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普遍認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主要是一種談判策略,目的是向貿易伙伴施壓,以換取更多讓步。也就是說,關稅只是威脅,最終可能不會真正落實。
但現實情況遠比這更加複雜。我們認為除了談判施壓外,特朗普還有一個更直接的動機:他迫切需要資金。
美國財政赤字已達到幾十年來的最高水平,未來債務增長速度預計將遠超經濟增長速度。而在這樣的財政背景下,特朗普承諾的大規模減稅計劃將在未來十年內導致高達10萬億美元的財政缺口。
專家指出,關稅不僅是特朗普手中的地緣政治武器,更是其推行減稅政策的重要資金來源。因此,這一政策可能不會在短期內結束。
特朗普在就職演講中就曾表示:“我們不會再向其他國家輸送財富,而是要透過關稅和稅收,讓外資反哺美國公民。”
他的貿易顧問納瓦羅也在接受採訪時強調:“關稅將成為稅改討論中的關鍵部分。”
然而,部分觀察人士認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會輕易消失,甚至可能進一步升級。前美國大使館政治顧問邁克爾·馬丁斯表示:“很多國家領導人低估了特朗普對關稅的偏愛。他不僅會擴大關稅範圍,甚至可能進一步提高稅率。”
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預測,2025財年美國聯邦財政赤字將達到1.9萬億美元,相當於GDP的6.2%,遠高於過去50年的平均水平3.8%。
這一問題不會自行消失。預計到2035年,美國年度財政赤字將增至2.7萬億美元,佔GDP的6.1%。
更糟糕的是,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GAO)在2024年2月警告稱,美國財政狀況“不可持續”。到2027年,美國債務總額將達到GDP的106%,並可能在2047年達到200%。

這一預測還是基於特朗普2017年減稅政策按計劃於2025年到期的假設。然而,特朗普希望延長這一政策,而這樣做將在未來十年內額外增加5.5萬億美元的財政赤字。
特朗普的稅改計劃不僅僅是延長2017年的減稅政策。他還希望進一步擴大稅收減免,包括:
-
取消加班工資稅:這一提議可能在未來十年內導致超過2萬億美元的稅收損失。
-
取消社會保障福利稅:預計成本在1萬億至1.5萬億美元之間。
-
取消小費稅:預計損失在2000億至5000億美元之間。
-
降低企業稅:將稅率從21%降至15%,但前提是企業必須將生產基地設在美國。這一政策預計將在十年內減少約3000億美元的稅收收入。
綜合計算,特朗普的稅改計劃每年平均需要額外籌措約1萬億美元的資金。
儘管部分提議可能難以在國會透過,例如取消加班工資稅可能因影響生產效率而遭到反對,但總體而言,特朗普的資金需求仍然巨大。
特朗普的減稅計劃不僅需要國會批准,還需要獲得市場的認可。儘管目前美國國債收益率有所上升,但市場尚未對美國財政狀況發出明確的危機訊號。然而,這種情況可能隨時發生變化。
布魯金斯學會高階研究員羅賓·布魯克斯警告稱:“雖然美國長期以來享有‘過度特權’,可以在低利率環境下舉債,但這種優勢並非無限的。市場可能會在某一天突然對美國財政狀況作出反應。”
雖然特朗普將關稅作為財政收入的來源之一,但它是否足夠填補如此巨大的資金缺口仍存疑。
目前,關稅收入僅佔美國政府總收入的2%左右。但在20世紀初,美國關稅收入曾佔到財政收入的50%,甚至在19世紀時達到100%。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的研究估計,如果特朗普實施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的普遍關稅,並對最大進口國的商品徵收60%的高額關稅,美國政府每年可能獲得2250億美元的額外收入。然而,這一預測未考慮經濟增長放緩或企業應對關稅的策略調整。
布魯克斯指出:“如果關稅稅率提高,貿易量可能下降,最終稅收收入可能遠低於預期。”
他補充道:“一些研究表明,即使特朗普儘可能提高關稅收入,最多也只能籌集到每年1000億美元左右。而要填補1萬億美元的財政缺口,顯然遠遠不夠。”
此外,關稅還可能對美國低收入群體造成更大沖擊,因為他們的消費支出中,商品和能源佔比更高。

埃隆·馬斯克也承認從聯邦預算中削減2萬億美元的目標並不樂觀。
除了關稅,特朗普還寄希望於削減政府支出來縮減財政赤字。他甚至設想讓埃隆·馬斯克領導“政府效率部”(Doge),削減龐大的政府開支。
然而,問題在於,美國政府約三分之二的支出是法律規定的強制性支出,包括社會保障、醫療保險等,難以削減。而在剩餘的三分之一中,約三分之二又是國防開支,可調整的部分極為有限。
馬斯克本人也承認,削減開支的空間不大:“如果我們的目標是削減2萬億美元,最終可能只能實現1萬億美元。”
特朗普的全球貿易戰表面上是為了向貿易伙伴施壓,爭取更有利的談判條件,他更深層的目標很可能是利用關稅彌補美國龐大的財政缺口,併為他的稅改計劃提供資金。
然而,關稅收入難以填補如此巨大的赤字,而債務危機的陰影仍然籠罩著美國經濟。無論特朗普如何推動他的關稅和稅改計劃,美國的財政問題都不可能輕易解決。

《改革開放的另類風險:大發展的反噬》(點選即可)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