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訊息|馬斯克與貝森特在白宮激烈爭執後宣佈將淡出

今天是《華府訊息》連續更新的第1780
特朗普政府正考慮大幅下調對華關稅,部分商品稅率有望從目前的145%削減至50%至65%。此舉被視為釋放緩和訊號,但美方強調此舉並非“軟化”,而是為推動達成協議預留空間。白宮高階官員表示,特朗普依然強硬,只是尋求進入談判階段;財政部長貝森特也重申,美方並未單方面承諾降稅,當前尚未與中方展開實質性接觸。白宮正評估以“國家安全”為標準進行分級徵稅的方案,涉及不同戰略敏感度商品的差異化關稅設計。
中方則回應稱願意重啟貿易談判,但不會在持續威脅下接受磋商。儘管中美高層尚未直接接觸,中國財政部長藍佛安與央行行長潘功勝本週出席華盛頓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行會議,但尚未安排與美方會談,凸顯緊張關係雖有緩解跡象,實質對話仍未開啟。
圖片來源於網路
今天早些時候,我們在最新一期的《鳳凰全球連線》欄目中聊了聊特朗普“軟化”背後的原因以及接下來的走向。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選左下角“閱讀原文”檢視影片。
美國財長貝森特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上表示,特朗普政府無意退出這兩大機構,但將推動其“迴歸初心”,並批評其在氣候變化、性別與社會議題上的“本末倒置”。他強調,應加強對受援國經濟改革的問責,並呼籲世行聚焦能源可及性,肯定其近期解除對核能融資的禁令。
貝森特還抨擊世行將中國仍視為發展中國家的做法“荒謬”,稱若中國希望在全球經濟中發揮其應有作用,就必須“畢業”。他同時點名IMF未能對中國經濟與匯率政策進行足夠批評,要求其採取更強硬立場。
圖片來源於網路
華盛頓市中心這幾天因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而變得格外擁堵。給大家看一張來自現場的有意思的標語:
上週,馬斯克與貝森特在白宮西翼爆發激烈爭吵,引發現場騷動,特朗普及多名官員均在場。據訊息人士披露,兩人因國稅局(IRS)人事任命問題爭執不休,甚至互爆粗口,場面失控。此次衝突起因是特朗普任命馬斯克支援的加里·沙普利(Gary Shapley)為代理國稅局局長,而貝森特主張任命財政部副部長邁克爾·福克蘭德(Michael Faulkender)。兩人長期在財政部高層人事、DOGE專案預算執行以及個人風格上存在深層矛盾。知情人士稱,貝森特當面指責馬斯克誇大DOGE改革效果,而馬斯克則回擊貝森特是“索羅斯的代理人”,甚至批評其“經營過失敗的對沖基金”。儘管最終特朗普更換人選、由福克蘭德上位,但白宮內部對兩人衝突的政治後果深感不安,擔心馬斯克將繼續在行政高層攪動局勢。
圖片來源於網路
也正是相關爭執發生之後,馬斯克宣佈將減少在華盛頓的公開活動,標誌其主導的政府效率改革可能會失去最具影響力的代言人。DOGE在其推動下早已超出“削減浪費”初衷,涉足移民資料、造船政策及“金卡簽證”等多個敏感領域,因大規模裁員計劃引發部分內閣成員強烈反感。儘管他稱仍會每週處理部分政府事務,但白宮內部人士指出,隨著其影響力遭系統性削弱,馬斯克正對“無法掌控的華府”日益疏遠
圖片來源於網路
歐盟經濟事務專員東布羅夫斯基斯表示,在與美國的貿易磋商中,歐盟不會討論修改增值稅制度或農業補貼,堅稱這些政策屬於內部經濟安排,不應被納入關稅談判。他指出,已在特朗普宣佈互惠關稅計劃前向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明確表態,歐盟在這兩項議題上“毫無讓步空間”。儘管特朗普政府批評歐盟的增值稅與農業補貼構成不公平貿易,東布羅夫斯基斯強調世貿組織已裁定歐盟相關政策“不具扭曲貿易效應”,因此不應被視為爭議核心。他還透露,美方迄今未正式提出具體貿易訴求,歐方目前只能透過公開言論揣測美方立場,凸顯雙方在啟動實質磋商前仍存在明顯資訊落差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特朗普政府準備全面終結對進口小額商品的“免稅豁免”政策前夕,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一名關鍵貿易高官被要求辭職。訊息人士透露,負責貿易關係事務的執行主任喬治·博格登(George Bogden)近日被迫離職。該職位長期作為海關係統與進出口行業之間的申訴與協調橋樑,協助企業應對快速變化的關稅政策。CBP正準備自下月起對數百萬小額包裹徵收關稅,尤其針對Shein與Temu等平臺推動的海量電商出貨。取消“最低限度(de minimis)”免稅待遇將意味著這些低價商品不再享有免稅通道,也給海關監管系統帶來重大挑戰。此次高層人事調整凸顯內部對新關稅執行策略的博弈和緊張氣氛。
圖片來源於網路
特朗普公開批評澤連斯基反對美方承認克里米亞為俄羅斯領土的提議,稱其阻礙和平協議達成,並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敦促:“趕緊辦成(GET IT DONE)。”此言論被視為對烏克蘭立場的強烈施壓,也引發外界對特朗普的烏克蘭政策走向的廣泛關注。
圖片來源於Truth Social
據美國疾控中心(CDC)最新報告,2024年美國出生率較2023年略有回升,總出生人數約為360萬,主要由亞裔與西裔驅動。然而生育年齡持續推遲,青少年及20歲初女性的生育率降至歷史新低仍然是無法迴避的問題。當前美國總和生育率僅為每名女性1.6胎,遠低於和平正常時期維持人口穩定所需的2.1,引發人口學家擔憂。雪上加霜的是,特朗普政府在未公開說明的情況下削減了涉及兒童保護的多項聯邦支出,包括虐童調查、人身監護執行、兒童托育等領域,引發輿論對兒童基本福祉保障的質疑。
圖片來源於網路
過去一個月,特朗普政府試圖撤銷逾1,100名國際學生的合法身份或簽證,引發全美範圍內多起法律挑戰。據美聯社報道,部分學生在法院取得初步勝利,但即便如此,他們對自身前景依舊憂慮。比如,在一宗備受關注的案件中,佛蒙特州哈特蘭(Hartland, Vermont)社群集體聲援了被拘押的哥大學生莫森·馬達維(Mohsen Mahdawi),這一社群支援成為他法律抗辯過程中的關鍵因素。
圖片來源於網路
哈佛大學最新青年民調(Harvard Youth Poll,第50期)顯示,美國30歲以下選民對政治體系普遍悲觀,僅15%認為國家“走在正確方向上”。國會民主黨支援率跌至23%,共和黨為29%,特朗普為31%,民主黨相較2020年大幅下滑。在政策層面,調查列出的八項特朗普主張(涵蓋關稅、政府效率部、接管加沙等)無一支援率超過35%。對外援助、民主推廣與反恐等國際參與議題支援度亦偏低。兩黨年輕人普遍將“個人權利與自由”視為美國身份最核心的價值。生活困境方面,42%青年稱自己財務拮据或僅具有限安全感,不到一半認為育兒重要,僅17%感到深度融入社群。不少人仍受疫情後遺症影響,社會聯結感與生活信心持續低迷。
圖片來源於Harvard Youth Poll
圖片來源於Harvard Youth Poll
圖片來源於Harvard Youth Poll
皮尤民調顯示,距離第二任期開始約百日,特朗普的整體支援率下滑至40%,較2月下降7個百分點;在幾乎所有黨派和人口群體中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尤其是2024年曾“勉強支援”他的選民中跌幅最大。在重大議題上,特朗普沒有一項能獲得過半民眾的信心,其經濟處理能力評價也降至自2019年以來最低,僅45%表示有信心。
圖片來源於Pew
與此同時,49%的美國人認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令經濟變弱,僅37%認為變強;同樣有49%認為其政策削弱了美國國際地位。儘管共和黨選民仍對他在移民、經濟等議題表現出較高信任,但對其“團結國家”的能力信心僅為58%;民主黨選民幾乎全面缺乏信任。而在亞裔群體中,特朗普支援率從2月的47%驟降至29%,為所有人群中降幅最顯著
圖片來源於Pew
圖片來源於Pew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