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最近,李嘉誠家族旗下的的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宣佈,已經與貝萊德集團(BlackRock)牽頭的財團達成協議,出售長和旗下43個港口199個碼頭泊位及配套資產,整體出售總值約為228億美元。經調整少數股東權益以及和記港口集團償還長和股東貸款後,預計將為長和帶來超過190億美元的現金收益。

長和宣佈出售港口之前(3月4日),長和的總市值約1500億港元。這筆交易帶來的現金收益,也幾乎達到了1500億港元。
這筆交易並沒有賣掉長和旗下全部的港口業務。長和港口部門擁有293個運營泊位,這次賣了199個。剩餘沒有賣出的是香港和中國內地的港口泊位。
2015年,李嘉誠賣的是中國大陸的資產,買的是歐洲的資產。這次,賣的是海外的港口泊位,留下來的是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港口泊位。
2023年,長和收益總額約為4615.58億港元,其中港口及相關服務業務佔比約9%,而EBITDA(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佔比則達到13%。
據2023年財報,長和港口業務總收益額約408.51億港元,EBITDA 136.3億港元。其中沒有賣出的“和記港口”信託、中國內地及其他香港的港口業務收益合計約41.5億港元,佔比約10.16%。

按權益吞吐量,長和是世界第6大碼頭運營商。第一名是新加坡港務局,第二三位都是中國港口運營商。

中遠海運港口也是一家港股上市公司,目前177億港幣市值,23年營收14億美元+,EBITDA 5億美元+。市值大概是1.6倍收入,4-5倍EBITDA。粗略估計,長和賣港口這個交易的作價超過10倍EBITDA,4倍收入,遠高於市場估值。對長和來說,確實是一筆好生意。
近年的一個趨勢就是全球化逆轉。全球範圍內的關稅提高和貿易摩擦增加對港口流量產生了顯著影響。企業傾向於本地化採購和生產,轉口貿易業受到打擊,削弱了跨境海運的需求。港口業務的增長前景並不明朗。用一個不錯的交易賣掉港口業務,純商業角度是合理的。
如果長和賣給其他買家,不賣給美國人,比如賣給國企呢?國企還真出不起這個價。
買成熟業務,一般原則是高估值(如PE)買低估值(如PE)。買比自己估值還高的其他公司,還不如回購自家股票。
兩家國內港口巨頭,中遠海運港口在港股的估值遠低於這個交易的估值,招商港口在A股,估值高一些(不到500億市值,160億收入,80億利潤),但還是低於這個價格。
讓國企掏200億美元高價買這塊港口資產,真出不起。要是真買了,估計就有國有資產流失的嫌疑。
從商業角度,對李家和長和來說,是個很合算的交易。
2
然而,因為最近的中美關係,特別是特朗普在巴拿馬運河上的屢次發聲。這筆交易染上了政治色彩。特朗普在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上發表他第二任期首次重要演講時,著重提到了這筆交易。
香港媒體大公報,連發文章批評這筆交易,第一篇題目是《莫天真,勿糊塗》,第二篇題目是《偉大的企業家都是錚錚愛國者》。兩篇文章被港澳辦和中聯辦網站轉發。
第一篇文章,認為這個交易不是純商業交易,這一點沒錯。據彭博社報道, 芬克親自致電特朗普,請他幫助貝萊德收購巴拿馬運河港口。特朗普在演講中也提到,美國政府深入介入,推動了這個交易的完成。不過,雖然美國政府介入了這個交易,長和還是賣了一個好價格。
文章最後的問題“面對如此大事大義大節,有關企業當三思,應好好想想有關問題的性質和要害是什麼,好好想想自己要站在什麼立場、站在哪一邊。”也算是個正常的媒體問題吧。不過這個問題問也沒用,答案也早就有了。
第二篇文章,認為偉大的企業家都是錚錚愛國者。這個論點就有些值得商榷了,很容易舉出反例。全世界都有不少移民企業家,比如馬斯克。馬斯克曾經擁有過南非加拿大美國三個國籍。32歲的時候才加入美國國籍。馬斯克愛不愛國?愛的是哪個國?
要自圓其說,就只能拿“偉大”的定義做文章,不愛國的企業家一律不能算偉大。這篇文章題目改成《只有錚錚愛國的企業家才能稱為偉大》邏輯上更合理一些。
媒體有評論這個交易的自由。不過要想阻止交易,得靠法律。長實轉讓港口權益不需要國內監管機構的審批,擋不住。但正常來說,重大交易,大多數情況企業會給政府事先做溝通。但這次顯然沒有提前溝通,以至於事後政府只能透過轉載媒體文章表達反對立場。
李嘉誠先生已經97歲了,不確定是否參與了長和這個決策。但在商業和政治之間,長和顯然選擇了商業。
3
前面是事實陳述部分,後面說說我的觀點:
首先,我非常討厭道德綁架。道德和法律不一樣,沒有強制性。法律是約束所有人的,而道德是用來約束自己的,頂多用來約束自己的孩子,沒有人有資格用道德標準去強制約束陌生人。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道德標準自我反省自律,但不能用道德去綁架他人,要求他人必須遵守自己的道德標準。之前吳柳芳事件,也寫了一篇文章《關你屁事,關我屁事!》
愛國是好的。我反對汙名化愛國,反對“愛國賊”這個詞。但同時,我認為愛國不愛國也是個人自由。我愛國,但我也接受別人有不愛國的自由。
黨員入黨要宣誓,選擇入黨,自然就要遵守誓言。但投胎做中國人不是自己的自由選擇,有入籍宣誓,但沒有什麼出生宣誓。生為中國人,愛不愛國是自己的選擇。有愛國的自由,也有不愛國的自由。不愛國不等於叛國。叛國要被法律懲罰,不愛國法律管不了,就隨他去唄。
前面說了,長和賣港口這件事,是個好交易,賣了個好價錢,商業上沒問題。長和不做這個交易會損害公司利益,以及股東李家的個人利益。
如果長和不做這個交易,為了國家的需求放棄個人利益,肯定是愛國的,應該讚揚。如果長和做這個交易,為了公司和個人利益放棄國家的需求,也許不愛國,但也夠不上叛國。
老實說,李先生也有點冤。2015年那次,李先生賣國內資產,轉而大手筆投資歐洲,被媒體罵。一篇“雄文”《別讓李嘉誠跑了》網路刷屏。這次,李先生賣海外港口資產,保留國內和香港的港口資產,還是被輿論罵。靠輿論罵就能阻止這個交易?不太可能。
2015年輿論認為,李先生不該賣國內資產,不該買海外資產。現在卻又認為李先生不該賣海外資產,留國內資產。
有些人愛國多一點,認為愛國比賺錢重要;有些人賺錢多一點,認為賺錢比愛國重要。這個世界上這兩類人肯定是同時存在的。霍先生願意賠錢愛國,為國家犧牲自己的個人利益。所以霍先生是偉大的企業家,逝世時可以蓋國旗。
李先生不願意賠錢愛國,選擇賺更多的錢。李先生對偉大的企業家這個稱呼似乎興趣不大,估計也沒打算逝世時蓋國旗。
4
今日世界,全球化退潮,各國的媒體輿論都喜歡批評企業不愛
國。
2018年,華盛頓郵報發了一篇社論,說蘋果向中國屈膝投降不愛國。

2019年,National Review也發了一篇文章,說整個美國企業界向中國屈膝投降,威脅了美國的民主。

這篇文章點了萬豪酒店、谷歌、IBM、NBA、蘋果等幾家企業的名字,認為他們向中國投降,是用道德換取金錢。
美國媒體和人民同樣認為美國企業為了賺錢出賣美國利益,不愛國。
企業不愛國,很正常。馬克思早就指出,資本的首要目的是獲取利潤,而不是追求道德。老實說,如果一個人是普通人眼中的那種道德高尚的人,也很難在商場上取得大成就。企業家的首要目的是賺錢,在賺錢的過程中順便愛國。
怎麼讓企業家更愛國,最好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讓企業家意識到,愛國能賺更多的錢,不愛國就賺不到錢。
韓非子說:明主之所導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謂刑德?曰: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
現代社會,沒這麼殘酷。但政府手裡的東西,也不外乎胡蘿蔔與大棒。胡蘿蔔,給企業家創造最好的賺錢環境,聽我的,能讓你賺到錢。大棒,就是合法的傷害權,不聽我的,讓你賺不到錢。
之前還有一位企業家,認為自己很牛,說:“自己辛苦賺的錢,愛往哪裡投就往哪裡投。” 但最後發現,投出去的其實不是自己辛苦賺的錢,都是銀行的,還是國內銀行的。政府不高興一收貸,就很難受,過不下去了。只能變賣海外資產,重新回國好好經營,重新愛國。
不過胡蘿蔔可以多給,大棒不能經常用。企業家是可以跑的。大棒打了A,結果BCD都嚇壞跑了,得不償失。
如果政府手裡既沒有胡蘿蔔也沒有大棒,沒法讓企業家賺更多的錢,也沒法讓企業家賺不到錢。卻希望用道德讓企業家“賠錢”愛國,那成功率有點低。以美國的金融霸權和長臂管轄的能力,美國政府也無力靠道德約束美國企業的“不愛國”行為,也得上胡蘿蔔加大棒。
如果無力約束,噴也沒啥用,意思意思就行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