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園開放日,遛遛攤,看到許多渴望的眼神

今天北大校園開放日。邱德拔體育館裡有北大本科培養和有關學科的介紹講座,體育館外各個院系擺攤介紹本科專案,招生辦公室也擺攤,接受家長諮詢。

體育館外的廣場人山人海。我也混在其中,每個攤位前要一份材料,學習研究。同時問問擺攤的志願者,用一兩句話介紹自己的學院和學科,怎麼說?娃娃們有的緊張,有的哈哈笑,也有的說得挺好。

現場工作人員告訴我,校園地圖一會兒就領完了7000份,可見規模熱度。

現場還有香港和內地多所大學的攤位。現場也偶遇了學校的領導。
諮詢最密集和最持久的,還是招生辦公室的攤位。
有單聊詳細諮詢的。

有聊著聊著,越來越多人圍過來,成了個現場小講座的。
更多是這樣:原本問一句,問著聊著就走不開的。
印象最深刻的,是家長們眼神里的渴望,和老師們耐心地詳細的解答。
很多解答不僅是回答問題,更是一種安撫和安慰。家長們也是真緊張啊。我聽著都擔心他們在家給孩子傳導壓力。有位媽媽臨走前,我對她喊了一句:“多做飯、少說話!”這位媽媽笑得很開心,說沒問題,這時全力保障供應!

能這樣當面跟大學老師談話,機會並不多。那麼家長們的問題都是哪些呢?我在旁邊認真聽了,其實很多問題,都可以在招生簡章和各個專案的簡章介紹裡找到答案。
簡章屬於對外公開的政策檔案和官方宣傳品,招生的具體政策和程式,都不能違背公佈的簡章中的規定。所以,詳細政策最好的解讀,就是自己認真看簡章。最近,許多高校的強基招生簡章都發布了,並不難懂,要認真看。北大和清華的強基簡章還沒有釋出,按照時間推算,估計下週會出來。
敲黑板:不要犯懶!不要偷懶!白紙黑字的簡章,也就幾頁紙,都能看得懂;具體的培養方案,都在官方網站,都能看到。這一代的父母,大部分也都是受過教育的。不要光聽自媒體的短影片的解說,有那時間自己讀讀簡章,準確多了。這麼簡單的東西,不要讓別人代替自己的大腦。自媒體都是為了流量和其他目的。就像我,我寫這個也有目的:我也希望你們讀了後關注(流量),我也希望對自己的所見所聞有個記錄,同時介紹在北大見到的真實情況,讓積極的孩子們得到鼓勵(自己個性的目的)。
最有趣的是,有人帶著幾個孩子一起來北大開放日,據說每年都來,要堅持到孩子考上大學。這個真厲害,激勵作用確實有。不過,不知道等孩子大了(初中、高中),還願不願意跟爹媽來。遛娃要趁早,立志也要趁早趁小,趁孩子還願意跟著爸媽跑。
激勵作用確實還是挺重要的。好大學是典型的外在目標,更好的是逐步在心中培養起向前向上的內驅動力。
對了,我收集了不少院系的本科專案介紹。有問題可以來提問了:)
天空晴好,祝孩子們好運!
另外,歡迎關注胡蘿蔔小畫。我家胡蘿蔔同學自己執行的原創小畫公眾號(從幼兒園開始畫,現在初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