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學錄取專訪】從南加大到芝大,頂尖商學院也停止不了我的腳步

小編注
J同學在今年轉學成功到芝加哥大學。今天海狸學院特別邀請了J同學跟我們一起回顧一下自己轉學的心路歷程,以及對其他想轉學的同學給予真誠的建議。
感謝你抽出時間來接受採訪。你的情況是很有意思的,你先是從本校轉了學院,轉到了商學院,然後又轉了學校。我認為有些同學有類似的想法,所以你的經驗可以供他們參考。首先,可不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你為什麼想轉學?
實話實說,當時對自己本科申請的結果不是很滿意,一直覺得自己值得一個更好的大學。我也有和同學之間的競爭心理,想進前10的學校。其實想法和大多數同學一樣,覺得自己值得更好的學校。
你是什麼時候開始有轉學的想法,然後為此做了哪些準備?
我大概在RD(常規申請)結果出來之後就決定要轉學了。我做的準備主要是保證我高三的GPA不要掉下來,因為我知道轉學時,大學只有一年的成績,高中成績還是很重要的。所以在別人可能都隨便學學的時候,我還是比較注意成績。雖然沒有像以前那麼拼命,但也儘量保持成績,最低也要拿A-。
其次,我當時做的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研究那些成功轉學的案例。我發現轉學的錄取標準和美本申請類似,所以我仔細研究了為什麼他們會錄取那些轉學學生。他們看重學生的哪些方面。我想,既然我還有一年的時間重新申請,我就要把自己的背景和資料提升到至少和那些成功的轉學生一樣好,甚至更好。
你當時是如何蒐集這些資料,找到你剛才提到的那些關鍵資訊的?
我到處問了很多人,特別是那些以前畢業的學長學姐或者有轉學經歷的人。我有一個學姐當時正在幫助另外一個同學轉學去哥倫比亞大學,我就問了很多問題。其實我最大的一個想法是,無論是轉學還是本科錄取,都是針對本科學生的,錄取的標準其實是相似的。
所以我仔細研究了我那些進入哈佛、普林斯頓、斯坦福、麻省理工、哥倫比亞和芝加哥大學的同學,他們都做了些什麼,在學校裡樹立了怎樣的形象。然後我就對比自己,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
芝加哥大學的冬季景色
你對比的結果是什麼?可以分享一下嗎?
我覺得我的硬體條件是足夠的,比如GPA都很高。但當時我有很多好朋友願意把他們的文書給我看,我發現我的文書寫得不好,沒有體現出對學習的熱愛,也沒有體現出對人和社會的關心,或者對自己在當前社群的貢獻,這些方面都很欠缺。所以在大學時我專門去做這些補救。
其實也是很焦慮的,實話實說,畢竟第一次申請不理想,轉學是第二次機會,手還是會抖,害怕再失敗,所以心裡沒有底。
確實,轉學和本科申請看的重點不完全一樣。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在本科申請中失利的同學轉學時能取得好結果。比如,你就拿到了西北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的offer。
每個人喜歡芝加哥大學的原因不太一樣,你為什麼最後選擇了它?
有人在我高中的時候就說我適合芝加哥大學,但我覺得真正適合我的原因是因為我雖然比較外向,喜歡和別人聊天,但我更擅長在課堂上和做作業時交朋友。我更容易在學習的過程中把同學變成好朋友,而不是在外面社交活動中結識新朋友。比如說,以前去派對交朋友對我來說並不擅長,我更擅長透過學習來結交朋友。所以我覺得芝加哥大學學習氛圍濃厚的環境會更適合我。而且我自己學的是經濟學,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在美國是數一數二的,所以我選擇了芝加哥大學。
你剛才說的從同學中尋找好朋友,與在派對中尋找好朋友,確實是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和你的性格有關。我覺得這點很重要,所以同學們在選擇學校時,除了學術和專業,也應該考慮這些因素。
芝加哥大學的Harper圖書館
你轉學之前有什麼顧慮或者擔心的地方,然後你是怎麼克服的?
我最大的顧慮其實是和同一個學校的學生不同步。因為轉學會多出很多工,比如寫文書和為了寫文書去做的義工或者科研。我會擔心這些事情讓我和好朋友們的生活節奏不同步,確實也發生了。好朋友們在外面玩的時候,我需要待在房間裡寫文書或者完成課外專案。但是這些專案不僅僅對轉學有用,對後期的實習申請也有幫助。所以說,要耐得住寂寞。
你是如何管理時間的?很多同學擔心沒有時間準備轉學,你是怎麼協調和安排的?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兩點。第一是自己要有決心。第二是找到一個志同道合的同學。我很幸運,後來找到了一個也想轉學的同學。我覺得找個伴很重要,因為一個人寫文書真的很難受,尤其是當大家可以出去玩,而你要完成作業和文書時。
找到一個一起“受苦”的人,兩個人分擔同樣的苦痛會好很多。對於任務量太大的情況,這個確實會發生,尤其是在期末或者期中考試時壓力很大。我建議量力而行,不要做太多課外活動,做一兩個有意義的就行了,不需要把自己堆得太滿。利用好休息時間,比如寒假和高中senior year的暑假,對轉學準備很重要。
你剛才也提到不要做太多活動,因為太多活動可能會影響你的GPA和專業學習,增加轉學的工作量。你可不可以說做一兩個特別有意義的活動,你具體做了哪些,這些活動是如何幫助你轉學的?
我覺得有一篇文章讓西北大學錄取了我。那是篇補充文書,講了我一天在大學做的志願者活動。我為洛杉磯少數群體,特別是有犯罪前科的少數群體,做辯護。我幫他們做面試,寫故事給法官,爭取他們的犯罪前科不被別人看到的機會。
我在文書中講述了一個人在面試時和我分享的故事,他們都想洗心革面。我沒有說我從中理解了什麼,只是簡單地講了我聽到的故事和我如何幫助他。我覺得這件事讓西北的面試官覺得我對社群是關心的,而我學經濟學也是因為經濟學可以對社會有幫助。這展示了我除了學術之外對社群的關心,以及我作為一個人,如何透過自己的專業對社會作出貢獻。
其實,這不一定需要和專業完全相關。比如我學經濟學,但我做的是法律方面的志願者工作。關鍵是你如何把這些經歷和你的專業聯絡起來。
主要是去做這些事情。我與別人不同的是,我從來不擔心我的學術能力,因為我的GPA一直很高,甚至是全年級或全班最高。我意識到自己在志願者和社群貢獻方面做得太少了,所以才特意去做一些特別的活動。
芝加哥大學景色
接下來,請你介紹一下,或者總結一下你大一這一年的求學經歷。你上了哪些課,如何和教授溝通,又是怎樣拿到教授推薦信的?
大一經歷其實挺坎坷的。我剛到南加大的時候,進的是一個古典專業,後來轉到數學經濟專業。我記得我轉專業後,第一學期上了一門經濟課、一門會計課、一門數學課、一門寫作課和一門計算機課。
第一個學期我主要利用Office Hour和教授交流,準備要我數學老師和會計老師的推薦信。但我的數學老師後來離職了,所以只能找會計老師和寫作老師幫我寫推薦信。因為寫作課的學生少,所以老師很瞭解我,寫了很好的推薦信。
第二學期我上了一節金融課,轉進了商學院,又上了一節經濟數學課。我當時決定要塑造自己成為一個學術能力很強的學生,所以研究了那些想讀PhD經濟學的學生上了什麼課,大一怎麼學,我就怎麼學。
他們告訴我數學很重要,所以我一直在學數學。這樣招生官可以看到我的課程安排,知道我對經濟學不僅在經濟層面上有理解,在數學層面上也有很多理解。大一的時候非常忙碌,也很痛苦,不敢懈怠。我做了兩份私募實習,兩份志願者工作,暑假時又做了一份國內的實習和一個科研專案。我當時的想法是把所有精力都投入進去,再搏一次,至少不要讓自己失望,這次要盡全力。
我覺得我比正常轉學的學生做的更多,雖然不一定必要,但因為焦慮,與其焦慮不如多做點事兒。
你剛才說研究那些PhD學生大一時上了什麼課,你是在哪裡找到這些資訊的?
其實我就是問我的學長學姐。我和他們聊天,得知他們想讀PhD,問他們本科階段什麼課程最重要。得到的一致答案是數學。他們說只要數學學好了,經濟學博士也能順利進行。
我理解轉學時他們更看重你想學什麼專業。我想告訴他們我對經濟學是認真的,哪怕不讀PhD,但在大一轉學時,我想展示我對經濟學的認真態度。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確認自己以什麼身份申請轉學。我當時的目標是成為一個想學經濟學的轉學生。大一之前定下自己想學什麼專業,哪怕只努力一年也很重要。
明白了,確實非常重要。你有決心和意願,現實結果會向這個方向發展。但首先要有決心和意願。很多同學如果只是抱有一種希望的態度,很難保證有好的結果。雖然所有事情都有不確定性,但當你有決心和毅力時,不確定性會降低很多,很可能會取得成功。
你最後是如何和教授溝通,並拿到教授推薦信的?
其實我當時肯定是多去教授的辦公時間,找他們聊天。我專門找那些明顯喜歡我的教授去溝通。在第二學期時,我給他們發了一封簡短的電子郵件,大意是:“教授您好,我經過寒假的考慮,決定想要離開USC。在轉學時我需要一封推薦信,您能為我寫嗎?”
郵件很簡短,直接表達了我的需求。我沒有特別鋪陳,只是認真上課,讓教授知道我的存在。然後在臨走前,直接問教授是否可以為我寫推薦信。一般來說,只要在他們的課上表現不錯,教授都會願意寫推薦信的。
你是從古典學專業錄取進來的,然後轉到了商學院,之後又轉到數學和經濟學。你當時轉到商學院的動機或目的是什麼?
其實挺簡單的,我告訴自己要進最難、最好的學院。我當時想轉學時,想告訴其他學校,我是最優秀的學生。所以我看了哪些學院最難進。有人告訴我,商學院是最難進的,他們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去MBA,另一個是去拍電影或當演員。我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會去當演員或學電影,而經濟學和電影也沒有什麼關係。所以我決定轉進USC的Marshall商學院,因為Marshall很有名。後來我在文書中也提到,我在Marshall的真實感受是,我不太喜歡商學院裡過於注重求職的氛圍。雖然求職很重要,但他們對求職的關注過高,導致失去了大學的本質,它就像一個大型的求職場。
你可以分享一下你轉到商學院的過程嗎?因為我們也有其他同學想在學校內部轉學院或轉專業。
其實轉到商學院也有可能是因為我的成績高,所以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我們當時的要求是要上ECON351和Writing150,這兩門課的成績都在A左右,然後GPA要在3.8以上就可以申請轉進商學院。我在感恩節的時候提交了申請,聖誕節的時候收到了錄取通知。然後我選擇了雙專業,經濟學、數學和商業管理(BUAD),其實這樣做有點為了唬人,雖然最後不會以這種組合畢業,但名字聽起來比較唬人,所以去申請了。當時想著,如果轉學沒成功,至少還能留在商學院,讀到學校裡最好的專業。
你有一個往前衝的決心和動力,這很重要。因為很多同學如果畏首畏尾,就很難做成事情。
接下來想問一下,你和海狸給你匹配的教授做了一個博弈論方面的研究,你和他的合作感覺怎麼樣?有什麼收穫?
和教授的合作首先肯定是對博弈論有幫助,我在文書裡也寫到了我對博弈論的一些理解,以及他讓我喜歡上了經濟學。
其次,教授讓我認識到經濟學的真正內涵。作為一個經濟學教授,他幫助我在寫經濟學文書時,對經濟學的作用有了清楚的認知。雖然我現在只是一個本科生,不能掌握很高深的定義或具體的流派,但我知道經濟學有幾個大流派,比如古典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這些知識哪怕在AP經濟學中都會涉及,但更深入的理解和能對這些知識開玩笑,說明你真的瞭解這個學科。哪怕真的沒那麼懂,也要裝懂(笑)。說一個inner joke,比如一個簡單的笑話,招生官看到會笑,就覺得你真的很懂這個學科。畢竟這是一個巨大的平臺,要先裝著上來再說。
我覺得他對我的幫助佔到15%,但絕對不是決定性的。我認為轉學最重要的其實不是這一兩科或者和哪位教授合作,哪怕是諾貝爾獎得主。轉學最重要的還是文書,要寫出自己不僅對轉學的理解,還要寫出對自己的理解和對自己學科的理解。
當然,文書是在硬體條件如GPA和選課基礎之上的。如果GPA和選課不行,文書再好也沒有用。
芝加哥城市街景
你既然提到了文書,可以請你分享一下你的文書故事嗎?
我文書的故事其實一開始寫的是我高中時的經歷。我們學校許多同學都有心理健康問題,很多學生有抑鬱症狀,我想寫我在學校裡是怎麼處理抑鬱症和自己的情感問題的。後來我加入了一些自己的色彩,比如我容易自我否定的經歷。這是我的個人陳述部分。關於為什麼轉學的部分,我主要講了為什麼我想學經濟學,以及為什麼我覺得我現在的大學沒有讓我充分理解經濟學,覺得他們的課程設定等不太夠。這就是我的文書寫法。
其實我讀了很多別人的文書,無論是從朋友那裡還是問老師,讀別人的文書對我很有啟發。
然後還要反覆寫和修改。每次修改都是在進步。每改一稿,自己都會進步一些,雖然不是每次都有實質性的飛躍,但總體是向前進的趨勢。我自己寫文書寫得挺慢的,可以說是靠熬出來的。
這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很多時候我的問題是想法太多太雜,沒有一個主線。我記得當時那篇關於心理健康的故事,與專案老師和文書老師一起討論了很多次,找到了一個清晰的主線,才最終定稿。這是一個不斷打磨和完善的過程,每次的反饋和修改都讓文書更有深度和層次。
那麼你可不可以談一下和海狸老師合作的感受?
我覺得海狸老師給了我很大的幫助。特別是在我比較慌張和焦慮的時候,可以給我個機會多問問題,多思考。這點很重要。寫文書的時候,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先把雛形寫出來,然後讓幾位老師幫我修改。我以前申請本科時,過於依賴別人給我想一個創意,然後自己去執行。但後來發現,最瞭解自己的人還是自己,所以得先自己動手。
即使坐在那裡兩三個小時寫不出一個字,或者躺著也想不出來,但這是一個必須經歷的過程。先想好了之後,如果不確定這個想法好不好,可以先問一下老師。如果老師覺得這個想法不錯,再寫出來,之後再慢慢修改。只要寫出來,基本上這篇文章已經完成了80%。剩下的20%就是花點時間打磨語法和句子,尋找靈感怎麼開頭。
如果你一開始想不出來怎麼寫,可以和老師們一起頭腦風暴。這能幫助理清思路,找到好的寫作方向最關鍵的還是願意自己動手寫出雛形,然後透過不斷修改完善,讓文章達到最佳狀態。
你覺得當時文書老師給你最大的幫助是什麼?
我覺得文書老師最大的幫助是讓我理解了每個學校到底在尋找什麼。文書老師對很多大學有很深的理解,比如芝加哥大學喜歡學術化的學生,所以我在文書中更強調學術方面。而西北大學可能更關注社群,因此每個學校有自己的偏好。文書老師幫助我調整文書,讓自己看起來更符合這些學校的喜好。
另外就是structuring the essay。有時候他們會把一些亮點放大,比如他們學校讀了文章覺得很亮眼的部分,讓我擴充套件,同時刪掉一些沒必要的內容。另外,開頭的部分他們會幫助我理順邏輯,這是最有幫助的。有時候自己想法太多,自己想糊塗了,有人看你的文章跟你聊,說你這個是不是把自己繞進去了。這很重要,因為自己讀了20遍後,可能已經沒感覺了,有人能點撥幾句就很重要。
是的,這一點也是同學們普遍反映的文書老師的幫助。他們看了很多文書,能夠很快看出問題。
你再分享一下和專案老師合作的感覺如何?
我覺得和專案老師合作,最大的收穫是確定大方向。比如我和老師說,我想衝刺前六的學校,想衝芝加哥大學或者更好的學校,老師幫我確認有沒有可能性,給我動力。我還沒有確認做這些事情有沒有意義,老師能幫我確認是不是浪費時間。
記憶最深刻的是在最後關頭,文書的最後修改階段,老師幫助很多。特別是芝加哥大學的長文書,老師幫我從500字改成600字,加了一些對理論的解釋,幫助很大。我當時在長文書裡講我和別人吵架,因為我們兩個人經濟理念不一樣,他主張市場主導,我主張政府幹預。老師說我的那篇文書立意很好,從學術角度argue,展示了自己的智力和學術優勢。它體現了你的個人風格和學術發展,結合了個人發展和學術發展的兩個方面。所以老師一般在deadline之前會給我臨門一腳,趕緊敲定文書。
最後你有什麼話想對有轉學想法的學弟學妹們說?
我知道這很苦,很煩,因為想轉學通常是對本校不太滿意,但要扛住壓力,堅定信念,一定可以成功。但也不要在大一的時候完全沉浸在轉學的準備中,要多去外面交朋友,有時候朋友的幫助是很大的。不要完全因為轉學而盯住一件事情,這樣會讓你得失心特別重,反而不利於結果。
還有一點我理解到的是,轉學準備的工作其實以後也會用到。轉學做的這些努力,無論是將來工作還是讀PhD,都會有幫助。即使轉學不成功,這些努力也不是白費的,可以用在其他申請中。要看重的是個人的成長。不管轉學結果如何,做這些事情你已經走出了很遠。
是的,所有成功的同學都有這種心態,這是我發現的。感謝你今天的時間,希望你在芝加哥大學一切順利,以後如果到紐約來的話可以找我們玩~
轉學不是補考,海狸學院轉學專案的很多學員,在轉學中反而收穫了比一年前ED衝刺學校還要突出的錄取,實現大飛躍。截至到5月13號,在過去幾年裡,轉學專案共收穫2枚斯坦福,2枚麻省理工,12枚哥大,12枚芝大,6枚賓大和8枚布朗的突出成績。以下是他/她們的故事
每位同學在大一和大二期間都各有一次轉學機會。感興趣海狸學院的轉學專案,趕緊長按二維碼填寫表單,和顧問老師進行一對一諮詢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