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動型債券ETF比股票交易型基金更受歡迎。然而,許多債券ETF以溢價交易,這使它們的實際價格比最初看起來要高得多。
作者|埃維·薩爾茲曼(Avi Salzman)
固定收益ETF越來越受歡迎,投資者希望透過它們來緩衝股票投資的波動性。目前,主動型債券ETF的投資總額約為3110億美元,而主動管理型美國股票ETF的投資總額為2820億美元。
晨星公司(Morningstar)最近的一份報告發現,無論是主動型還是被動型ETF,通常是高於其基礎投資組合價值或淨資產價值(NAV)的溢價交易,但這種溢價在主動管理型債券ETF中明顯更高。
與共同基金按淨資產價值定價相比,溢價是ETF持有的額外成本之一。雖然ETF的一個主要賣點是較低的費用比率,但由於溢價,投資者的總成本可能更高。ETF的另一個顯著優勢是更高的稅收效率,但對於尋求從應稅債券中獲得收入的投資者來說,這一點基本上無關緊要。
“我認為將債券放入ETF,並不像股票那樣有充分的理由。”晨星研究分析師陳嵐(Lan Tran)在其撰寫的報告《謹慎對待主動債券ETF》中表示:“關注你的主動型債券ETF。”“你的應稅分配很大程度上來自利息收入,債券ETF和共同基金在這方面的稅務處理沒有區別。”
這並不意味著ETF沒有優勢。陳指出,某些型別的債券ETF比其他型別的交易溢價更高。一般來說,流動性越低的債券型別,ETF持有的債券期限越長,溢價的程度就越大。

晨星測算:不同類別ETF一年期溢價率全景分析
在陳(Tran)的報告中,投資於高流動性債務的超短期債券ETF,如果是主動管理型,其交易中位溢價僅為0.05個百分點,而指數化管理型則為0.02個百分點。考慮到ETF相對於共同基金的成本優勢,以及主動型債券管理人通常較指數基金有更優的表現,這些溢價幅度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然而,主動型公司債券、高收益債券、非傳統債券以及中期核心增強型ETF的中位數溢價百分比分別為0.21、0.19、0.21和0.13。這些ETF溢價增長顯著。最大的主動管理中期核心增強型ETF,是規模達185億美元的富達(Fidelity)總債券ETF,其費用比率為0.36%。類似的富達總債券基金(Fidelity Total Bond Mutual Fund)的費用比率為0.44%。但如果你最終為ETF支付0.13個百分點的溢價,你的成本將高於共同基金。使問題複雜化的是,如果你透過富達和E*Trade購買共同基金時無需支付交易費用,但在嘉信(Charles Schwab)則需支付74.95美元。
有一些策略可以幫助投資者獲得更好的結果。
一種方法是買入並長期持有ETF,因為溢價成本僅在購買時發生,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例如,0.20%的溢價在五年內,每年僅增加0.04%的額外成本。另一種方法是透過限價訂單指定購買和出售時的價格,並密切關注支付溢價。
對於較活躍的交易者,可以選擇在交易價格與最初購買時支付的溢價相同或更高時賣出ETF時,從而抵消前期成本。
儘管如此,這些策略也有其侷限性。許多長期投資者習慣設定分紅自動再投資。券商系統會按照當期市價(含溢價)自動增持ETF份額,從而在每次分紅時持續增加投資者的成本。而交易者通常喜歡在市場壓力較大的時期出售證券。這時,債券ETF往往以低於淨資產值(NAV)的折扣價格進行交易,導致投資者在買入時多付了錢,而在賣出時得到的卻比應有的少。
主動型債券ETF仍是一個不完美的工具。
版權宣告:
本文為Barron's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英文版見2025年4月9日報道“The Problem With Active Bond ETFs”。(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和金融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