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結婚人數雪崩:和幾個00後聊完,才明白年輕人不結婚,才不是因為窮

作者:小樹媽媽
來源:小樹媽媽(ID:tree2050)
大家看最近釋出的2024年結婚資料了嗎?
去年全國結婚登記數為610.6萬對,相比2023年,減少了157.4萬對,下降了約20.5%。

都沒人結婚了,生娃的肯定更少了,網友們就開始瘋狂討論:
現在的年輕人為咋就不想結婚呢?
一聊起這個話題,總有人說:
現在生活成本這麼高,壓力這麼大,年輕人養活自己都難,還結啥婚?”
前幾天在辦公室聊天,不知怎麼就聊到了這事兒了,我順嘴問了一句那幾個未婚的95後,00後。
結果他們紛紛表示:有這個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有個姑娘還說:姐,都不說你,你看爸媽那一輩,生活條件沒現在好,同樣沒車沒房,不照樣結婚?
圖片來源:《人世間》
這麼一說,好像確實沒毛病。
所以當代年輕人到底為什麼不結婚?跟他們深入聊了聊,我發現,這裡面門道還真不少。

主動單身的:

反面案例太多,看出心理陰影了

以前咱總覺得,到了歲數,結婚生子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誰管錢,誰帶娃,誰幹活兒,這些柴米油鹽的瑣碎,長輩們很少主動說,我們自己也壓根沒想過。
好多人都是遇到問題了,才發現自己當初想得太簡單。
就拿帶孩子來說,我想的是夫妻倆齊心協力,這能有多累?
結果娃生下來,才發現孩子他爹心裡想的是:娃就應該媽媽帶。

讓他乾點啥,那不滿臉的不情願。
雖然後來磨合好了,但讓現在的我再選一次,還真未必有當初的勇氣。
現在可不一樣了,網際網路這麼發達,啥資訊都能看得到。
都不用說什麼極端案例,光是女性在傳統婚姻裡遇到的日常難題,早被各種社交平臺、短影片曝光得底兒掉。
什麼下班後雙份的家務,全職媽媽的經濟窘迫,生育帶來的職場困境,婆媳大戰的硝煙……
我們辦公室一個00後就說,她前陣子看了《十三邀》採訪植物畫家曾孝濂那期,特別受觸動。
曾孝濂被稱為“中國植物畫第一人”,一幅畫就大幾百萬。
按理說,丈夫這麼有成就,妻子日子應該也不差。
結果被問到“下輩子碰到曾老師,還要跟他過嗎?”
妻子張贊英回答得那是一個斬釘截鐵:
“不過,絕對不過。如果有來生,我絕對走自己的路。”
說著說著,還開始捂臉痛哭了。
這姑娘就跟我感慨:“姐,你說一個80歲老太太,啥大風大浪沒見過,聊起自己的婚姻,還是委屈得直哭。我不想像她這樣,老了再後悔。
老話說:無知者無畏。
但現在的年輕人,沒結婚呢,先把婚姻裡的“風景都看透”了。
來源:硬核看板
很多事情就是這樣,看得太多,瞭解得太清楚,人就會悲觀。
如果身邊再有點真實案例,特別是父母婚姻不美滿的,那結婚=不幸福這種印象,算是焊死在大腦裡了。
之前網上有一句話挺流行的:
我不想成為我媽這樣的女人,也不想找我爸這樣的男人。
所以你說,這婚還咋結,結不了一點。

想結婚戀愛的:


沒渠道更沒時間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不想結婚。
有些年輕人也想有個自己的小家,但就是找不到合適的另一半。
可能有人會說:這都啥年代了,網上交友多方便,想找咋會找不到?
恰恰相反,這屆年輕人結不了婚,正是因為選擇太多了。
這就像逛淘寶,東西太多了,總想著再看看,說不定下面有更好的。
世面見多了,眼光自然也就高了,要麼找不到心儀另一半,要麼發生矛盾,想的不是解決問題,而是直接換人。
咱們這一代人想的是:“湊活過吧,還能離咋滴?”
這屆年輕人卻認為:“拜拜就拜拜,下一個更乖~”

況且,也不是所有人都敢在網上找物件的。
這些年,什麼“照騙”、“見光死”、“殺豬盤”之類的新聞,大家都沒少看。
還有人調侃呢:“誰知道網線那頭和你聊的是人還是狗?”
沒有靠譜的交友途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現在的生活節奏太快,就算認識合適的人,也很難走到結婚那一步。
我有個遠房表妹在北京工作,去年家裡給她介紹了物件。
結果倆人聊半年了,就跟遊戲進度條一樣,一直原地打轉。
一問才知道,倆人平常工作太忙,每天下班只想躺平,也就週末才有力氣來培養培養感情。
更絕的是,這倆一個住城東,一個住城西,明明同一個城市,愣是談出了異地的效果。
每次見面,光是路上就得花2小時,吃飯花1個小時,還沒聊上頭呢,就得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
偶爾再加個班,出個差,這見面次數還要在打個折。
用表妹本人的話來說,我倆這見面屬於“本來次數就不多,何況質量又不好”。
慢慢的,倆人也就心照不宣的斷了聯絡,徹底相忘於江湖了。
像我表妹這樣,因為沒時間沒精力,被動單身的年輕人,真不在少數。
網易曾調查過5千個單身人士,“沒有時間精力”,是當代年輕人不想談戀愛的最主要原因。
你看,不是年輕人不想結婚,而是真的有心無力啊。

婚姻不再是必需品

說到結婚,我還發現一個挺有意思的現象:
以前要是說哪個女人不好,總會來這麼一句:“活該你嫁不出去,小心你沒人要。”現在呢,卻變成了“你還是找個男人嫁了吧。”

《新聞女王》裡“找個男人嫁了”臺詞火出了圈
這種表達方式的變化,也能看出幾代人婚戀觀念的不同。
老一輩人,甚至我們80後,或多或少都被“嫁漢嫁漢,穿衣吃飯”這這種說法影響過。
沒辦法,以前女人掙錢少,不嫁人真的很難養活自己。
所以只要男人不出軌,不家暴,沒有不良嗜好,還能努力賺錢養家,那就是妥妥的好男人了。
現在呢,女人經濟獨立,不用再依附婚姻和男性了,想法自然就變了。
大家更希望另一半能和自己三觀一致,興趣相投,還能提供點情緒價值……
她們可不稀罕為了結婚而結婚,我就聽一個姑娘說過:
“要是結婚不能讓日子更好,那自己單著不香嗎?想吃啥吃啥,想去哪兒,這不比倆人綁一塊苦哈哈強多了。”
復旦大學的梁永安就說過:
“這代年輕人不是不想愛,而是不願意把愛情變成打折扣的生存。”
說白了,現在的年輕人已經明白:
結婚不是人生的必選項,幸福才是。
找個相愛的人攜手奮鬥,養育新的生命,享受家庭的溫暖是一種幸福;
不用為家庭瑣事煩惱,專注於自我成長,享受絕對的自由,也是一種幸福。
無論選擇哪一條路,只要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不抱怨,不後悔,就值得被尊重與祝福,大家覺得呢?

“您的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小樹媽媽,深受爸媽歡迎的育兒類公眾號,這裡有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心理的寶爸寶媽,你所關心的育兒問題,這裡都有答案。微訊號:tree2050。

 資源領取 

○ 60集自然拼讀動畫
○ 兒童運動影片《Little Sports》
○ 128集TED-Ed英文歷史動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