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圖片即可免費加入哦👆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作者:範範愛養基
來源:雪球
權威金融機構對$標普500指數(.INX)$ 做出了2025年末目標點位預測:

① 最樂觀的要數富國,預測標普500在2025年能漲到7007點,相比2024年收盤價漲幅19%。
② 相對中性樂觀的大機構“巴克萊銀行、摩根、高盛”的預測是6500-6600點,漲幅10%-12%。
總體來說,權威機構的預測算是相當樂觀~~
但是,眾所周知,這些大機構的預測通常….不太準….
甚至可以當做“反向指標”
因為,回顧機構們對2024年標普500收盤點位的預測:

標普500指數2023年收盤點位是4770,機構們對2024年標普500預測的平均點位是4861點,即2024年只漲2%。
JP摩根:最悲觀,認為標普500在2024年跌到4200點。
富國:預測2024年收盤4625點,也是認為2024年會收跌。
但實際是,標普500指數2024年收盤點位高達5882點!
機構們之所以對24年偏悲觀,主要是對高通脹與美聯儲鷹派政策的擔憂,以及對美國經濟硬著陸的擔憂。
但是,標普500在2024年大漲23%後,突然又全部都樂觀了起來,給出了平均13%漲幅的樂觀預測。
如果真按“反指”來看,我們反而要對2025年的美股更謹慎一些。
開個玩笑~~
—————-
我們來看看機構們對2025年美股如此樂觀的理由。
JP摩根:
1、強勁的消費將保持GDP增速,外加遣返非法移民會騰出更多職位,讓失業率下降,支撐消費繼續強勁。
2、EPS增速繼續擴張,保證2025年牛市繼續。
BCA:
1、高估值面對市場波動會很脆弱,25年指數漲在EPS增速,PE上漲沒有空間。
2、中小盤股EPS增速將回歸,成長股對比價值股非常高估。
彭博社:
1、2024年美國GDP增速貢獻80%來源於消費,只要2025年消費沒有問題,那麼美國GDP增長也沒有問題。
2、2025年通脹大機率維持在2.6%-2.7%(跟現在一樣),很難回到2%水平。因為現在失業率很低,勞動力市場強勁,消費需求持續強勁,通脹很難進一步走低。
從上面3家機構的觀點來看,可以看到2個關鍵詞:消費繼續強勁+EPS擴張。
BCA(中亞銀行)的觀點比較中肯:如果2025年美股繼續上漲,那麼不太可能是拉估值,而是靠EPS推動。
① 納斯達克100指數-近5年PE估值
23年與24年,美股PE估值大幅上漲,但從2024年下半年至今,估值有所迴歸,且穩定在26倍的高位。

② 標普500指數-EPS增速

如下圖所示,綠色柱子代表“美股7巨頭”的EPS增速,已經連續2年超30%。
除開美股7巨頭之外的“標普493”的EPS擴張,才剛剛開始——在2024年剛扭虧為盈,EPS增速只有4%,屬於剛剛復甦。而對“標普493”的2025年EPS增速預測為12%。
對2025年EPS增速預測:

這很符合我在《又可以開始買“長期美元債基”的3個原因》中給大家講的“庫存週期”。
即,2025年美國“庫存週期”極有可能出現“極速向上拉昇→衝頂→掉頭向下”。

根據“庫存週期”對美股的影響來看:
2023年納指上漲43%,反映對2024年經濟觸底反彈預期。
2024年納指上漲30%,反映對2025年經濟加速上漲的預期。
2025年,很可能是美股連續上漲的第3年,也是“不確定性高”的一年。
如果,真按照機構預測與庫存週期,那麼,2025年美股走勢可能是先出現由EPS擴張導致的非理性大漲,隨後衝頂掉頭回調。
————–
知名博主的預測與機構相反。
海外財經博主Joseph Wang:
他成功預測標普500在2024年末能上6000點(標普500指數確實在12月衝上過6099點)

他最新發布的對2025年的標普500收盤點位:5500點

2024年標普500收盤5882點,
如果2025年收盤在5500點,則是下跌6.5%。
他的核心理由是:美聯儲降息次數將比市場預期多,美元下跌導致資金流出。
———-
一邊是機構樂觀預測漲12%
另一邊是博主悲觀預測跌近-7%
取一箇中間值就是漲5%
要麼一路劇烈震盪~
要麼衝高大漲再回調~
無論是哪種路徑,2025年美股價效比遠不如2024年。
一年5%的漲幅,跟目前美國國債利率也差不多
這一點,與最近被瘋傳的新聞有很大關聯:

如果單看這一條新聞,第一反應就是市場流動性相當緊張!銀行沒錢了!
從而引發恐慌情緒。
但是,結合另一個“逆回購”資料來看,會發現,結論有多不同。
如下圖所示:
美銀行儲備金(白線)確實突然大跌,但同時,逆回購(藍線)的體量也突然大漲。

我看一位海外財經博主分析了一種可能性:
① 原本不少投資者是有部分現金存在銀行。
② 但近期,大家對短期美債的購買需求加大,不少人將原本存銀行的現金拿去買資管公司管理的短期美債ETF,這就導致資金從銀行轉移到非銀機構,從而導致銀行儲備金下降。
③ 由於整個市場沒有足夠短期美債,因此,短期美債ETF選擇透過購買逆回購的方式持有短期美債,這就導致逆回購體量的飆升。
*逆回購(RRP)是一種金融市場操作工具,它的本質是一種短期的借貸交易。央行將持有的高質量資產(如國債)暫時出售給市場中的金融機構,並約定在未來的某一天以略高的價格買回。也就是說,市場整體的流動性沒啥變化,無需恐慌。
說起搶短期美債,我想起前兩週給大家分享的關於“印度股市”的新聞:

原本在12月上半月,外資還是印度股市的淨買家,但是到了12月下半月,外資轉向美國債券等收益類資產,外資又成為印度淨賣家。
包括咱們這邊,上個月“香港互認基金新規”釋出,將互認基金客地銷售比例限制由50%放寬至80%。
在去年早早限購的美元債基,最近終於又有額度出來了。
最近給我的感覺就是,全球都在搶短期美債。
但是對於咱們國內投資者來說,RMB投資美債,中間匯率不確定性與費率損耗肯定是更高的。
對於完全不懂美債漲跌邏輯的投資者,真不如安心買國內純債基金!
對於想做分散配置,尤其是想做一定海外配置的投資者,可以拿一部分配置倉位買短期美債。
扯遠了~~
說回美股,
既然各家機構看好美股的原因主要是“EPS擴張”,那就是看真實的企業盈利了,就與經濟基本面息息相關。今年宏觀資料(失業率、非農、零售資料、CPI等)的變動對美股影響就會加大。
目前我的美股倉位基本上夠了,2025年應該不會再大筆加倉美股,但是也不會現在就賣出。目前的操作想法還是抱緊手裡的美股,等待可能出現的最後一年牛市。
————
最後,
更扎心的是,場外基金額度進一步減少,每天限額只有100元;
場內ETF溢價都起來了$標普500ETF(SZ159612)$ 和$標普500ETF(SH513500)$ 溢價10%左右。

雪球官方投資課程升級!
14章核心課程,聚焦大類資產投資方法論,重點介紹A股/港股/美股/債券/商品等資產的特性;精講優秀標的案例;入群即可獲得1本配套教學書籍……快來加入!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課程為雪球基金髮起,僅作為投教科普,不構成投資建議。
雪球基金是獲證監會核准的持牌基金銷售機構,提供安全高效的基金投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