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問一問有社群相了

⭐️歡迎預約“新榜內容節—2025新榜大會”直播
編者按:微信問一問已有內容社群的苗頭。從提問到回答再到AI概括,問一問的UCG屬性正在不斷增強,內容也更加真實、多元。
本文經授權轉自公眾號“窄播”(ID:exact-interaction),作者李威。文章所述觀點不代表新榜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
「春節去潮汕怎麼玩?」當我想尋找到靠譜答案的時候,在微信內進行搜尋是一個優先順序很高的選項,接近或等同於在小紅書上搜索筆記。如果這個問題是在與好友的微信聊天中產生的,那把它複製貼上到微信的搜尋框中已經是我的一種肌肉記憶。
一套操作下來,除了能看到AI問答總結出的答案,公眾號、影片號的相關文章或影片,還有問一問的相關問題及使用者回答和相關搜尋。這基本構成了微信搜尋結果的三個內容層次,即AI直出的確定性答案,偏專業創作的內容和來自普通使用者的經驗分享。
三者之中,AI在幫助人們完成資訊搜尋、整合的工作,但目前直出的答案比較寬泛、籠統;公眾號與影片號內容詳盡,但缺少來自其他使用者的反饋。問一問作為一種強UGC屬性的內容,在搜尋場景下能夠與前兩者形成互補,為其補充更多來自普通使用者的個人體感,提供交叉驗證資訊。
相比現在的公眾號與影片號,問一問的創作門檻更低;相比朋友圈,問一問更開放,是面向大眾的公開發布。這也讓從滿足使用者長尾搜尋需求延伸出來的問一問,成為了微信生態裡,一個接近「人人可以創作的載體」這個目標的內容產品。
從使用體驗來看,問一問的內容更多聚焦在興趣愛好和生活日常,使用者除了會分享實用的潮汕旅遊攻略,還會在上面討論「2025春節檔電影,誰的角色塑造更出彩」、「春節你感到最開心的事是什麼」、「每年在外地怎麼過春節」、「第一批過年的人都在玩什麼」等更豐富的內容。
這些內容往往會更強調個體的經驗、感知和情緒,是提供參考,而不是灌輸知識,具備更強的UGC屬性。甚至,很多使用者開始把問一問看作一個分享自己真實生活、感受的社群,在上面可以看到40+使用者的夢中情房,壓箱底的綠皮火車票,以及第一次的相親經歷,呈現出一個個色彩斑斕、打動人心的真實社會切片。
這樣的問一問同時契合了微信生態的兩個核心命題——資訊流動和關係生長。
一方面,作為中國網際網路使用者的最大公約數,微信已經是資訊流通的核心網路之一,問一問可以讓更多個體掌握的資訊,被分享和匯入到這個網路中,透過搜尋和社交關係視線分發。這樣的問一問是一個公域與私域的中間態,一種微信使用者資訊需求的延伸。
另一方面,這種資訊流動,也讓人們擁有了建立半熟人關係的可能性。如果說誕生之初的問一問給大家的感覺是又一個百度知道或知乎,一個在微信內提出問題、尋找答案的平臺。現在的問一問更容易讓人聯絡到小紅書,同樣強調對UGC的重視,也同樣擁有基於內容形成圈子的能力。
問一問的產品經理Mia在2024年已經看到一些使用者會在問一問上不帶任何目的地刷內容,在推薦興趣流裡發現和參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我們現在會越來越關注問一問作為一個內容社群,本身的發展是否能夠健康地迴圈起來,是不是能給使用者有一個好的消費和互動的體驗。」
這樣一個社群的出現,也給微信的商業化系統提供了新的元件,讓名創優品這樣的品牌能夠利用問一問的問答機制,激發出使用者的分享欲,為產品形成一種更公開的口碑傳播。
如果說商品資訊是一個自由在微信裡遊走的原子化交易元件,那問一問就是為商品資訊開啟的超連結,指向一個更公開的使用者交流區。對商家而言,這可能是一個能夠與群形成配合的,更具互動性的經營陣地。
搜尋、問答到社群
問一問的出發點並不是社群,而是想解決使用者在搜尋場景下的具體需求。使用者對微信的高頻使用,與微信上內容、商品、服務等資訊的積累,催生出了大量的搜尋需求。在這些搜尋需求中,很大一部分會是信用卡如何提升額度、二手房電費怎麼過戶這樣的細節問題。
通常來說,這樣的細節問題尋求的是適用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死板的知識。疊加問答產品,透過使用者的參與來「眾籌」答案,是搜尋產品滿足長尾需求必須經歷的一步。
問一問最基礎的功能也是給搜一搜提供這樣一個匹配細節問題與個性化答案的場所,讓微信使用者的長尾、細節問題得到及時準確地滿足。
「我們希望在問一問創造一個場景,就是讓能解決這些需求的人、有相似經歷和興趣的人來解答這些問題,來連線有需求的人和經歷過的人。」Mia表示。
這樣就在微信上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資訊獲取鏈路:
在微信聊天中獲知春節要去潮汕玩的資訊,選擇在微信搜尋框搜尋怎麼玩,會首先在AI問答先獲得一個概括性的答案,然後可以透過瀏覽公眾號、影片號、問一問進一步細化感興趣的遊玩攻略。這個過程中,問一問負責提供UGC屬性的內容,補充更多個人體感和細節。
同時,在回答下的評論區,也會形成一種有效的資訊交換。在「哪裡看正宗英歌舞」的答案下,會看到有使用者提問「峽山離哪個高鐵站最近」,有回答說「潮陽站離高鐵峽山最近」,但提問的使用者回覆他說「論坐公交車,還是普寧最方便,到峽山」。到這裡,基本完成了從搜尋到問答的問題解決路徑。
我們還可以在問一問上看到很多「一個話題觸達多個圈層」的例子。在「我今年大一,我一個月想要1500塊的生活費,這過分嗎」的問題下,參與討論人有這位使用者的同齡人,也有十四年前的大學生,還有曾經的大學生家長……他們的回答被聚到一起,本身就像是一場打破圈層的對話。
因為問答過程中,使用者能夠基於已有回答產生出有價值的互動和內容,所以也會具備圍繞內容衍生出建立更深層互動關係的可能性。但這需要突破問答的邏輯,給到使用者更大的自由度去釋出內容。
「釋出」功能的推出,是問一問從問答邏輯向社群邏輯轉變的一個標誌,讓產品的形態從又一個百度知道過渡到了又一個百度貼吧。
「釋出」功能讓使用者的發言不再受限於提問,而是可以自由地分享和表達自己的想法,進一步釋放了問一問的互動潛力。這個功能上線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使用者在問一問上主動分享內容,這類內容在問一問的佔比也在逐漸上升。
轉向社群邏輯的問一問,為使用者搭建了一個面向半熟人關係的「朋友圈」。有使用者會把問一問當作分享情緒的樹洞,有人會在這裡分享自己過年回家的生活,也有人會在這釋出自己的學習、生活記錄。這種自由、開放、輕體量、短圖文的內容形式,也提供了一種微信需要的、UGC友好的創作環境。
真實、多元的UGC內容
目前,問一問對使用者的觸達還比較剋制。普通使用者進入問一問的主要路徑還是搜一搜,透過搜尋某個問題,關注到問一問的相關答案,然後可能會一步一步深入到問一問的資訊流中。已經將其當作內容社群的使用者,也可以透過發現-搜一搜-問一問的路徑,進入其中,瀏覽自己喜歡的內容。
在這個階段,為內容定調,是問一問在社群邏輯下需要做好的頭等大事。從2024年6月發力創作者運營後,問一問已經擁有了一批持續輸出的優質創作者。這些創作有從知乎過來經營新陣地的資深答主,也有問一問上原生的創作者。他們中有飛行員、外賣員、資深媒體人,也有社群工作者、寶媽、退休老幹部。
真實、多元是這些優質創作者具備的共性特徵。問一問創作者 @和天天一起向上 認為,真人、真事、真情是一個基於真實分享的社群應有的內容調性。這意味著,在內容背後要是一個人真實的人在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見聞,並且能夠將自己的真實體感融入到內容表達裡。
@和天天一起向上 習慣從自己的生活中去發掘自己想要寫的內容。「大家都寫798,我在問一問上搜了搜,很多人可能沒有去過798,或者他真的沒有體驗那裡所謂的角落的美。還是要從我出發,自己就是一個有可能觸達到更多的人,哪怕他的範圍是相對小的。」
另一位創作者 @飛行員vinzent 擅長在問一問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片段。第一次在問一問上釋出內容,  @飛行員vinzent 就帶著大家欣賞了他開著飛機在北美上空拍到的日全食。之後,他還分享過自己在機翼上喝酒的照片,把飛機開到66號公路上的經歷。
對他來說,這是對自己認可的生活方式的分享和展示,希望更多人能夠透過他的內容,瞭解如何一個飛行愛好者的真實生活是什麼樣的。問一問為 @飛行員vinzent 提供了一個流暢、便捷、自由的表達渠道。在回答過的很多問題下, @飛行員vinzent 都沒有給到確切的答案,但他讓更多人看到了他的真實感受。
「你的真實人生也是別人參考的答案。」 @叫醒奧特曼 這樣總結自己在問一問上的創作感受。不只是開飛機追逐日食的瑰麗內容會在問一問受到追捧, @叫醒奧特曼 寒假期間回到老家,帶女兒下田、趕海的生活記錄,同樣在問一問上獲得了上千的點贊,有不少人會在評論中表示出對這種生活的嚮往。
這些優質創作者的感受,代表了問一問想要實現的內容基調,以及對創作者的尊重。這樣的基調下,問一問是一個不強調垂類概念的平臺,所有內容的產出都是在圍繞鮮活的人來實現的。鮮活的人帶來真實的內容,而真實的內容更容易給使用者帶來滿足,激發共鳴和交流,讓使用者獲得創作的成就感。
當下的問一問還保持著大型朋友圈的狀態,創作者突破了既有的問答邏輯,開始創作更豐富地內容,顯露出一個內容社群的雛形。但客觀來說,問一問還不是一個成熟的社群,在使用者的體量和活躍度、內容的豐富性、流量機制的把控等方面都還有一段路要走。
連線公私域的中間態
問一問對微信的重要性體現在銜接公私域的能力上。
微信缺乏一個具備互動性的社群,作為粘合公私域之間的中間態。無論是公眾號的文章,還是影片號的影片,在發出之後往往都是藉助朋友圈、微信群以及看一看等進行分發,缺少一個可供大家基於內容進行討論、互動的場域。這個場域的缺失,將很大一部分個體化資訊圍在了私域中。
同時,強分發的邏輯下,內容創作者會自然地傾向於透過提升內容專業性,獲得更大的分發權重。即便微信的分發邏輯中有著很強的社交因素,但在分發為主的公域流量的分配上,更專業、更精良的內容往往也會獲得更多露臉的機會,相對真實質樸的UGC內容的機會更小。
問一問能發展為一個半熟人關係的朋友圈,就意味著在微信中出現了一個開放的互動場域。
這個場域的一邊與朋友圈打通,讓使用者能夠將一些有用、有趣的內容釋出到朋友圈、微信群之外的公眾場域,另一邊則勾連公眾號、影片號、看一看、搜一搜等內容公域,抬升流量天花板。資訊因此得以在公私域之間高效流動。
同時,在強調真實、多元、分享的內容基調下,問一問堅持的一問多答的產品形態,本身就具備很強的互動性。每一個問題下,都會聚合不同的內容和討論,在這些內容和討論中,既有多元觀點的碰撞,也有更多的同好交流。
UGC內容的順暢流動更有可能帶來新關係的生長,形成一個個圈子。在微信龐大的使用者體量和完善的基礎設施下,每一個圈子的聚集,都意味著潛在的機會。
當然,這種構想得以實現的前提是,在問一問中能夠形成一種持續激發普通使用者分享熱情的有效機制。這個機制應該能夠讓一部分使用者獲得物質收益,但更關鍵的是讓每一個分享內容的使用者都能找到存在感或共鳴。這可能來自其他使用者送出的小紅花,也可能來自一個個創作里程碑,還可以是在微信搜尋被瀏覽量的統計。
在商業化層面,強互動性的場域的融入,讓商家可以在微信上具備更豐富地經營手段。從名創優品對問一問的經營上可以看到一條明確的經營路徑:品牌依託私域發起問一問話題,然後經由搜一搜、問一問等獲得流量加持,最終在話題下聚攏到核心使用者和UGC種草內容,為後續經營帶來加持。
在內容、流量、交易等層面,UGC的重要性都在提升。這個大趨勢下,問一問作為一個開放的底層元件,依託微信這個最大的流量場去搭建UGC社群,如果能夠保持內容的真實、多元和UGC友好,就有養出社群的可能。

  關於新榜


• 作為資料驅動的網際網路內容科技公司,新榜提供新媒體內容營銷和企業服務系列產品,助力中國企業數字化內容資產獲取與管理,服務於內容產業,以內容服務產業。
• 我們的客戶既包括騰訊、字節跳動、阿里巴巴、中國平安、比亞迪、京東、通威、貝殼、寶潔、歐萊雅、聯合利華、雅詩蘭黛、迪士尼等頭部品牌,也包括正在蓬勃成長的中小企業、新興品牌和MCN機構。面向企業的內容化組織建設,新榜提供從公域流量募集分發到私域內容運營建設的各項所需。
• “新媒體,找新榜”是我們的使命。憑藉全面穩定的新媒體內容資料產品和企業服務能力,新榜被評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上海數字廣告領軍企業,曾榮獲“全國內容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 、“上海文化企業十佳”、“中國廣告新媒體貢獻年度大獎”等稱號,擁有多個傳播評估監測專利。瀏覽器搜尋新榜官網,獲取更多新媒體動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