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圖片即可免費加入哦👆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作者:懶人養基
來源:雪球
有幾個港股科技指數回報表現更好,我來做一個梳理。
這幾個指數分別是中證香港科技指數(931574)、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931573)和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987008),本文就將它們與恒生科技指數放在一起,做一個比較。
01 幾個科技指數的過往回報表現確實好於恒生科技
下表是各指數2015年以來的年度回報明細。

(統計日期2025年2月19日,資料來源:WIND)
2015年以來截至2025年2月19日,恒生科技指數以89.07%的累計回報墊底;回報最高的是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累計回報高達269.04%,是恒生科技指數的3倍;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累計回報195.35%,是恒生科技指數的2倍;中證香港科技指數累計回報100.58%,與恒生科技指數最為接近。
2021年以來,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恒生科技指數和中證香港科技指數的累計回報分別是-18.16%、-23.73%、-32.68%和-35.89%,恒生科技與墊底的中證香港科技指數最為接近。
從年度和分階段回報特徵來看,中證香港科技指數與恒生指數較為接近或相似,回報相對偏低;而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和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也較為相似,回報較高。
幾個科技指數成立以來的最大回撤相差不大,都是70%多的水平,恒生科技以-75.27%墊底。
02 指數回報差異主要來自行業構成不同
幾個指數在市值風格上存在著較大差異,恒生科技指數平均流通市值超過4000億元,是典型的超大市值風格;中證香港科技指數和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平均流通市值都是2000億元左右的水平,屬於大市值風格;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平均流通市值600多億元,屬於中等市值風格。

(統計日期2025年2月19日,資料來源:WIND)
市值越大回報彈性可能越小,恒生科技指數平均市值最大,累計回報也最低;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平均市值最小,累計回報也比較高。但恒生科技指數平均市值和中位數市值都是中證香港科技指數的兩倍還多,但兩個指數的回報水平卻最為相近。所以市值風格能解釋幾個科技指數回報差異的一部分原因,但並不是主要原因。
恒生科技指數和中證香港科技指數第一二行業佔比都超過85%,而且第一二行業不僅都相同(都是資訊科技和可選消費),而且佔比都是40%多的水平,非常接近,這才是這兩個指數回報特徵較為相近的主要原因。

(統計日期2025年2月19日,資料來源:WIND)
而且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與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的行業構成也較為相近,它們的回報特徵也有較高的相似度。
四個指數中,除了恒生科技指數外其他三個指數行業構成中都包含了醫療保健,但佔比不算很高,居於9.54%-14.30%的水平。因此,儘管近幾年醫療保健行業表現很差,但並沒有對指數的總體業績造成太大影響。
03 恒生科技與其他三個指數持倉重合度都超過了65%,但重合細節各有不同
恒生科技與中證香港科技指數的持倉重合度最高,共同持有成分股24只,分別佔恒生科技指數和中證香港科技指數(港股科技)權重的91.07%和79.04%。這也解釋了這兩個指數回報特徵最為相近的原因。
中證香港科技指數單獨持有的個股主要包括比亞迪股份、吉利汽車、長城汽車和零跑汽車等汽車股,以及百濟神州、藥明生物、信達生物、康方生物、國藥控股等醫藥生物個股。
這樣的持倉結構大致可以理解為中證香港科技指數基本涵蓋了恒生指數,或者說在恒生科技指數基礎上做加法,另外還投資了一些汽車股和醫藥生物個股。詳見下表。

(統計日期2025年2月19日,資料來源:WIND)
恒生科技與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的持倉重合度次之,共同持有成分股20只,分別佔恒生科技指數和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權重的77.52%和68.96%。
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單獨持有的個股與中證香港科技指數相似,同樣包括比亞迪股份、吉利汽車、長城汽車和零跑汽車等汽車股,以及百濟神州、藥明生物、信達生物、康方生物、國藥控股等醫藥生物個股;恒生科技單獨持有的個股主要是京東、網易、攜程、百度等中概網際網路個股。
大致可以理解為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在中證香港科技指數基礎上做減法,減掉了京東、網易、攜程、百度等排名稍微靠後的中概網際網路個股。
恒生科技與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成份股比較詳見下表。

(統計日期2025年2月19日,資料來源:WIND)
恒生科技與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的持倉重合度最低,共同持有成分股18只,分別佔恒生科技指數和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權重的65.10%和81.91%。
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單獨持有的個股主要包括百濟神州、藥明生物、信達生物、康方生物、鉅子特徵等醫藥生物個股;恒生科技單獨持有的個股主要是京東、網易、攜程、百度等中概網際網路個股,以及理想汽車、小鵬汽車等造車新勢力。
可以理解為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在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基礎上繼續做減法,減掉了理想、小鵬等造車新勢力個股,以及比亞迪、吉利、長城等傳統汽車製造商個股。換言之,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在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基礎上減掉了所有新舊汽車製造商。
恒生科技與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成份股比較詳見下表。

(統計日期2025年2月19日,資料來源:WIND)
04 幾個科技指數到底選哪個?不管選哪個一定不要追高
我國的產業結構升級迭代實在太快,過去的表現好並不預示著未來一定會繼續領先。
前面瞭解了四個港股科技指數的持倉行業和板塊差異,這裡再補充一下四個港股科技指數選擇科技股依據的“科技主題空間”。

1、恒生科技是最經典和接受度最高的港股科技指數,它的持倉集中在網際網路巨頭、晶片半導體和造車新勢力,在四個港股科技指數中擁有碾壓優勢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樣會有碾壓優勢的增量資金,選擇恒生科技不一定會出彩,但一定不會出錯。
下表是跟蹤恒生科技指數、規模居前的部分基金明細。

2、中證香港科技指數在四個港股科技指數中的覆蓋最全面,它在恒生科技指數基礎上增加了傳統汽車製造商和創新藥類個股,看好這兩個方向的投資者可以選擇它。不足之處是基金規模都偏小。

3、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用傳統汽車製造商和創新藥類個股替代了恒生科技裡排名稍微靠後的網際網路巨頭,或者說在中證香港科技指數基礎上減掉了排名稍微靠後的網際網路巨頭。傳統汽車製造商在AI加持下正在變身大號智慧電子產品,目前來看風頭正勁,選擇它也有充分的理由。

4、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在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中減掉了所有新老勢力汽車製造商,聚焦網際網路巨頭、晶片半導體、軟體和創新藥,適合不看好汽車板塊的投資者。

雪球官方投資課程升級!
14章核心課程,聚焦大類資產投資方法論,重點介紹A股/港股/美股/債券/商品等資產的特性;精講優秀標的案例;入群即可獲得1本配套教學書籍……快來加入!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課程為雪球基金髮起,僅作為投教科普,不構成投資建議。
雪球基金是獲證監會核准的持牌基金銷售機構,提供安全高效的基金投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