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國務院港澳辦官網轉載《大公報》署名評論文章《莫天真 勿糊塗》,直接點名李嘉誠旗下香港長江和記向美國貝萊德財團出售港口資產的交易。

文章直接定性此次交易並非“普通商業行為”,而是特朗普和美國毫不掩飾、肆無忌憚地直接插手、操縱,推行全球霸權的手段。如果美國的種種算計得逞,必然會對中國的造船、航運、外貿乃至共建“一帶一路”造成衝擊,也勢將直接影響香港鞏固提升國際航運、貿易中心地位,並威脅、破壞全球正常的航運、貿易秩序和安全。
告誡“有關企業”當三思,面對如此大事大義大節,應好好想想有關問題的性質和要害是什麼,好好想想自己要站在什麼立場、站在哪一邊。
3月15日,港澳辦官網再次轉載評論文章《大公時評:偉大的企業家都是錚錚愛國者》,立場鮮明:提示處於風口浪尖的企業家們,面對美國的強權霸凌,唯有堅定地與國家站在一起,勇敢鬥爭,才能保家衛國,才能贏得尊嚴、守住清譽。

港澳辦罕見轉載地方媒體評論,釋放了中央對香港商界在“國家利益與商業利益衝突時需站穩立場”的強烈訊號。港澳辦的介入表明,中國將此類交易上升至國家安全高度,可能推動後續政策收緊,例如加強對外投資審查、限制關鍵基礎設施出售等,以防止戰略資產外流。
其實此事件早有預兆,新聞顯示長和在3月4日深夜發出公告,宣佈與貝萊德牽頭的財團達成協議,以228億美元的價格,向美國貝萊德財團出售其在全球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資產,包括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

而全國"兩會"正是3月4日開始揭幕,長和作出公佈的時間點,具有政治敏感性。而這宗交易之所以受到網民關注,引發網民的質問,同時也在內地學界引起激烈議論,更引起港澳辦的注意,主要是這宗交易,讓長和獲得巨大利益,卻"損害"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
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3月6日參與港澳政協委員聯組討論時更是表明立場,面對各種打壓,香港不能得“軟骨病”。在涉及國家民族利益的關鍵時刻,要相信中國是壓不倒、打不垮的,要相信國家是香港的堅強後盾,要站穩國家民族大義的立場。

中央首先透過在此事件上的態度表明了國家在中美博弈中的堅定立場,直指美國透過此類交易推行全球霸權的企圖,並強調中國不會屈服於外部壓力,致力於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的決心。
同時此事件標誌著中央對商業行為的“政治合規性”要求升級,尤其是在中美對抗加劇的背景下,要求企業需平衡商業邏輯與國家安全。長和交易可能成為類似案例的判例,推動中國在關鍵領域(如港口、能源、科技)加強資產保護,同時重塑香港商界與國家利益的協同關係。
而在長和集團3月4日的公告中,也提前註明該交易的達成將取決於一系列條件的達成,其中就包括法律和監管部門的同意和批准,不存在違法或法律禁止的情況。

關於這一點,如果說3月4日釋出公告時還未明確的話,目前是完全清晰了,這一交易已不再是"普通的商業交易",接下來就要看李嘉誠及長和集團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