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均波、張文宏談DeepSeek

2025.03.08
本文字數:1098,閱讀時長大約2分鐘

導讀:“醫生不用牴觸抗拒DeepSeek,它給到的只是一種參考,最終作出診斷決定的還是醫生,包括下一步該怎麼治療。”張文宏說
作者 | 第一財經 錢童心
今年來自醫藥衛生界的全國政協委員的討論中,人工智慧大模型備受關注。有醫生提到,最近,病人拿著DeepSeek來看病的情況越來越多,AI大部分時候給出的答案是正確的,醫生的職業發展以及醫學教育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對此,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教授表示:“人工智慧的發展速度遠超預期,AI醫學時代已經來臨,每個醫生都應該為此做好準備,積極擁抱AI。”
作為頂尖的心臟病專家,葛均波對人工智慧在心臟病診斷方面表現出的能力感到驚訝。“當我們把海量的病例資料餵給AI大模型進行訓練後,它在知識庫的儲備及典型病例的診斷方面已經具備專家級的能力。”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相信未來透過對AI大模型的不斷訓練,人工智慧將越來越接近於頂尖醫生的能力,可以作出完美的診斷和最佳的手術規劃。”
在人工智慧飛速發展的時代浪潮下,醫學教育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對此,葛均波坦言:“人工智慧改變了醫學教育的方式。有時課堂上老師辛辛苦苦講了兩小時,還不如大學生透過與DeepSeek對話半小時獲得的知識多。”
他認為,未來的醫學教學模式也應該積極擁抱人工智慧和新的大模型,讓學生儘可能獲得全面的知識,老師則更多地透過啟發和解惑,幫助學生更快、更多地掌握知識。“在人工智慧的輔助下,我們希望讓疾病的治療能變得更為精準和有效。”葛均波表示,“人工智慧只是一個現代化工具,讓病人獲得最好的治療才是醫學教育的最終目的。”
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也在兩會上重點談到了人工智慧。他認為,人工智慧的發展在傳染病防控以及輔助診斷方面已經體現出優勢,對新技術不應該抗拒。
“醫生不用牴觸抗拒DeepSeek,它給到的只是一種參考,最終作出診斷決定的還是醫生,包括下一步該怎麼治療。”張文宏說道,“這是一個人機互動、不斷提升AI和醫生能力的過程。”
張文宏還表示,AI在傳染病防控領域是一個“賦能”的概念,可以幫助公共衛生專家第一時間感知新發傳染病的資訊。
“比如,如果想知道流感目前的情況,現在每天、每個小時全國流感的資料資訊都已經上傳到資訊系統平臺。”他表示,“以後新發傳染病來了,還可以綜合多方面的資料維度進行預判,比如看病的人數、配藥的種類、感染相關的防護用品是否增加等等。”
張文宏進一步稱,將這些資訊集中起來,透過AI處理後,有望賦能傳染病的監測,可以大大縮短髮現新發傳染病的速度,並採取防控決策。
微信編輯生產隊的驢(持續拉磨版)
推薦閱讀

個稅起徵點可適度提高,但不宜過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