港股/美股/債券/商品等資產的特性;精講優秀標的案例;入群即可獲得1本配套教學書籍……快來加入!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課程為雪球基金髮起,僅作為投教科普,不構成投資建議。
雪球基金是獲證監會核准的持牌基金銷售機構,提供安全高效的基金投資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