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蜻蜓攝於自家後院
一
但是如果孩子真的是“學習不好”,這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我對“學習不好”的定義是:
孩子上課基本跟不上了;不斷開小差;做作業也拖拖沓沓做得很慢;一邊做作業一邊還要東摸西摸開小差。好不容易墨跡完,發現他很多題目還都不會做。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也沒有信心,對未來也沒有目標,諸如此類,等等等等。
我知道很多父母喜歡給孩子做思想教育,要努力讀書啊,不努力讀書將來沒出息啊——但是做了再多思想教育,孩子好像也懵懵懂懂。
還有很多父母恨不得打一頓,或者乾脆就真的打一頓。然而,打也不成器,最後父母就只能自我安慰自己的孩子大概不是讀書這塊料。
今天這篇文章就是想就幾個問題來仔細談談,拋磚引玉。
二
我初中的時候物理很好,到了高中以後有幾節課開了小差,後面就再也聽不懂了。我也嘗試過自己看書來把缺掉的進度補上,但是並沒有什麼用,自己直接看物理課本看不懂,做題目也做不來。學校的進度很快,就莫名地掉隊了。
我也想過要自己翻書學習,把聽不懂的那些課補上去,結果發現根本做不到了,就是搞不懂了。隨後,物理課進度很快,電磁部分說完,它開始說力學了,之前電磁不懂的好像也不用管了。就這樣迷迷糊糊的,到了學期結束,這門課的知識簡直是千瘡百孔,成績自然就很難看。
英語也是同樣的問題,我的人生裡有很長一段時間,英語就一直處於這種掉隊的狀態。最初是因為討厭初中的英語老師,嫌棄她為人尖酸還吐字不清,就不想聽她的課,到後來就想聽也聽不懂了。
趕不上英語課的那些年裡,我也試過努力,我覺得我差在詞彙量,我也試過去背那種四六級詞彙表,和很多人一樣,A背完B背完,然後死在了C——就行不通。我也試過去看英語的小說,額,看起來太慢了,我也看不下去。
每每這種時候我也會很自責,我覺得我自己不努力,沒有長性,沒有恆心。我還發現我有注意力的問題,就簡直無法靜下心來讀書。
我知道很多人會問,你都沒有好好讀書,那你考試那些都是怎麼透過的?講真,我也不知道。就是很碎片化的一些知識,東一塊,西一塊,雖然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幹什麼,但是到了考試反正就也湊湊合合了。
我也不知道怎麼來形容這種感受,現在回想起來,就覺得自己的校園生活很多時候都在一種迷茫和無力中。
很遺憾的是,我父母那輩並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基礎教育,他們的吃苦耐勞的精神鼓勵著我們,但他們本身並沒有很好的關於學習的實踐性經驗可以教給我,所以我們這一代學習其實真的是在靠自己摸索——上面這些事,我也不知道如何告訴父母,感覺說了好像也沒用。
現在面對我們的下一代,很多朋友因為自己都懂了,在初小階段會陪孩子做作業,教孩子很多知識性的東西。
但我覺得,資訊爆炸的時代,知識性的東西很容易獲得。然而如果孩子遇見了上面這些真正的“學習上的問題”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能夠把自己在學習上經歷過的好的或者不好的經驗教給孩子,我覺得這才是真正對孩子有益處的。
三
所以,我想說,孩子學習不好,不一定是“不努力”。
更多的時候,孩子是想要努力,卻不知道怎麼努力才好。
我女兒現在六年級,她嘗試過各種教育模式,也能表達學習體驗。她對在學校上課的感受是這樣的:“如果這門課的知識我是會的,我上課會有收穫。但如果這門課的知識我上課前不會,那上課就很費勁,老師在說什麼可能就不一定能聽懂。”
我覺得她的體會還是挺客觀的。但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把這種學習體驗和父母說明白。我留意孩子之前的學習,整個進度很快,老師還很少複習,所有的單元都是一輪過——不要說孩子,就是大人如果這樣學新的知識,那背後也要花很多工夫去預習複習,那一般孩子哪能搞明白怎麼學習呢?
所以很多孩子學習的問題,並不是他們自己的問題,而是他們在這個系統裡,一個不留神就沒跟上,然後好像就被系統拋棄了,徹底就跟不上了。
所以我覺得孩子學習不好,首先不要怪他們。這裡面的成因90%也不是他們的問題。這就像是孩子如果怪你,人家父母都賺了大錢,你為什麼沒賺錢——我們也都知道,賺錢這件事,也並不是努力就能賺得到的。
如果孩子還在小學階段,學習就出了問題,我覺得這是一件極好的事情。因為他在學習上的問題很早暴露了出來。我自己小時候學習超級輕鬆,成績也沒問題,很多學習的問題一直到高中大學才暴露——後來真的浪費了很多時間去解決,我甚至一直到現在還在摸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所以啊,小學階段學習不好有什麼關係呢?小學的知識都是簡單的知識,既然學習問題暴露了,現在就可以藉由這些知識,來幫助孩子真正解決“學習的問題”,找到怎樣才是真正適合孩子學習的方法——我相信這些“學習力”的提高,才是對孩子將來真正有幫助的。
四
有很多笑話很多影片,父母陪孩子學習高血壓心臟病把手砸傷的。這些背後的成因都是一個:父母希望孩子在現在這一分鐘,就能夠明白這個知識。但是父母講了,孩子還是不明白。父母又講,孩子仍然不明白。於是父母崩潰了。
其實,這些孩子在那麼晚,還願意坐在這裡學習,其實就挺不容易的,這個學習的精神首先要表揚。
然後做父母的要明白,學習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好比我現在和你說“在UCC下的買賣合同執行階段出現貨物瑕疵的法律後果”——我覺得真的很簡單的,可是我就是說了,你聽了也不一定能明白,明白了也不一定能做題,做題也不一定能做對。
如果能發現孩子學習的問題,對症下藥當然效果是最好了。但是我覺得有一點,是我們可以做的。就是“不要急,慢慢來”。
我兒子很多字都不會寫——我們就每天默寫,一天寫10個字。我覺得只要堅持,這件事很快就會看到效果。我兒子的數學也沒開竅,我就給他做低一年的習題。他快五年級了,現在在做三年級的題目。但是他做得挺順,每次做出那些三年級裡的“挑戰題”,他也很有成就感。
我覺得這種把題目自己做出來的“成就感”很重要。它不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也幫助孩子真正建立他自己解題的思路和能力。數學學習裡有一個自己摸索的過程,這是一種“主動學習”,是真正能夠促進孩子的“學習能力”的。
父母講了一遍,孩子會做,這固然好。但孩子會做題,到底是因為記性好,按圖索驥,還是因為真正掌握了這題背後的概念和解題思路呢?這就不得而知了。——這樣的刷題,對提高成績是有幫助的,對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效果就甚微。
看上去我讓他做三年級的題目好像很荒謬,但是實際上三年級的數學是匹配他真實的數學水平的,那有何不可呢?為什麼非要和其他人一摸一樣呢?
最近他主動和我說,三年級的題目他覺得他都會了,他可以做四年級的題目了,我覺得很好啊,就一點點來呀。小學數學的知識層層相扣,我希望他每個知識點都能搞懂再進行到下一步。
我知道很多父母會說,那是因為我們在體制外,如果孩子在體制內,就不能這樣了。考試不等人啊。但是說一句扎心的話,孩子如果學習不好,就是學到高中,參加了高考,也要復讀的……與其隨著大流,還不如就不要著急,把孩子的基礎知識踏踏實實搞搞好——反正我是這樣想的。
五
再說回去,當孩子不是不想努力,而是不知道怎麼努力的時候,父母可以做什麼。
我沒有萬全的答案。
我覺得每個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都不同,孩子也是在不斷學習中慢慢摸索適合自己的方法,慢慢找到學習的自信的。
我暫時能想到的事情有如下一些:
-
給孩子一個關於這個科目/板塊的整體性的畫面。 -
給孩子一個清晰的努力的目標 -
幫助孩子分解大目標,到階段性的小目標 -
幫助孩子把階段性的小目標分解成能夠日拱一卒的那一步。 -
在學習的過程中給孩子很多的鼓勵
楊先生的讀後感:
對於一些幼齡的孩子來說,他們對於學習很難有整體性的畫面感,這其實增加了他們學習的難度。但是即便如此,大人對他們的學習還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學習節奏,大人自己要有畫面感。
比如現在國內的學習,很多時候孩子是被推著走,日子一長,就很痛苦。但越是這樣,大人就越要跟著自己孩子的節奏來,保留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孩子真正的學習動力反而更重要。
其實等孩子長大一些,如果他的學習的動力被激發出來了,小學學一年的知識,他可能一個月就補回來了——所以就真的沒什麼好著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