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學錄取專訪】從McCalester到芝大:OfficeHour的神助攻

小編注
C同學在今年從McCalester轉學成功到芝加哥大學。今天海狸學院特別邀請了C同學跟我們一起回顧一下自己轉學的心路歷程,以及對其他想轉學的同學給予真誠的建議。
 謝謝你接受我們的採訪,首先,你可不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為什麼想要轉學?
最主要的原因,也是佔比最重的原因,是對去年申請的結果不滿意,也不是很甘心。高中時可能在學術上有一些短板,但我還是想衝擊一些藤校,不只是因為排名,而是因為這些學校層次更高。另外,我擔心自己去小文理學院,因為我一直沒有想象過自己會去文理學院,我一直都覺得自己應該去大U。
這就是我想轉學的另外一個原因,因為我的初中和高中都特別小,我覺得大學是一個很好的擴充套件機會,所以我想去更有挑戰性的地方。這兩個原因算是我轉學最大的動機。
那你是什麼時候開始有轉學的想法,然後做了哪些準備?
其實很早很早就有轉學的想法了。去年申請的時候,我在做兩個ED申請的時候就已經把轉學當成最後的備選方案。如果沒有上理想的學校,我就要轉學。在 Ivy Day 結束時沒有一個 Ivy 錄取,我就決定必須要轉學。差不多就是去年的那一輪申請RD結束後就正式決定了。
做準備的話,首先是聯絡機構,主要是我和媽媽一起聯絡了一些機構,然後找到了海狸。因為我很喜歡海狸的老師,他們給了我很多照顧。當時我們還通了電話,在紐約吃了頓飯。之後,我們開始積極溝通,安排暑假的一些活動,選課,包括提前準備大一的課程。所有這些準備都很早就開始了。因為我決定得早,而且我下定決心要轉學,所以我儘量把每一步都做到最好。不想等到1月份,否則就太被動了。
我們都知道你最後選擇了芝加哥大學。為什麼選擇這個學校?
其實去年申請的時候,我一開始對芝加哥大學沒有特別上心,當時更喜歡其他學校。我知道芝加哥大學的學術很強,他們喜歡聰明的學生。我從未考慮過芝加哥大學會錄取我,甚至認為最有可能拒絕我的學校就是芝加哥大學。沒想到它在RD階段第一個發來了offer,雖然是 waitlist,但對我來說這很暖心,因為後面被拒得很慘。於是我開始更多關注這個學校。
後來因為 waitlist,我還去了一趟學校的春季開放日,慢慢喜歡上了這個學校。在參觀時感到非常平靜,沒有什麼世俗的干擾,大家都在開心地學習。芝加哥大學對學術的純粹追求和它的地理位置都很吸引我。還有一點是,我去年寫芝加哥大學的文書時非常開心,很多人說他的文書很難寫,但我反而覺得很有趣,越寫越開心。我覺得這就是一種匹配,所以後來做了更多的研究,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這個學校。我覺得這個學校的整體風格和一些理念都很符合我的學術興趣,我覺得挺好的。
是的,你很清楚自己要什麼,而不是追逐熱潮。我也特別高興聽到你寫文書時感到開心。文書寫得開心,整個申請過程雖然工作量很大,但因為享受這個過程,所以哪怕工作量再大也不會覺得累。人生就是一個過程,對吧?
對,寫芝加哥大學的文書讓我很開心,雖然有些學校的文書寫得很痛苦,但芝加哥大學的題目很抽象,我可以寫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他們也不會覺得過分,他們喜歡這種創意。
美麗的芝加哥大學成立於1890年,校園內學習氛圍濃厚
在轉學之前,你有沒有什麼顧慮或擔心的地方?你是怎麼克服這些擔憂的?
我最擔心的就是錄取結果和第一年一樣不理想,因為有點PTSD。第一年的錄取結果確實不理想,所以我不希望第二年會出現同樣的情況。我擔心選課有問題或之前犯過的錯誤再次出現。後來我和媽媽經常用一句話提醒自己,就是少想多做。想太多沒有用,多做一點。你做得越多,對結果的焦慮就會越少。所以我每天提醒自己,一開始又要開始焦慮了,就告訴自己少想多做。於是我繼續寫作業、做研究,用這些事情來壓制焦慮的想法。
我覺得這很重要,而且不僅僅是轉學。未來你會遇到很多讓你焦慮的事情,隨著年齡增長,責任會越來越多,壓力會越來越大。但這些壓力其實不是事情本身帶來的,而是你的想法、恐懼和對未來的擔憂帶來的。現實就是一個事實,你去接受它,沒有什麼壓力。所以把眼光放在眼下,把事情做好,才能改變未來。
接下來請你講一下你的課外活動,因為你的活動還挺豐富的,這些活動最後是如何幫助到你的轉學的?
好的。我的課外活動主要是做了很多研究(research),還有一些社團活動。前期,我和北卡大學的教授做了一個冷戰期間美國外交政策的歷史研究。後來,我又在加拿大的智庫幫教授做了一些關於加拿大在南海活動的研究。教授還邀請我共同撰寫一本關於中國國際戰略的書,這是我們暑假要做的重要研究。所以這個是我們暑假要做的一個比較重要的一個research,然後research方面差不多就是這些,這三個是比較重要的。然後這個manuscript是的話,我們是爭取今年暑假8月之前能給他寫完,然後之後再去修改,然後出版的話可能之後就不太有我的事情了,因為我不在Macalester了。
除了學術研究,我還加入了一個類似《華爾街日報》的學生組織 Macalester Street Journal,我們會收集學生寫的高質量論文,並在學期末出版。我在裡面擔任製作編輯,製作每一期的封面以及logo之類的。
另一個有意義的活動是幫助阿富汗女孩申請美國大學,這個活動讓我學到了很多,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然後當時每個學生都分配了兩個mentee,我的mentee是一對姐妹。我的任務是幫助她們申請大學。由於她們的家庭條件有限,沒有Wifi,所以我需要幫助她們提交材料,回覆郵件。當學校發出錄取結果時,她們會告訴我,然後我會給予她們安慰。這些任務看似簡單,但其中最有價值的是我可以和這些孩子建立聯絡,成為朋友。每天她們有小事都會找我,她們非常可愛,什麼也不懂,有一點小事就會說“C姐姐, C姐姐, 你幫我看看這個怎麼了”。透過這些小事積累起來,我可以瞭解她們是怎樣的學生、什麼樣的人、有怎樣的興趣愛好。我覺得這是我今年做過的最有意義的活動,也讓我有很多反思。
芝加哥大學學生擁有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學校提供關於文化多樣性、健康和健身等主題的專案,幫助學生維護身心健康並培養韌性。
這真的很棒。那現在可不可以請你總結一下大一這一年的求學經歷,上了哪些課,如何與教授溝通,以及如何獲得推薦信的?
好的。我先說秋季,秋季我上了一門200級的政治課、一門200級的歷史課,還有一門FYC課。FYC相當於很多大學都有的大一必修課,但我們可以自己選。我選了一門美國研究課和一門創意寫作課。推薦信是找我的政治教授要的。
大一剛開始的時候,我對大學的感覺很神秘,不知道會是什麼樣子。剛進去時,沒有什麼特別的期望,只是跟著大家一起學習和生活。一開始適應了一段時間,後來我覺得幫助我最大的就是經常去office hour。剛開始office hour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高中時沒有這個東西。但我發現,課上聽不懂的地方或者不明白的問題,透過office hour可以很快解決。對於我這種追求高效的人來說,office hour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進去問完問題,出來就解決了,不用等教授回郵件,因為有些教授可能兩週都不回郵件。所以去年我有空就去office hour。而且我其實是那種閒不下來的人,很喜歡找人聊天和社交。雖然去年沒有太多時間社交,但無聊或壓力大時,我會跑去找關係好的教授聊天,透過這種方式建立了很好的關係。我不僅會和教授分享學術上的心得,還會分享個人經歷,比如我的FYC教授,我跟他講了很多在美國求學的經歷和感受,他很震驚地說沒想到我這麼小就離開家在異國求學。他也分享了很多他的經歷。透過這些小的對話積累起來,我和教授建立了很好的關係,所以最後要推薦信時就很輕鬆。
我覺得透過這個過程,可以向教授展示自己不僅僅是個學生,還是一個有獨特經歷和想法的人。所以office hour對我幫助很大。
春季課程難度更大,我選了經濟學原理、一門300級的政治課、300級的哲學課和一門200級的政治課,都是同一個教授。今年的課程難度很大,特別是哲學課。透過上哲學課,我意識到自己不太適合哲學。今年我同樣經常去office hour,但壓力比去年小一些,稍微放鬆一些。
選的課都是我喜歡的課。今年是第一次學經濟學,剛開始有點害怕,但後來發現很喜歡,特別是經濟學和政治學的交叉很多。我學完經濟學後,再讀一些新的文章或研究論文,更能理解它們的意義。政治和經濟密不可分。這就是我這個學期的選課情況。
那接下來請問,你和匹配的一對一學術導師的做research的感覺如何,有什麼樣的收穫?
我是跟UNC的一位歷史教授合作的。一開始我有點不適應,因為他的教學方法是那種引導學生的大學教學方法,而不是像高中老師那樣把知識嚼碎了餵給你。
他的方式是先聽你的想法,希望你把想法告訴他,然後他再處理,給你一些反饋和新的建議。然後你根據他的建議去讀書、找資料,再約時間見面反饋給他。這是一種全新的模式,一開始我覺得很難適應,因為內容太多,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沒有任何方向。但後來適應之後,我發現這其實是一種很有挑戰性但也很有收穫的教學方法,因為它需要你自己去思考和閱讀,不能依賴教授
你必須自己讀完每一篇材料,記筆記,然後思考哪些內容適合做研究,再分享給教授。整體下來,我覺得這對我之後的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特別鍛鍊了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大學的閱讀量和高中完全不同,之前讀七八頁就覺得很多,現在讀三四十頁也沒問題,這對我的閱讀能力是很大的提升。作為一個文科生,這非常重要。還有如何做研究、找什麼材料、從哪裡切入,這些都是我在這個過程中積累的寶貴學習能力。
閱讀能力確實很重要,不僅對文科生,對理科生也是如此。
芝大主校園坐落於芝加哥Hype Park地區
接下來,你可以分享一下你的文書故事嗎?
我來講一下我的“Why Transfer”文書。開頭我用了幫助阿富汗姐妹申請大學的經歷作為引子,引出我之後的學術方向以及為什麼要轉學。我用了這個故事,因為它給了我一個很直接的想法,就是糟糕的政治會毀掉生活。
在幫助這兩個姐妹申請大學的過程中,我想到了很多。但透過讀文章和看一些YouTube講座,我意識到一些政治家為了自己的私利或各種利益,可以犧牲很多人的福祉來滿足頂層人物的利益。這讓我感到非常窒息。這兩個姐妹明明是很好的人,卻成了一些糟糕政策的犧牲品。這是我當時的一個直觀想法,我把它寫進了文書裡。
其實說實話,整個國際關係(IR)學科越往深了學,越容易讓人感到抑鬱,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大國之間的糟糕政治讓我感到憤怒,很多社會現象都是很好的例子,令人氣憤。所以我在文書中寫了這些,以及我為什麼對國際關係感興趣,為什麼覺得這個學科對我很有意義。我不希望看到像我這樣普通的人,或者所有普通人,成為政客的犧牲品。
明明幾個月前甚至幾年前,烏克蘭的人們還過著和我們一樣的生活,但因為各種政治原因,他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把這些想法寫進文書裡,透過這些反思和情感開始我的研究,探究導致這些情況發生的原因,以及有哪些政策建議可以減少衝突。我覺得完全消除這些問題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做出努力來減緩各種衝突。
這就是我“Why Transfer”文書的主旋律。我也把這個思路運用到其他學校的文書中。透過這個小活動引導我思考了很多事情,發現了一些讓我非常有激情的事,同時也和我的學術興趣緊密相關,所以寫起來非常順理成章。
你對海狸學院的轉學專案管理老師和文書老師們的合作感受如何?他們提供了哪些幫助?
對我來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非常喜歡海狸的老師們。我特別喜歡海狸的老師,包括文書老師和專案老師的合作都非常愉快,而且也很高效。特別是在寫文書的時候,我寫完一稿發給我的文書老師,他可能一天或兩天就回復了,速度很快。我自己也是一個追求效率的人,所以我很喜歡這一點。所有事情都能很快處理,然後自己修改完再發回去,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節奏。
溝通起來也很方便,有問題時,我可以聯絡自己的專案老師,我們通個電話,問題就解決了。對我來說,溝通非常方便高效。而且聊天時沒有那種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隔閡,有問題就直接說。我不知道其他機構是什麼樣的,但在海狸,我感覺有很多靈活性。我可以選擇申請什麼學校,文書題目走什麼方向,我的專業選什麼,這些我都有很多話語權,我很喜歡這一點。總體上,這段合作經歷讓我感到非常愉悅。
冬季的芝加哥大學校園
最後,你有什麼話想對有轉學想法的學弟學妹說?或者透過這一年的轉學經歷和成長,有什麼箴言嗎?
我有兩個想法想分享。第一,少想多做。不要想太多,直接去做。想太多隻會拖慢你,讓你停滯不前。特別是轉學、在大學期間或在任何階段,不要讓焦慮和對未來的恐懼困住你。對我來說,我一開始也很怕轉學,但我告訴自己不要想太多,去多做。
第二,轉學真的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反正你已經在一所大學了,你沒有什麼損失。轉學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和突破的機會。即使沒有轉到更好的學校,也沒有任何壞處,因為你已經在大學了。所以只要你有這個想法,就值得嘗試。轉學的過程能極大地鍛鍊你的學術能力、溝通能力和寫作能力。雖然可能會犧牲一些社交生活,但只要你決心轉學,這些都不算什麼。它能磨練你的心智和學術能力,是一個很有價值的過程。
我很高興聽到你有這樣的感悟。你這些收穫對於你未來會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我們說,一個人做一件事的態度決定了他做所有事情的態度。
轉學不是補考,海狸學院轉學專案的很多學員,在轉學中反而收穫了比一年前ED衝刺學校還要突出的錄取,實現大飛躍。截至到5月13號,在過去幾年裡,轉學專案共收穫2枚斯坦福,2枚麻省理工,12枚哥大,12枚芝大,6枚賓大和8枚布朗的突出成績。以下是他/她們的故事
每位同學在大一和大二期間都各有一次轉學機會。感興趣海狸學院的轉學專案,趕緊長按二維碼填寫表單,和顧問老師進行一對一諮詢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