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新鮮,擠兌了

題圖:Kataya Koro

昨天讀者問了個問題——
因為脫口秀風波,京東金融會被擠兌麼?
呃。

它不是銀行,只是一個銷售平臺,當然不存在擠兌的風險。
沒必要操心。

沒想到這也會引發擔憂

有點兒像問——“囤鹽能不能防輻射?板藍根能不能抗新冠病毒?”…
借這個事,倒是可以聊聊:
「流動性擠兌
有不少新鮮現象。
前不久股市特別火爆,很多熱錢就開始擠兌了。
從各種資產裡出逃,要去買股票。
這砸盤了挺多資產。
我聊幾個事,大家看看有沒有切身感受:
大額存單——
前段時間有的存款人,不惜割肉轉讓存單,只求快速變現;
有的人就瞅準了這種時機,接盤了4%、5%利率的存單。
比如短債基金——
它波動一般挺小。
但因為9月底開始股市漲到紅紅火火,大家擠兌債券。
拿錢去炒股。
這搞得債基顯著下跌。
比如下圖這隻短債基金,它9月底-10月9號,明顯跌了幾天。
恰好Lisa有筆閒錢,她在10月11號黃圈處買了這隻短債基金。
運氣不錯!
後面吃了幾天的好收益。
銀行R2理財那幾天也遭遇了擠兌。
前段時間挺多人抱怨——

“真沒想到,理財居然也跌成負收益。”

我查了下資料報道,10月9號時,銀行理財總規模比九月末縮減了3000億…
“擠兌”得挺明顯。
這幾天股市開始震盪,銀行理財也在陸陸續續修復收益了。
還有一個典型的代表:
場內貨幣基金。
比如銀華日利ETF。
這個是一個很有名的貨幣基金,它可以用股票APP買。
國慶節後10月8號開盤時,奇觀就來了——
銀華日利作為一隻低風險貨幣基金,開盤出現了罕見大跌。
黃色箭頭處:
它也被擠兌了。
10月8號開盤後,不少大戶賣它來籌集錢,追漲股票。

就,造成它大跌開盤。
我經常聊的水電股:長江電力。

也常常遇到“擠兌”。
股市紅紅火火時,挺多熱錢嫌它漲得慢,會從它那出逃,導致它股價下跌。
行情要變差了,這些熱錢又回來了,覺得穩穩當當才是香。

又把它給抬高了

。。。
股市紅火,會造成低風險資產擠兌。
熱錢往股票中跑。
但是!
賺一筆的機會也伴隨來了。
如果你有閒錢,可以反向找找羊毛機會。
比如,撿漏高息大額存單呀。
比如,我上面舉例了場內貨基銀華日利呀。
類似的還有短融ETF。
可以在價格砸出大坑時買入,然後放著不動等修復就行。
或者就馬上“場內贖回ETF”,兌現收益。
會比普通理財香得多。

當然現在股市已稍稍冷卻,今天就沒啥肉了。
但再遇到類似情形時,如果你本身有筆閒錢,又只考慮低風險投資。
可以盯盯這種機會。
有一個現象也值得科普。
上週五晶片漲得特別好,有讀者問——
“我買了晶片ETF(159995),它的漲停價10%,但為什麼實際上它最高能漲到14%呢?”

詭異的規則導致。


晶片ETF它的很多成分股是可以漲20%的,按道理ETF的成交價也應該能漲20%。
同漲同跌。


但規則卻是——
這個以及類似的若干個ETF,它們規矩定死了。
股市成交價一天最多隻能漲10%
結果就是——


當晶片成分股紛紛暴漲,甚至漲了20%,淨值也跟著一起飆升時。
ETF成交價卻被強行按在了10%。

價格比淨值便宜,砸出坑了。
假如此時能買進去本質等於撿錢。咱們大膽買、等修復就行了。
當然,前提是能買進去…
強行按住不讓漲的結果是啥?


後面肯定補漲唄!


於是晶片ETF淨值在10月9號開始熄火了,但ETF的價格卻還在往上飆。
又漲了一個10%。
這就是強行被按住的價格,在後面修復了。

有人看了淨值、價格可能會有點蒙,為啥有兩套說法?

簡單來說:
淨值多少,就是一個基金實際值多少錢;
也就是它的真實價值。

而價格多少,是大夥拿著手裡的貨,跟其他人交易的市場價
讀者遇到的情況,應當就是——
當天晶片ETF的成分股大漲了,於是盤中估算的淨值(IOPV值)也跟著大漲了14%。
市場卻因規則停在了10%。
價格終將向淨值靠攏,就像皮筋終將彈回原形。
所以後麵價格又補漲上去了。
當我們知道價格和淨值這種糾纏的關係,心裡就有個數了。

當價格漲到明顯比淨值高很多時,就要當心了,這屬於溢價。
別貿然衝進去買。
以免後面補跌。
或者有機會的話,做個溢價套利——用淨值申購,然後用價格賣出。
而當折價太大時,可以大膽買入等修復。
或者做個折價套利——買入後馬上場內贖回。
比如我前面提到的銀華日利,短融ETF…如果出現了反常大跌,導致折價。
那套利機會也就會出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