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龍形象“塌房”:不是兇猛的捕食者,更像撿破爛的;羅馬墓碑揭示古代經濟綿延至今的複雜性|科技趣評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資訊,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滄海遺珠,信手拈來   圖源:pixabay.com
01
霸王龍形象“塌房”:不是兇猛的捕食者,更像撿破爛的
在多年來的科學敘述中,霸王龍被描述成一種體型龐大,戰力超強的捕食者,站在食物鏈的頂端。但是隨著近年來更多新研究的出現,霸王龍的形象正在一點點的改變,其中關於它速度的估計,更是顛覆了其食物鏈霸主的地位。首先是它的外形不是身披鱗甲的霸氣形象,而是有不少從爬行動物向鳥類過渡的形態,身上覆蓋均勻的或者是稀稀拉拉的羽毛的可能性更大。
其次,多項關於遠古生物足跡的新研究表明,之前根據連續足跡估計的動物移動速度有很大的問題,因為霸王龍毫無疑問是一種雙足行走的動物,無論它多大,其運動原理與現代的鴕鳥和家禽等動物是一致的。而如果現在霸王龍的全套骨骼推算出的體型沒有問題,那麼它的下肢力量遠不足以支撐它高速奔跑,不可能有那麼強的肌肉。最終的結果就是,霸王龍的最高速度不會超過每小時40公里,這個速度在動物界屬於勉強能走的級別,而如果想要捕捉獵物,速度至少得到80公里/小時以上。
如果它的速度只有這麼一點,那麼作為食肉動物,它唯一的選擇就是吃屍體。這並不是無端猜疑,許多獵物化石上的咬痕和抓痕支援了這一假設。 因為啃食堅硬腐爛屍體所需的牙齒特徵和咬合力與食肉動物不同,主動捕食者攻擊新鮮移動獵物時所需的特徵也不同。因此將這些牙齒特徵與霸王龍進行比對成功並不奇怪。
這個速度抓人類都費勁。
小編
文章連結:
https://interestingengineering.com/science/t-rex-feathered-dinosaur-study-disappoints-kids
02
羅馬墓碑揭示古代經濟綿延至今的複雜性
圖源:Album /Alamy
一項新研究透過分析羅馬時期的墓碑銘文,提出了一個引人注目的觀點:古代經濟的複雜性可能在數千年後仍塑造著現代社會。研究團隊分析了50萬份羅馬帝國各地的數字化拉丁銘文,其中許多記錄是墓葬銘文。基於對 514 種不同職業的約 10000 條提及——包括 179 名商人、1934 名經理和 421 名抄寫員,他們根據這些內容構建了一個複雜古代職業網路,並將其與出現它們的羅馬行省聯絡起來。
研究發現,經濟知識和基礎設施的積累具有“粘性”,即一旦在一個地區形成,就可能長期影響其發展軌跡。例如,羅馬時期某些地區的職業多樣性與現代經濟活動密集度存在顯著相關性。這表明,古代的經濟模式可能透過文化傳承和基礎設施的持續使用,間接塑造了當今的經濟格局。
下行週期才知道百年企業的可貴。
小編
文章連結: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roman-gravestones-hint-ancient-economies-still-shape-present
03
城市生活讓老鼠出現適應性進化
圖源:© Field Museum
一項新研究發現,芝加哥的齧齒動物在其頭骨結構上出現了顯著的演化跡象,反映了城市化對野生動物的深遠影響。
研究團隊分析了東美洲花栗鼠(Tamias striatus)和東美洲田鼠(Microtus pennsylvanicus)共325個頭骨標本,這些標本跨越1898年至2023年,記錄了芝加哥都市區的發展歷程。科學家發現,花栗鼠的頭骨在過去一個世紀中變得更大,但其牙齒排長度縮短;田鼠頭骨中與內耳相關的骨性突起(聽泡)則逐漸變小。
這些變化反映了兩種齧齒動物對城市生活的不同適應。花栗鼠以地面活動為主,食譜包括種子、堅果和人類廢棄的加工食品,研究推測其體型增大可能與容易獲得的高熱量食物有關,而牙齒變短則可能因咀嚼較軟的食物減少使用。田鼠則以地下生活為主,其聽泡變小可能有助於減弱城市噪音對聽覺的干擾,如火車和車輛的震動。研究人員強調,這些適應並非健康訊號,而是環境壓力下的產物。
實驗室的老鼠不會進化,因為死法太過豐富。
小編
文章連結:
https://www.popsci.com/science/chicago-rodent-skulls-evolution/
04
“愛”與“過度保護”的區別影響幸福感
一項新研究揭示,父母的養育方式可能透過影響子女的焦慮和憤怒水平,塑造其成年後的生活滿意度。
研究團隊以369名義大利年輕人為物件(平均年齡22歲,242名女性),透過自評問卷評估了父母的養育風格、憤怒表達與控制、焦慮水平以及生活滿意度。研究聚焦於兩種養育維度:正常關懷和過度保護。結果顯示,感知到較高母性或父性關懷的參與者,通常表現出更好的憤怒控制和較低的憤怒表達頻率,同時焦慮水平較低,生活滿意度更高。相反,感知到父母過度保護的參與者,傾向於報告更高的焦慮、更頻繁的憤怒表達以及較低的生活滿意度。特別是,憤怒控制與母性過度保護呈負相關,但與父性過度保護無顯著關聯。
研究進一步分析了焦慮和憤怒在養育風格與生活滿意度關係中的中介作用。結果表明,焦慮可能在過度保護與較低生活滿意度之間起到中介作用,即過度保護的養育方式可能增加焦慮,從而降低生活滿意度。
保護和控制看起來很像,後果完全不同。
小編
文章連結:
https://www.psypost.org/anxiety-and-anger-may-explain-how-parenting-styles-shape-life-satisfaction/
點選下方知社人才廣場,檢視最新學術招聘

擴充套件閱讀

長時間加班或改變大腦結構, 科學家警示風險
出土名章證實以色列王國比猶大王國更開放 
章魚很聰明, 所以不應該被作為食物養殖?
有些領域的“老專家”未必水平很高
媒體轉載聯絡授權請看下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