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防了!結婚人數再創新低,意外的事接連發生

(川寶上臺、DeepSeek崛起,全球資產大洗牌,普通人怎麼避風險、抓紅利?樓、股、匯率、黃jin如何破局?速速預約嚴九元週四晚直播間,一起互動答疑~)
作者|劍書 碎葉冬青
編輯|行健
早就預料到結婚人數將斷崖式下跌,沒想到趨勢比想象中還要迅猛。
最新的資料公佈,民政部官宣,2024年全國結婚登記610.6萬對,創下近40年來新低,同比下跌高達20.5%。
這樣“斷崖式”下跌的勢頭,極不尋常。跌幅比去年前三季度(16.6%)、上半年(12.7%)進一步擴大,訊號強烈。
對比巔峰期的2013年,在短短11年的時間裡,中國人的結婚對數足足下降了54.7%!
趨勢,難以阻擋。
這是真正影響中國未來20年的大事,與生育、就業、養老、消費等環環相扣、密切相關。
就在不久前,國務院辦公廳釋出了一份重磅檔案,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明確加快完善生育支援政策體系,要求:
各地要堅持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
可見,結婚、生育這件事,已經上升到“一把手工程”,國家急了,力度前所未有,務必要見成效。
為什麼《再見愛人》等綜藝火得一塌糊塗,人們突然愛上了離婚、分手的橋段?
為什麼這幾年房價不斷下降,也沒能拯救跌跌不休的結婚率?
為什麼各地拼命鼓勵結婚、生娃,出臺了各種政策,很多年輕人還是不結婚?
婚姻大變局的背後,是轉型期社會演變的潮水洶湧,一系列意外的事,正在接連發生。
過去20多年來,中國結婚對數經歷了一個先升後降的過程:
在2011-2014年的最高峰,每年都超過1300萬對,此後逐步下降,速度非常穩定,2022年已經不足700萬。
如今,610萬對的資料亮出來,更是意味著結婚對數可能要下探到“5字頭”的區間。
與之相關聯的就是生育。從結婚趨勢來看,2024年出現的生育小高峰,註定是曇花一現,扭轉趨勢絕非一朝一夕,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
結婚人數的持續下降,已經到了全社會必須高度重視的時候。
過去很多人一談到年輕人不結婚,總是要說“房價太高”“丈母孃要求高”,現在也被現實打臉了。2024年房價都已經跌回2016年的水平了,結婚人數呢?
直接“腰斬”,完全沒有回暖的意思。
觀察全國的“結離比”,更是驚人。2000年,中國每7對新人結婚,才有1對夫妻離婚,結離比是7.0。但到了這幾年,已經低到2.0左右。
最低的2020年,甚至突破到了1.9。也就是說,每1.9對結婚,就有1對離婚!這無疑讓已經低迷的結婚形勢,雪上加霜。
2024年,結離比是2.33,依然在低位徘徊。
如果房價不是主因,為什麼在2024年,結婚人數會再創新低?
首要原因,其實還是生育規律、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影響。畢竟,曾經的兩波鋪天蓋地的“嬰兒潮”,已經逐漸轉化為“老人潮”。
看看下面這張圖,感受一下正在消退的“人口衝擊波”:
最後一個超過2000萬新生兒的年份是1997年,這批“孩子”如今也已經28歲了。最後一波生育期的尾聲,漸行漸近。
再往下,育齡人口將大幅下降,帶動結婚人數、出生人口進一步下行。
正因如此,拋開一些干擾因素,結婚人數、新生兒人數的下降,還是一箇中長期的趨勢。
其次,經濟社會環境的不確定性有所上升。2024年經濟承壓,就業相對比較困難,降薪、裁員的訊息滿天飛。過年拜年都不敢說“財源滾滾”了,怕別人誤會。經濟增速放緩、企業在收縮,這與2020年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在這種情況下,敢於結婚的年輕人,數量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還有個有點搞笑的原因。由於“閏二月”的出現,2024年剛好沒有“立春”節氣,民間一些人稱為“無春年”“寡婦年”。這種迷信的說法,雖然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但可能也成為一部分人不結婚的理由。
此外,學歷失衡、性別失衡等問題,也限制著結婚意願的提升。從2000年到2020年,30-44歲未婚女性的比例,從0.8%上升到 5.6%,足足增加了7倍。而同年齡段未婚男性的比例,也從 5.5%上升到 12.7%。高學歷女性越來越多,難以找到“適配”伴侶,成為一個社會現象。
從中長期來看,結婚人數的下滑似乎難以改變,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如何應對?
對此,國家也很著急,已經出手改善婚育環境,務必要見到效果。
山西呂梁就推出措施,大力獎勵結婚,結婚就發錢:
2025年1月1日起,在該市登記結婚(雙方均為初次登記)且女方年齡在35週歲及以下的夫婦,給予1500元的獎勵,由結婚雙方在婚姻登記視窗領取。
江西省的做法則是,倡導“低彩禮”“零彩禮”,移風易俗,誓要把阻礙結婚的“彩禮問題”,打下來。
比如有個全南縣,就在全縣普及了“喜事管家”,安排婦聯主席、村支書、德高望重人士等人一起,牽頭對本村嫁娶禮金、桌數、辦事天數、待客範圍、程式流程等制定具體標準,納入村規民約。一旦發現“高價彩禮”,還要進行勸導。
據說效果明顯,全南縣“低彩禮、零彩禮”家庭明顯增加,佔比高達73%,嫁娶費用平均下降2.8萬元。境內瑤族村低(零)彩禮比例高達90%。
前不久,#山西明確婚假30天#的訊息衝上熱搜。不盤不知道,一盤嚇一跳。最近這幾年,全國已經有26省份宣佈“延長婚假”。婚假30天的省份,不止山西一個。而堅持只放3天法定婚假的省份,一隻手就數得過來,估計也堅持不了多久了。
全國人民最羨慕的,是山西和甘肅,兩省都實現了婚假30天自由。
第二梯隊的是河南、新疆和黑龍江,婚假超過20天。新疆規定23天。河南最多28天,黑龍江最多25天,前提是要參加婚前醫學檢查。
大部分省份的婚假天數在10-20天之間,屬於第三梯隊。吉林、重慶、福建、青海等省份婚假為15天。浙江、安徽、江蘇、貴州、海南等省份婚假都是13天。
在陝西和寧夏,登記前參加婚檢的新人,婚假最多可以去到13天。
另外,北京、上海、天津、遼寧、西藏的婚假都是10天。
儘管大部分省份都行動了,但有幾個地方似乎特別“頭鐵”,依然執行3天的婚假。它們分別是:
廣東、廣西、湖北、湖南、四川。
在這當中,最破防的還得是廣東網友,怨氣要衝破天際了。
一位身在廣東的河南網友,生動展現了什麼叫“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河南老家的朋友婚假一個月,去馬爾地夫和日本旅遊,回來假期還有剩。自己3天婚假湊上週末,也就跟老公回了趟他家,時間緊緊巴巴。
今年廣東省兩會上,就有人大代表提出,要增加廣東婚假的天數,3天實在太少了。
要知道,廣東一個省份就扛起了“為國成婚”和“為國生娃”的兩面大旗,結婚人數、出生人口都是全國第一。在全國結婚率和出生率齊齊向下的時刻,挺身而出的廣東,為全國婚育工作做出巨大貢獻,卻只休最短的假,實在有些不合理。
這樣的情況,確實應該考慮一下改變了。
畢竟,為了千方百計鼓勵大家結婚,國家已經操碎了心,不斷調整相關政策,讓結婚變得更“容易”。
去年8月,《婚姻登記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就明確:結婚登記和離婚登記都不再需要戶口簿,也取消了過去對登記的地域管轄的規定。
以後編電視劇,再也不用出現“偷戶口簿結婚”這樣的情節了,也算是社會的一種進步。
當結婚變得越來越容易,不少人卻發現,離婚變得越來越難。
在“結婚登記不需要戶口簿”衝上熱搜的同一天,另一條新聞也並駕齊驅地上來了——“離婚冷靜期”,相當魔幻:
結婚怕你太冷靜,離婚又怕你太沖動。這畫面,著實讓人無語凝噎。
不過,政策調整確實切中了人們的心理,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據統計,“離婚冷靜期”的政策出臺以來,離婚數量快速上升的勢頭確實被遏制住了。據統計,從1978年至2019年,中國離婚對數總體呈逐年上升趨勢:
1986年突破50萬對
1995年突破100萬對
2007年突破200萬對
2012年突破300萬對
2016年突破400萬對
2019年達到峰值470.1萬對
……
然後,國家看不下去了,2021年民法典增加了關於撤回離婚申請的規定,明確:
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即所謂“離婚冷靜期”。
這樣一來,離婚對數立馬大幅下降。2023年就降到了259.3萬對,只有2019年的55.2%。2024年,離婚對數也基本穩定,僅僅增加了2.8萬對,同比上升1.1%。
不得不說,這一政策還是非常有效的,減少了衝動離婚的發生,挽救了不少家庭。
當然,也有觀點認為:
設定冷靜期,對其中一方並不公平,尤其是對遭遇家暴的女性,甚至可能有危險。
既然結婚是兩個人同意才行,那麼離婚只需要一個人反悔,就應該批准。
為了適應新時期婚姻形勢,解決種種新問題,國家的政策還需要不斷完善才行。
從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穩定安寧的角度來看,婚姻不僅是個人的問題,更是國家大事,關係到全民福祉。
鼓勵結婚,依然路漫漫。
當生育問題上升到“各地要堅持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的時候,說明形勢已經相當嚴峻。期待“一把手”們開動腦筋,想出更多好辦法。
當然,讓婚姻迴歸初心,讓年輕人更好地享受愛情和溫馨的家庭生活,不僅需要國家著急,也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從根本上來說,提高結婚率、生育率,降低離婚率,需要真正為年輕人考慮,設身處地解決一個個難點堵點,打通障礙,才是著眼長遠之道。
2024已經結束,2025充滿不確定。智谷盡全力幫助你找到有確定性的方向、趨勢、研判。
加入智谷圈,每週的萬字調研和研究,濃縮出高標準的內部研判。每週3分鐘,穿透資訊噪聲,直達本質的財富訊號。新春訂閱,贈送未來一年12場閉門直播。
新春優惠價199元/年,未來隨人數增加逐步恢復至499元/年。掃碼加入,圈內等你,每週三更新。
限時開放2周,趕緊加入

付款後停頓3秒,新增您的專屬通訊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