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雞娃的人為啥做不好投資?

Hi,我是V姐。
市場依然強勢,雖然3000只個股下跌,但是不妨礙主要指數全紅。
創新藥漲得頭暈目眩,好訊息我有倉位,壞訊息倉位不夠重。
雙創板塊很強勢,我7月在科技裡面躺著,8成倉位比較舒服,動不動創新高。
說實話,我是希望這周能有100點以上的回撥,給我繼續上車的。
如果沒有,那就接受部分踏空了。
好在不是所有板塊都在天上,晶片恆科不算貴,哪怕創新藥,你去看下當前估值,也就是個適中。
只不過從腳踝斬翻倍,大家一時半會覺得很貴。
你別看現在不少人恐高,半信半疑,真要逼空再漲50%,大家反而堅信它不會跌,跑步進場!
到那個時候,確實該跑路了。
現在還有人不信是牛市;
成交量都還沒上2萬億;
我寫股票閱讀量都上不去;
所以最多算是牛市早期-中期之間吧。
雞犬升天的時候還沒到,輸錯程式碼也賺錢才是牛市的泡沫期。
最近因為市場熱度起來,很多朋友跟我交流自己適不適合做投資。
適合做投資的人,很難一下子判斷出來,不過我倒是觀察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有些群體確實不適合。
比如超級熱愛雞娃的群體。
注意,孩子成績好≠父母愛雞娃。
真學霸並不是雞出來的,這個說來話長。
總之熱愛雞娃群體的特徵包括但不限於:
  • 熱衷在各種雞娃群發言潛水
  • 對各種補課班如數家珍
  • 熟悉各種升學字母神秘代號
  • 不相信有孩子成績好不補課
  • 反對孩子花大量時間在興趣愛好上
  • 堅信孩子能雞出個未來
。。。
雞娃群體裡有很多學霸,也有各行各業精英,我沒說他們不優秀,我只是根據有限的觀察,發現他們很難在炒股裡持續賺到錢。
因為投資這個事情呢,需要本能地理解並接受不確定性。
盈虧同源,一體兩面,沒有穩賺不賠的事情。
隨機性是天道,是世界的底層程式碼。
雞娃抓得這麼緊,說明這類朋友對育人這件事的不確定性,是理解但不接受的。
再說投資呢,它的收穫跟勤奮程度不成正比,反而跟本性和智力水平有較大的關係。
讀書則是現實裡比較接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事情,符合這些父母對線性結果的期待。
當然也有少數孩子一分耕耘三分收穫,但是超級雞娃父母最不願意承認的就是智商和天性的重要性。
所以因材施教這件事,他們一樣理解但不接受。
不然他們不會被補課班那套東西洗腦。
最後投資這個事情,需要你對抗本能,控制恐懼和貪婪,保持理性。
但是超級雞娃群體,恰恰是最容易被焦慮裹挾的。
大人自己不但無法抵禦結構性的壓力,還要把它傳遞給最下面的孩子。
這種心力,是扛不住投資市場波動的,很容易輕易追高,底部割肉。
投資裡持續賺到錢的人,需要有較為穩定的盈利系統,這個系統應該是最適合自身心性的,因為你的弱點會在投資市場直接被放大,造成損失。
執著於雞娃的人,不理解系統的重要性。
育人是個系統工程,即便你是為了成績,也要多管齊下,激發天性,培養愛好,積極運動,廣泛交友,以身作則,時間留白,自由空間,都對成績有幫助。
用學業填滿孩子的時間,這種停不下來的思維方式適合種地,不適合資本市場。
另外,投資的風控也很重要。
用力雞娃就好比冒著爆倉的風險,去上槓杆博想象中的高收益。
這個爆倉的機率還不低,中學生臨床抑鬱率已經超過10%了。
虧錢的人裡,十個有九個都是心懷僥倖的賭徒。
不信大家可以觀察下,網路大V也好,身邊投資持續賺錢的人也好,幾乎沒有本人是熱衷雞娃的,伴侶熱衷有可能,但是伴侶基本不參與投資決策。
以上不是對雞娃父母做任何評判,只是因為我做這個職業,包括社群和星球,這5年至少近距離交流了5位數的人,得出這麼一個粗淺的感知。
進入投資市場,需要對自身心性有一個充分的瞭解,對待雞娃的態度,其實可以很大程度反映你的風險偏好和思維模型。
畢竟養育孩子,跟投資一樣,是需要巨大的真金白銀和心力投入的,很少有人未經修行,可以長期對抗本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