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nging medical advances from the lab to the clinic.

阿爾茨海默病(AD)作為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其早期診斷和干預一直是醫學研究的熱點和難點。近年來,隨著生物標誌物技術的不斷發展,血液檢測作為一種無創、便捷的診斷手段,逐漸展現出在痴呆症早期篩查中的巨大潛力。然而,如何將這些新興的血液生物標誌物從實驗室研究轉化為臨床實踐中的有效工具,仍面臨諸多挑戰【1】。
Giulia Grande等研究學者在期刊 Nature Medicine上發表題為 Blood-based biomarker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incident dementia in the community的研究論文【2】。
本研究透過大規模的社群佇列研究,證實了 p-tau181、p-tau217、NfL 和 GFAP 這些血液生物標誌物在預測全因痴呆和 AD 痴呆中的潛力,尤其是在排除即將發生的痴呆方面表現出較高的準確性。
然而,單獨使用這些生物標誌物的陽性預測值較低,提示需要結合其他生物標誌物或臨床標誌物來提高預測的準確性。

本研究基於瑞典國家老齡化和護理研究(SNAC-K)的縱向、基於人群的研究資料,納入了 2,148 名 60 歲及以上的無痴呆症社群老年人,隨訪時間長達 16 年。研究測量了六種與 AD 相關的血液生物標誌物:澱粉樣蛋白 β42/β40 比值、p-tau181、p-tau217、總 tau(t-tau)、神經絲輕鏈(NfL)和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FAP)。透過多因素調整的 Cox 迴歸模型分析這些生物標誌物與全因和 AD 痴呆症風險之間的關聯,並評估其在 10 年時間框架內預測痴呆症的能力。
🔷 生物標誌物與痴呆風險的關聯:
在 16 年的隨訪期間,共識別出 364 例痴呆症病例,其中 58% 為 AD 痴呆症。基線水平較高的 p-tau181、p-tau217、NfL 和 GFAP 與全因痴呆和AD痴呆的風險顯著增加相關,且呈現非線性劑量 – 反應關係(P < 0.001)。
🔷 生物標誌物的預測效能
在預測 10 年內全因痴呆和 AD 痴呆方面,p-tau181、p-tau217、NfL 和 GFAP 表現出較好的預測效能,AUC 值範圍為 70.9% – 82.6%,且所有生物標誌物的陰性預測值(NPV)均超過 90%,表明其在排除即將發生的痴呆方面具有較高的準確性。然而,陽性預測值(PPV)較低,未超過 30%,提示單獨使用這些生物標誌物作為篩查工具可能不夠準確。
🔷 生物標誌物組合的預測效能
將 p-tau217 與 NfL 或 GFAP 結合使用可進一步提高預測效能。例如,p-tau217 + NfL 組合預測全因痴呆的 AUC 值為 79.0%,PPV 為 43.1%,NPV 為 95.1%;p-tau217 + GFAP 組合預測 AD 痴呆的 AUC 值為 71.2%,PPV 為 23.5%,NPV 為 95.6%。此外,多種生物標誌物組合(如三種生物標誌物同時升高)的 AUC 值最高可達 83.8%(全因痴呆)和 81.3%(AD 痴呆)。
🔷 亞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在年齡小於 78 歲的參與者中,生物標誌物與痴呆的關聯更強;在女性中,p-tau181、p-tau217 和 NfL 與痴呆的關聯更強,而在男性中,GFAP 與痴呆的關聯更強;在有主觀記憶投訴的亞組中,生物標誌物的預測效能更強。此外,排除基線時 Mini –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評分低於 27 的個體後,關聯結果仍具有一致性。

點選👆,關注AD研究進展
運營:美國Healsan諮詢公司AD專案組,專注於臨床科研及臨床試驗的服務公司,擅長於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科研設計及臨床試驗結果的報告撰寫。
網址:https://heals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