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雞娃家庭正在消失

作者:珊爸,來源:公眾號【珊爸超級愛學習】(ID:T-reading)
…………………………………
最近跟一個專門做小學教育的朋友在聊天,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我稱之為“中等雞娃家庭消失”。
他跟我說,以前的雞娃市場是層級非常分明的:培優、培尖、補差,學生的需求定位很清晰。
所謂培優,就是專攻競賽、超前之類,一般都是同年級最牛的0.1%學生,出口是最牛的幾所中學,最後大多數能進入清北級別的學校。
培尖的範圍要大一點,一般是年級尖子,追求不斷鞏固自己的年級靠前地位,學的都是壓軸難題,最後出口一般是211或以上的好大學。
補差的範圍是最大的了,專門針對那些課內還學不明白,可能比班級平均分還低,目標是課內考試到達80、90的得分率這個群體。
原本市場上各種教育機構都有,而且跟人群分佈一樣,呈金字塔狀,培優最少,補差最多。
例如學而思是隻做培優和培尖的,新東方、卓越等知名機構都是培尖的中堅力量。補差的市場最大,大部分由各種地方性小機構、建在社群裡的單個機構等等來提供。
幾年前的雙減政策,以上幾種機構是同時受到毀滅性打擊的。但是如果仔細去摳政策就會發現,培優受到打擊最大,因為檔案明確禁止教超前、教超綱內容。例如現在的學而思、新東方之類的大機構,教案是需要審查的。審什麼?審是不是太難了、太超前了。
幾年過去了,說實話,家長們可能已經感覺到了,最近對課外培訓的監管其實在放鬆。2月8日出了一個《校外培訓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很多人解讀為允許補課了。實際上,條例沒有太大變化,但業內是感受到監管少多了。
我的朋友告訴我的是,雖然對培訓的監管在放鬆,但明顯感受到家長們對補差的需求減少了,少到幾乎沒了。
換句話說,原本願意花錢給中等生補課的家長群,現在不花這個錢了
要知道,幾年前這個人群是非常龐大的,當時有統計說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家長都會給孩子去補課,其中大部分都是這個型別。
與之相對應的,培優和培尖部分的家長仍然熱火朝天。我知道的那些牛娃們,同時上3、4個班非常正常,學的全部是超難的奧數、英語、國學大語文。學而思之類的機構不讓教的東西,大家都在找其他小機構、小黑班來教。
真正被打擊後一蹶不振的,其實是補差的市場。這幾年大批關閉的教培小機構,重新開起來的很少。
如果把雞娃家庭分成三個類別,第一類是孩子水平最高,雞娃也最賣力的“高等雞娃家庭”,第二類是孩子水平一般,以前也會花錢花時間送去補補課,希望不要被尖子拉開太遠的“中等雞娃家庭”,第三類是從來不管不顧,學怎樣完全靠娃自己造化的“欠發達雞娃家庭”。
這兩年最大的變化就是,中等雞娃家庭在減少,這種家長不雞了,放棄了。
這個情況,還可以從很多其他地方看出端倪來。首先就是在教育方面的“躺平主義”盛行。越來越多的人覺得,孩子讀書時再怎麼努力,出來後大機率是差不多的。
最近兩年經濟環境下行,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對很多人的觸動很大。很多家長看到比自己學歷還好的大學生,現在連自己單位招聘門檻都達不到,自然會對雞娃這件事心灰意冷。
加上最近AI技術爆炸,這東西專門定向打擊白領群體,讓讀書的出路又變窄了。
另一方面,雞娃是需要經濟基礎的。本來中等雞娃家庭,很大比例上也是中等收入家庭。最近的情況大家也懂,原本能勒勒褲頭帶上的課,現在可能勒不出來了。正好輿論風氣變了,乾脆順勢往下一躺。
所以就有了前面說的情況:大量的補差課外班,開不起來了。哪怕現在放鬆了,甚至反過來鼓勵了,也許都很難達到之前“全民補課”的盛況了。
這就有點像房價一樣,想讓它跌的時候出什麼政策都跌不了,真跌了的時候,出什麼政策去救也救不起來。
當然了,從這點來說,雙減政策是成功了,成功減掉了大量家庭的補課負擔。
大家發現沒有,這兩年講怎麼學習的話題減少了,各個教育大V要麼就現身反教育焦慮,要麼就轉型其他方向——雞眼睛、雞體育、雞健康
所以最近這段時間,能夠提升學習成績、開拓思維的教育產品,買的人數減少了。護眼的、鍛鍊身體的產品,賣得很好。主打放鬆、“輕學習”的研學營,火爆全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