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過得還好嗎?

今天是2025年1月11日,距離中國人的傳統春節還只剩下17天時間了。搖搖晃晃地走過了2024年,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好也不知好在哪裡,不好也不知不好在哪裡。
年底年末國內外也有不少悲劇發生,韓國的墜機事件,我國西藏的地震,洛杉磯山火等等,只能深吸一口氣,內心不斷祈福了。願天下太平!
你過得還好嗎?

去年家裡家外發生了不少事,有開心的,也有糟心的。反正該來的總會來的,接納並努力應對它。人生中所有能做成的事情,那都是命運;所有做不成的,都是能力不夠。

前段時間,因為弟弟孩子不願讀書的問題,專門回一趟老家,順便看了年邁的父親,其實老人與孩子都是我們的生命課題。這次回鄭州見了不願讀書的侄女,還有煩惱的弟弟與弟媳。
其實,這次回去交流,更多的是講了一些大道理,告訴他們,孩子其實是他們的一面鏡子,孩子身上的所有問題,都來自父母。
子思說,“天命之謂性”,人性有天性、秉性和習性。天性是純善之體,秉性是公私之體,習性是善惡之體,所以說,人是一個複雜的生物體。
王陽明的“四句教”就是表達了這樣的認知: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致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其實每個人都是在無有之間、知行之間生活在人間的。
這次鄭州之行,雖然沒有說多少話,只是說了弟弟弟媳的問題,孩子在旁邊聽著默默地也起了作用。
等我回到上海後,弟媳發微信說,孩子願意重新回到學校了,並且還和他們分享對“三性”的理解,弟弟也開始回到家不再刷短影片了,也開始閱讀我送他們的王陽明書籍了。
不知道這種改變堅持多久,但總是一種新的變化和開始吧。
老子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前幾天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來問未來應該怎麼辦?記得六年前,這個朋友就打來電話問未來怎麼辦。告訴他要儘快思考轉型,具體時間具體方法也告訴了他;三年前,他又問未來怎麼辦,我說的還是轉型。

再次接到他的電話,也算是預料之中。這次顯然更加擔心未來,我還是告訴他要早點轉型。
他說,要來上海發展,給他想想辦法。六年前還可以幫助他,三年前也有希望幫助他,這次幫助還有點希望,但是困難可想而知。
真是應了老子的那句話:“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離開體制的這幾年,很少再去思考一些具體問題,思考更多的是一些深層問題。所以說,經常遇到這樣的尷尬:你跟他討論深層問題,他問眼前問題怎麼辦。其實,深層問題想清楚了,眼前的具體問題就不是問題了。眼前的具體問題是主觀問題,深層問題才是客觀問題。雖然他的思考合乎情理,這些都是價值觀所致,說到底是缺少世界觀,所以說,沒有高度的世界觀指引,永遠會有另外一種風險。
無論是當前還是今後,我們遇到的問題無外乎三個層面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眼前的具體問題。我們都知道,有時候眼前的問題才是更迫切的,但是,眼前問題的解決,往往需要的恰恰是要以逐漸解決深層問題為前提。當然,解決深層問題還是要先從能夠做的地方做起。
第二個問題,是社會的結構性問題。其實大家都知道,生產力的發展恰恰需要結構力,並且這種力量非常有效。大幹快上恰恰是一種結構力的缺乏,如今的社會和時代千萬不要再指望透過所謂的大招、透過所謂的強刺激,馬上把整個局面搞得紅紅火火。現在需要的是修復與調整,從而為未來的深層問題解決,奠定好結構和基礎。
第三個問題,是長期邏輯與深層問題。首先要清楚,社會經濟發展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我們七十五年時間經歷了很多階段,要有人總結可以照亮明天的經驗,總結需要不斷揚棄的教訓。民以食為天,這是古訓,所以說解決老百姓吃飯的問題,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一定是長期深層問題,這個不能含糊。有些事情真的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

一個人,一個公司,一個國家,其實面臨的問題都是時間問題。當然認識有所不同,對一個人來說,生命不過百年,那他的長期、中期和短期與一個國家的長期、中期和短期一定是不同的。

一個人的長期往往是十年,中期是五年,短期是三年;對一個國家來說,長期是三十年,中期是二十年,短期是十年。有了對時間的認知不同,那背後的主線就有所不同。
孟子曾有這樣的表達,給我們很多啟發:“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孟子的這段話我們可以試著這樣去理解,這裡面無外乎講的還是時間問題;
首先,你要想做得長一些,那就要把道與德作為主線,至少在一個組織的高層要長期堅守這樣的戰略;
其次,提醒我們要重視兩個問題,一個是耕種的問題,一個是讀書的問題;這也是一個長期問題,也一定要重視。
再次,對於一個人的短暫人生來說,追求財富可能是第一性的;不然司馬遷為什麼會說“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利往”是人間真理呢?短期、中期和長期問題,一定是要從整體角度去考量,這一點要很清楚。如何在時間和環境中,尋找到自己的發展空間,則是一種智慧。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現實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在這樣的週期中左右逢源一定要有整體思維。
每個時間段最應該做的事情要學會“以無厚入有間”。如此一來,你才能找到那個踏實感、安全感與希望感。

有一天早晨起來,看到遠方的朋友發來一個終極問題:你怎麼定義成功?我邊走邊給她說了幾段語音。我的意思是說,這個話題很難講,成長成功的話題很大又很小。

該怎麼看成功呢?你說司馬遷成功嗎?他留下了《史記》,照耀了千古,他不朽了,但是你願意做他嗎?
蘇東坡成功嗎?陶淵明成功嗎?你願意成為蘇東坡、陶淵明嗎?我想你肯定是不願意的。
孔子周遊列國,奔走了十四年,在外面顛沛流離,有時候飯都吃不上,你覺得他成功嗎?你願意成為孔子嗎?朱子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孔子是不朽的。所以沒法從一個角度去說何為成功。
這裡面有一個關於主流價值觀和一個非主流價值觀的問題。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認真地工作,按自己的想法度過一生其實這就是成功,至於別人怎麼看你,那不重要。
有時想想,貝多芬成功嗎?莫扎特成功嗎?所以說,這個就是很難用一個標準來定義它。
左丘明說,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這是人生的三個成功路徑。做商人以立德為主,古代說的那個修路建橋,這叫立德啊;如果你是一個政府官員,你要為老百姓做點兒好事兒,做點兒實事兒,這叫立功;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你就應該好好立言。這是三條成功的路徑。
所以說,關於成功每個人的視角不一樣,路徑也不一樣,怎麼選都在你的心中,沒有標準。
有些人認為,有錢就是成功;有些人認為,有名就是成功;有些人認為,當官就是成功。但是,有些人曾經有錢有名有官,但後來呢?
要找到自己的中軸線,做自己該做的,做自己能做的,盡好自己的本分,按自己的想法度過一生。這就是成功!
成功不是一時的,而是一世的。你看那個司馬遷怎麼說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從歷史時空來看他是成功的,但是作為他個人呢?從當時來說,他又是不成功的,為什麼這樣說呢?當時,家人啊,朋友啊,都會拋棄他,看不起他,因為畢竟他受閹割了嘛。
所以說,你不要糾結於這個成功與不成功,好好地安排好自己的美好時光,讓每一段時光都活得自然開心就可以了。她表示很認同,至於她能不能想得開,那就看她自己的造化了。

一天晚上和一個老鄰居飯後在小區碰到,就順其自然約了一起散步,聊到了近期他的同事們和長輩們隔三岔五地都開始離別人世了。

他感慨道,送別太多同事和長輩以後,突然才真正理解了,人一旦離開人世,他生前用過的所有的東西,大概都會被直接扔進垃圾箱。
很多人活著的時候,省吃儉用小心收藏的所謂收藏品,又或不忍心扔掉的紫砂瓷器,家人也都會不眨眼地處理掉,啥都不會留,能留的似乎只有房子和錢了。
他突然問了一句:生命有意義嗎?人去世五十年後差不多三代以後,時間會抹平你存在的一切痕跡,你的徒子徒孫大機率連你的名字都不知道。
有時想想,你活著的時候,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死了以後,活著的人,這也行了,那也行了。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所有的雲彩還在那,所有的瓦礫還在那,你能帶走的只有你的身體和你的脾氣。
人這一生,走著走著就走不動了,活著活著就老了,老著老著就沒了。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世間一切皆為空歡,萬物皆空,萬法皆空,唯有精神長存。
你活著的每一個瞬間才是你真正擁有的當下,財富再多也買不了長命百歲,多少王權富貴如今家破人亡,有命賺沒命花,註定的結局皆為一縷青煙,一捧塵土。塵歸塵,土歸土。
好好活著,善待自己,家家都有難唸的經,人人皆有糟心的事。此生不負人間,所有一切令你不爽的人和事,都是浮雲。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人到中年這個話題,大概一個人真的來到這個門檻,才突然間明白了。

人生路上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沒有絕對的是與非,有的只是相對的對與錯,相對的是與非,有的只是各自糾結的是非對錯。
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人間所有的是非對錯美醜善惡,皆是因緣際會,因果不空。
蘇東坡說,聰明反被聰明誤,掩耳盜鈴;糊塗自有糊塗福,守株待兔。可謂是,天降福禍,造化弄人。
人生苦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人有本難唸的經。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晨看朝陽初升,暮觀落日餘暉,這是一個恆常不變的世界。允許一切事物發生,允許不同的人出現,跌倒了就爬起來拍拍塵土,繼續向前走。
理解也好,誤解也罷,物隨心轉,這是一種世界觀;心隨物轉,也是一種世界觀。你的世界是你的,學會擁抱它喜歡它,才是歲月值得。人生如旅,每個人都在尋找著屬於自己的方向和意義。
歲月漫長,所有的人和事,所有的喜怒哀樂,所有的悲歡離合,都會隨著太陽的升起,夕陽的西下,得以呈現努力和選擇的價值和意義。
有人說,半貧半富半自安,半聾半啞半糊塗;有人說,半智半愚半聖賢,半人半我半自在;有人說,半醒半醉半神仙,半親半愛半苦樂;有人說,花未全開月未圓,人生最好是小滿。
蛇年快要到了,利他,利己,助人,助己;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唯願好人一生平安。
 /// END /// 
No.6157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知止齋主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圖片 視覺中國/豆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