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影宣發深陷同質化陷阱,當平臺公司幾乎壟斷院線專案,卻有一家公司,既有別於傳統發行可以打造自己的獨家創意,又有別於網際網路平臺,並不依賴於龐大的使用者資料,仍然可以接連不斷地創造行業新紀錄,從《何以為家》到《小偷家族》,從《鈴芽之旅》到《間諜過家家》,幾乎彈無虛發,主導的每一部院線電影發行,最後都能取得非常亮眼出色的成績。
這家公司就是成立於 2014 年的路畫影視。

可以說,路畫影視以令人目眩的創意與近乎偏執的匠心,從宣發睏局中開闢了一條新路線。他們將《灌籃高手》的首映禮淬鍊成青春的聖殿,把《名偵探柯南》的櫻花場昇華為跨年的儀式,更將影院角落悄然孵化為「穀子經濟」的活火山——路畫不僅在疫情後逆勢上揚,更重新定義了電影連線觀眾的可能。
路畫的密碼是什麼?這次藉助上海國際電影節論壇的機會,答主@連城易脆 採訪到了路畫的 CEO 蔡公明先生,透過這場深度剖白我們可以瞭解到:路畫帶來的是一場「科研級」的宣發革命:對粉絲脈搏的精密把脈,將線下體驗鍛造成「社交儀式」的極致追求,以及對「IP 生命力」的長線哺育。

這篇對話,不僅首次揭密爆款背後的操盤細節,它關乎的,是如何將儀式感煉成這個時代最稀缺的票房解藥。
第一章生死轉型:從好萊塢代理到日漫之王
「電影節電影是偽風口。」蔡公明在採訪中語出驚人。當《何以為家》3 億票房引發行業哄搶黎巴嫩、伊朗電影時,路畫卻嗅到危機:「這類片受政策波動太大,沒有可持續性。」
而轉機藏在幾代人的青春裡。當電影《灌籃高手》讓 40 歲企業家接連包場時,路畫抓住了錨點:「日本動漫有幾十年情感積累,比漫威更深入中國年輕人骨髓。」從試水作《你好,世界》到《航海王:紅髮歌姬》,再到爆款《鈴芽之旅》,路畫完成了從好萊塢代理(變形金剛、古墓麗影)到日漫之王的完美跳躍。
貓眼、阿里影業也隨即調轉槍口,將日本動漫列為戰略級賽道。瘋狂內卷下,路畫被迫尋找更深的護城河。
問:路畫影視已經 11 歲了,由於市場仍未完全恢復,當下很多電影公司都在主動收縮,但是路畫反而在疫情之後擴張的步伐更快了。如果分別以一部電影作為座標,想讓您談一下路畫發展史上比較關鍵的 3 個節點。
答:我覺得第一個階段可能是我們做了很多好萊塢電影,為他們提供宣發、營銷等服務,比如《變形金剛》系列、《古墓麗影》系列。
第二個階段,我們就轉向了電影節電影,才遇到《何以為家》(3.76 億)《小偷家族》(0.97 億),那時候整個行業一度都認為,電影節電影會很好賣,所以不少人就專注做電影節電影,甚至去搶電影。但後來大家發現也沒那麼好做,沒那麼容易。我覺得那個時候電影節電影是好像有一個勢頭,但後來很快就沒了。

所以其實做這塊很難,受到的各種影響很多,也包括一些國產電影可能遇不到的一些困難,而且這種困難時常會發生,每年都不太一樣。他沒有一個很好的穩定性或者可預見性,未來永遠是未知的。
至於第三階段,我們因為做《小偷家族》,就跟日本的一些公司合作的比較多,日本電影也有了更多的接觸機會。就發現日本動漫這塊相對要穩定很多,於是我們開始做了第一部,《你好,世界》(1.36 億)。就一個嘗試吧,那時候也沒有太多的認識。
不過很快就發現,我們中國的八九十年代出身的孩子們都是看著日本動漫長大的。這些內容的受眾是非常穩定的。
所以我們就選擇了這個賽道。後面又做了《航海王:紅髮歌姬》(1.85 億),再到後來的《鈴芽之旅》(8.07 億)《灌籃高手》(6.63 億)。因為票房做得很高,引發了全行業的關注,包括日本方面的期待。於是像阿里和貓眼,原來他們也都是跟我們合作,我們拿片子,然後他們做發行,我們做宣傳。現在他們也會去主動去競價,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們在內部肯定也已經把日本動漫當成一個戰略級別的內容在關注了。

中國的市場很大,受眾積累的很多。我剛才跟日本人說,哪吒之所以有這麼大的票房,根本原因就是除了他做得好以外,就在於如今家庭裡面的決策者,熱愛動漫。從小跟動漫一起長大的人開始成為家庭裡面的決策者,各方面的決策者,比如娛樂消費,或者說看什麼電影,所以他們是看著動漫長大的一代。所以我們現在做電影,就會瞄準這些決策者。
反正在這個整個動漫行業的發展下,我們這個賽道還是非常有前景的。能夠長期做下去。然後我們同時又增加了穀子業務,為的是能夠實現一個既有內容,也有商品和互動體驗的整體架構。
問:當下很多的日本動畫電影在內地發行的版權價格其實已經水漲船高了,而且漲到了一個似乎有點可怕的地步。有些人概括這樣的狀態叫內卷,大家一擁而上的把一個原本可能不值得這麼高的一個版權推高到一個離譜的狀態,路畫又如何看待並應對這種競爭?
答: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市場規律,我們把《鈴芽之旅》做到八個多億,然後《灌籃高手》做到六個多億,於是大家就覺得既然有一個片子可以達到這樣的高度,那其他的片子可能也有這樣的機會。
大家自然都能意識到當下市場的變化,然後首先日本IP方自然期待能有更大的收益。而國內的採購商看到,這個商機很厲害。而且大家也都看到它的穩定性,基本不會虧, 低也低不到哪裡去,幾個大的 IP 都能觀察到,怎麼著都有個幾千萬到 1 個億的票房。
所以大家就會去卷,我覺得很正常。一窩蜂的這種,就像前面提到的電影節電影,因為那年我們把《何以為家》做到三個多億,於是大家就去搶那些中東藝術電影,但是長期來講市場肯定會趨於理性。
供求關係會決定,所以大家也看到,這幾年,不是說所有的日本動漫電影都能夠做出那麼高的票房,對吧?而我們路畫反正走的就是比較紮實的路,不是一個電影賺一把就跑了,而是更長遠的一個規劃。
第二章 票房鍊金術:150 萬金屬幕與櫻花爆破的瘋魔邏輯
北大邱德拔體育館內,工程師們研究如何抵抗風的影響。為還原《灌籃高手》終極對決,蔡公明砸下 150 萬定製弧形金屬幕——普通幕布在體育館穿堂風中會像破旗般抖動。「連音響都重新佈局,不然回聲能把對白吞沒。」這僅是路畫「科研式營銷」的冰山一角。
更瘋狂的實驗在跨年夜上演。當新片在 2025 年元旦檔表現平平時,重映的《名偵探柯南:迷宮的十字路口》卻因「櫻花爆破」奇觀橫掃票房榜:粉絲在影院沉浸在如雪崩傾瀉下的人造櫻花瓣中。「那一刻電影院成了情感核爆點。」
「營銷的錢 80% 是白花的!」蔡公明語帶鋒芒,「有用的必須是創新。」概括下來路畫的殺手鐧是三層穿透法:粉絲問卷鎖定核心圈→極致特典啟用死忠→破圈事件引爆大眾。
問:我跟很多影院經理都有過交流,談到路畫的宣發總有驚喜,絕不同質化、絕不復制貼上、絕不幹行活,精心策劃,花樣不斷,也很捨得下本,但都恰到好處,投產比也非常高。包括說對於特典的運用,也被很多同行模仿。想了解下路畫為什麼採取這種營銷策略,又是如何保證這種創意的源源不斷?
答:我們肯定是要不斷的創新,這是我們的核心,也是我們的 DNA。我們做電影,確實是每個電影都當做一個完全沒做過的型別,絕不會拿原先的方式去套用。我們總是想突破,突破固有的受眾,每次都在嘗試出圈兒,現在又加上了 IP 整合運營。
而從一個 IP 的角度來對待電影的話,我們的營銷和發行模式又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實際上涉及到特典的這種發行模式也是從我們家開始引領的,比如說《航海王:紅髮歌姬》,光特典就直接做了多種。

然後是主題影城,這也是我在日本看到的,叫 Theme cinema。它就比較誇張,整個電影院從樓下到樓上,內飾全部圍繞電影,沒有別的干擾。於是我覺得中國也可以效仿一下,只是我一開始說主題影院的事兒,咱們的發行團隊都不太瞭解,覺得電影院能配合嗎?一開始影院的確是不配合的,說這個電影物料,你們做就完了,我搞主題影城幹嘛?
但現在大家都能看到,很多影城非常願意做。甚至物料都不是我們出錢,是影院自己承擔製作成本,因為他們肯定能得利。為什麼呢?因為有受眾,你搞了主題影城,觀影團就會過來,然後還有特典和活動,所以影院就不會太擔心。倘若隔壁影院不做的話,觀眾就會全部被主題影城吸引過去。
而且呢,我覺得像特典,主題影城的線下活動,我們好多片子都會做。比如《灌籃高手》做的這種特殊場就特別多,再比如去年的柯南的劇場版 M7,就是做了櫻花場,結果電影院就成了大家社交的一個的場合。
我覺得在這個票房比較低迷,院線比較蕭條的狀態下,這種模式會帶來活力,會帶來人流。現在影院裡面沒有人流,那就是不行。
問:那路畫是怎麼看待當下這種千篇一律的電影營銷,又為何敢於不惜重金去打造一場又一場盛大的電影首映活動?背後又有哪些有意思的細節可以分享?
答:因為我本身是做營銷出身的,我來自於汽車行業,做了很多年的營銷。
我仍然認為在中國電影市場,營銷的作用仍然很大。這跟國外的成熟市場會有差異,在成熟市場,反正你就拿出好電影,大家都知道,你也不太用營銷。而對於中國的電影市場,我始終認為營銷是必要的,而且營銷要有效果的話,就一定是創新式營銷。
但是我們都知道,很多時候大部分營銷都是白花的錢,可能百分之八九十的錢都是白白浪費的。因為大家都採取差不多的一個路子,比如通稿,對吧?這些標準化的東西大家基本都這麼做,但是我們知道這些其實沒有用。
所以如果達不到我們的營銷目的,其實不如不做。如果要做的話,一定是創新的東西。甚至你今年做一些創意,明年再做就沒有什麼太大的效果了,所以就需要持續創新。
除了創新,另外就是要關注極致的細節。我們這些細節,很少有人知道。每次做營銷的時候,其實就是抓細節。我舉個例子吧,當時那個《灌籃高手》北大首映禮那個活動不是很成功嗎?其實那個片子的營銷是非常困難的。

因為作者井上是不允許營銷的,這部電影在日本也基本是零營銷,後來他等於也是開創了一個零營銷的先例,反倒是更有效果。
但是我們還是要做首映活動,而且質量必須得過關。日本方面也說放映效果必須得達到電影院的水平,要不然的話,他就不願意,不允許。所以呢,我們就把內地和臺灣配音的演員搭班子,我們請了一部分臺灣配音,一部分內地配音,而觀眾對於臺灣的配音演員還是很有情懷的。
其實說起來簡單要實現很難,我們請來那三個臺灣配音演員,幾乎是 mission impossible,我們試了無數次,突破了無數的困難,領導們都煩死了,說你不要再跟我磨嘰了,最後還是同意了。最終活動結果也很好,如果當時我放棄了,那麼也就放棄了。
然後就是考慮到電影的內容,既然是個籃球比賽,活動現場又沒有藝人,那我乾脆就做成一個沉浸式的活動,就把它籃球比賽還原!
場地就放在了北大的籃球館,並耗費 150 萬元巨資搭建了一個巨大的 CINITY 銀幕。這裡就涉及到幾個細節,很多人不知道。比如說這塊巨大的銀幕,首先體育館裡面風很大,因為他空間很大,所以空氣就會對流,產生風。而當你那個銀幕一旦特別大的時候,他就會晃動!
所以這個就得解決,為了避免銀幕晃動,我們就用金屬幕。還有就是銀幕的弧形構造,要不然的話,旁邊的人是看不到的,做成弧形,側面的人就也能看到。除此之外,音響我們也找了行業內最好的音響指導,因為體育館它不攏音,它不吸音,就會產生回聲。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又找了專家繼續搞「科研」,最終在避免回聲的同時能達到環繞立體聲的效果, 並進行了測試。所以這些細節如果我們不做好的話,不可能有那麼好的現場效果。
像《名偵探柯南:迷宮的十字路口》的話,那個老片當初一直認為沒有突破的點,後來看到片中櫻花樹的場景還原,我說櫻花樹能不能落櫻花?

你要是放在那的確很好看,但是沒有那麼浪漫,櫻花樹一直在開,一直在落才有意思。結果供應商實現了,我們就覺得,那是不是可以推廣一下,就是我們就多做一些。還得考慮成本和可複製性,於是就用禮花炮。每個影院的禮花炮都是我們準備好的,這樣創意又跟電影很有關,又是一個浪漫的形式,然後再加上跨年,就這幾個元素都加到一起,這樣才能有效,要不然的話,缺一點可能都不行。
問:還是想要繼續追問一下,就是路畫在進行這些創意營銷的策劃時,具體有怎樣的方法論支撐?
答:對,我覺得是有方法論的,因為中國市場是有自己的特性的,中國的觀眾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實際上中國觀眾我覺得要比日本觀眾參加線下活動要更積極,熱情更高。很多中國粉絲很願意參與,因為他們認為這個 IP 是他們的,他們要更加熱愛。
比如粉絲會覺得我們這二十年一直是陪著這個 IP 走的,你們才做幾部電影,所以大家經常會有這種自主的意識,粉絲的主導意識很強。
所以我們的方法論如果說穿的話,首先一塊就是我們會主動的徵求粉絲的意見,我們不會光是做一個試映會,我們還有問卷。我們還組織粉絲座談,甚至在大群裡面跟大家商量電影宣發這個事兒。整體來講從一開始腦暴到最後一些措施,我們都會徵求他們的意見。
尊重粉絲的需求就可以會保證你不會犯錯誤,我們犯的錯誤,都可以追究成我們當時沒有太在意粉絲的意見。所以每次犯錯誤的時候都會總結,都會能找到這個原因,所以大家也明白了,我們為什麼是真心真意的,就在於每次都非常仔細的做粉絲的意見調研。
另外一個方法論,就是我們一定要出圈,怎麼出圈呢?一定是打透粉絲的核心受眾的前提下,想出圈兒就先別光想著出圈兒,先想著這個核心粉絲,要打得特別透,他們是傳播者,沒有這些人的傳播,你是出不了圈的,但是必須出圈,出圈你又不能光靠他們。
然後我們還得有真正的出圈措施,但是在這個核心粉絲的受眾的基礎上來做出圈,這個也是我們多年總結的,否則都是錯的。比如大家都想著出圈,但是把核心粉絲忘了就沒戲,光做核心粉絲不出圈也沒戲,所以這個算是一個方法論吧。
還有就是線下的這些活動,實際上我們做這些大的活動絕不只是為了線下,一方面為了粉絲的體驗,另外一方面也為了傳播。
所以每次首映禮之後,我們的預售都會暴漲,所以我們就習慣把首映禮當做一個很特別的東西認真對待。

因為大家看電影,說白了,一個是內容,另外一個就是社交體驗,或者說儀式感。現在你要是說給電影院一個更多的理由,讓大家能夠去線下觀影,我覺得這個就是keywords,就一定是用剛才說這種線下活動來撬動大家看電影的慾望。
最後就是真心實意!所以粉絲為什麼喜歡?因為他能感受到,就是你給他的東西不是一個應付、敷衍的。
第三章 穀子經濟生死局:8000 人活動背後的千萬豪賭
《排球少年!!垃圾場決戰》首映粉絲節是路畫最大膽的試驗。提前押注百萬定金鎖定上海東方體育中心後,監管重錘突然落下:「場地禁止放映電影!」更殘酷的連鎖反應接踵而至:COS 道具被安保強拆、免費觀影方案遭叫停、周邊銷售被限……
「30 元票價連 10 元特典成本都裹不住。」蔡公明首次吐露成本困局。當粉絲罵聲刷屏時,他一度想自掏腰包退款,卻遭各方阻攔:「退票會觸發輿情風暴。」
但這場血虧的戰役意外撬動更大商機。日本方面資料顯示,排球少年周邊在華銷售額暴漲數倍,路畫由此打通 IP 全鏈運營的關鍵經脈。「粉絲要的不是服務,而是主權——他們覺得IP屬於自己,我們只是代運營商。」蔡公明總結道。
問:正好剛剛您反覆強調,就對於粉絲的一個尊重嘛,包括做一些調研問卷。但是在網上偶爾也能刷到一些粉絲對於路畫的一些批評,最典型的比如圍繞粉絲節產生的爭議。所以面對這樣一些批評,路畫會是怎樣的一個心態。
答:首先呢,這些批評讓我很痛心,我剛才講了我們本來是想給粉絲一個特別好的體驗。大家可能有些地方是不滿意的,甚至是提出批評,那這個時候就跟我們的想法,跟我們的初心反差很大,所以很會很傷心,很傷心,因為我們的本意絕對是要做一個最好的活動。
就拿《排球少年!!垃圾場決戰》的粉絲節來說,當時日本組織粉絲見面會,大概也就是四五千人,我參加了,就因為我覺得特別棒,所以就想搬運過來。
要知道當時我們是沒還沒拿到版權的狀態,還沒簽字的時候(當然合作已經基本敲定),我就已經把東方體育中心那個地點給定下來了,而且交了 100 多萬的定金。那如果不定的話,由於還處線上下演出的熱門檔期,那個場地可能就沒有空檔了。
後面費了很大勁才搞定場地。然後,就得按照這個場地來量體裁衣,基本回頭路是沒有了,畢竟 150 萬現金我已經給了。本來一切都很好,日本片方也很支援,而也很不容易的,他們讓所有的聲優,還有樂隊成員全都過來,幾個製作公司的領導也全都過來,六七十人的團隊。
後面突然被告知,說這個地兒不能放映電影,東方體育中心不能放電影!

我們也是想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但最後還是不能解決放映的問題,就只能是為了能讓大家能看見首映,我們爭取了放映片段,說這個可以放。
這其實也是磨了很長時間,終於同意了,因為你不是放整部電影,那還是可以的。然後,我們就照著這個計劃執行。再說本來我們是要賣周邊的,但是這個周邊也不能賣!同樣受限,不能賣,只能送,所以我們還得送大量的周邊,因為已經公佈出去了。
後期批准稽核的時候發現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而且相關投入是非常巨大的,畢竟是 8000 人的粉絲節。
我光為日本方面過來的人的機票得出多少錢?而且這些藝人演出都是要錢的,那我得給多少錢?場地費多少錢?搭建又是超一流的搭建,如果說這個不賣票,那肯定是不太可能的。

而且我們肯定也不是為了掙錢,只是想打平,或者說虧一點都可以,因為我還有電影票房,或者各方面的回報。所以說,我們的初心設計都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再說回不能放電影的事兒,後來我一想肯定不行,你放片段也不行,於是我免費請大家看電影。只是回到東方體育中心再看二三十分鐘的片段不能變,為什麼不能變?
我們國家有個非常硬性的要求,你演出的東西公佈出去了,必須得弄,否則的話,那他就不允許。所以這些問題難道我們不知道嗎?
但是在中國做這樣的大的活動,又不是一個簡單的演唱會,這種粉絲節的形式是原來沒見過的,連上海這樣的城市都沒見過。
這麼大的銀幕我們都搭下來了,大銀幕放映沒有任何問題,如果允許我們放了電影,大家就不會吐槽說看兩遍了。
所以這個事,我們很痛心,同時呢,我們也知道這個問題,也不一定全都是剛才說這些,還有很多細節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包括入場 cos 的東西,安檢要求必須得拿下來。我和工作人員來回跑,因為好幾個入口,從這邊跑到那邊,跟安保公司交涉,說你們不能這樣,他們的頭髮是做了很長時間的,你現在讓他把頭髮摘下來,那絕對是非常傷人的,溝通完了,還得跑下一個點。為了啥呀?
為了大家的一個感受!但是這就是中國的現實。
還有一點,我們的票價是 30-40 塊錢。而周邊有很多東西,一個小冊子成本就十多塊錢。日本的票價是 100 塊錢,他這個小冊子就可以支撐,我們票價是 30-40 塊錢,拿到我們片方手裡是三分之一,如果是進口片連這點都拿不到。

當然後來我們想辦法,我想就完全送給大家!這場活動,就送給大家。也不允許!因為已經賣出去票了,現在你突然跟大家說不要錢了。監管機構也不讓!
我也不願意做了這麼大的一個事兒,費了這麼大勁,大家不喜歡、不開心。因為賣票就發現了這個問題嘛,就逼得我左右為難。其實我們的初心是非常清楚的,一定要給粉絲一個好的感受和好的體驗。另外我們總結下來,粉絲永遠是對的!我這是真心話。
所以我覺得我從初衷來講,和我們的努力來講,我並不覺得愧疚,因為並不存在一門心思只想掙錢,也不存在執行力度不夠。
從這點上來講,我沒有愧疚,但是大家有這種感受我很痛心,也很對不起。而且將來我們也會做得更好。但是日本的片方非常肯定我們,頭一次能在中國做這樣的活動已經很牛了,整體來講還是好的,很多人還是非常滿意的。
要知道那一年最火的 IP 就是排球少年,排球少年的穀子,他們知道他們掙了多少,賣了多少貨。集英社知道,他發版權標,每個商品他都知道的,他們從來沒有賣過這麼多的商品。
全中國的供應商,大量的生產排球周邊,包括那些總代理,他們都掙得盆滿缽滿。所以我們把它的IP推進了很高的一個熱度,粉絲也大量的增長。從這點來講,我們的動作讓IP的熱度能夠在各方面商業化都比較好。
我那時候怎麼講?現在反正過去一段時間了,我們做這些東西真的很不容易,穀子經濟的熱潮不是自己出現的,是很多人付出了代價,付出了努力的。
第四章 鐵壁上的舞者:二次元迪士尼的致命挑戰
《名偵探柯南:獨眼的殘像》(6 月 27 日全國上映)首映前夕,路畫團隊正在裝置「雪山主題影城」:定製版 IP 雪糕整裝待發。「影院必須變成沉浸式遊樂場。」蔡公明的野心直指「二次元迪士尼」。當大量電影公司主動收縮之時,路畫卻逆向鋪設穀子店網路,以「零押貨」模式為影院輸血。
更大的野心在國漫孵化。「中國缺的不是 IP,是長效運營。」蔡公明直指行業痼疾。路畫正聯手上海電影集團,將羅小黑等 IP 植入日本式長線開發。供應鏈是我們隱藏的王牌:「中國的強大供應鏈,對於穀子經濟來說是核爆級優勢!」
不過日本動漫的引進版權費已漲至難以盈利的臨界點;中國動畫出海計劃屢屢受挫,蔡公明也在對話中透露出產業深水區的寒意。
問:路畫宣稱要打造「中國二次元領域的迪士尼」,但迪士尼的核心競爭力在於自主 IP 創造,而路畫旗下的 GuGuGuGu 目前 70% 收入依賴日本 IP 授權。路畫如何平衡日本 IP 代理與國產 IP 孵化之間的資源傾斜?
答:我覺得首先 IP 運營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不論是我們對日本動漫的這種 IP 運營,還是對其他的國漫,比如說羅小黑。同時我們也正在試圖跟上影集團談合作,就我們能貢獻的,就是這種 IP 的整體運營能力。
我覺得應該認為中國會很有機會,因為從 IP 角度考量的話。一個是我們國家的製作能力強,也在不斷提高,另外一個,是市場很大。市場就是我覺得中國的動漫市場,上面講的那個決策者變了,所以中國的動漫市場是潛力無限的。
然後,整體的多商品化,各票房對商品多渠道的變現也在加強。所以另外一個很重要的一點,這是別人沒有的,就所有的商品都是在中國生產,世界上所有的玩具,所有的二次元的商品。
所以我總跟大家說,市場最大的供應鏈,都在中國。那將來我覺得這個領域當然可以加入潮玩,實際上潮玩跟二次元重合的很厲害。
我們也在往潮玩的方向發展,那 IP 就不一定是核心的。商品本身它很厲害,IP 只是個翅膀,飛起來,快速地讓你看到,但他商品本身的力量很強。我覺得就會因為供應鏈在中國,所以我認為這塊將來會在世界市場上很厲害,前提條件就內容還是核心。
泡泡瑪特,我們也研究了很長時間,然後也會有一些他們公司的人到我這裡來,我感覺泡泡瑪特因為非內容IP還是有他自己的優勢,比如因為沒有限定世界觀,所以接受他的人會很多,但是往往呢,更深入的接觸, 他是沒有的。不過最近他們也官宣要成立影視公司拍攝內容了。
所以殊途同歸。

問:如今路畫也在積極跟影院合作穀子店,所以從長遠角度來看,計劃如何賦能影院?怎樣提高 SPP 和 PPP 等資料指標。
答:這個大家應該是有共識的,為什麼影院就很難呢?我覺得根本的問題就是影院的產能太過剩。這裡可以以日本舉例。
你想想中國三四五線城市都得多少銀幕,非常過剩。日本人都驚奇,到中國影院看電影,都沒人,哪怕是剛上映的電影,一般影院很多時候可能就三四個人,四五個人,對吧?所以他們就覺得很可怕,怎麼是這樣?
他們的影院上映一般的電影也都是差不多一半上座率。如果遇到好的電影就全滿,而且人家也不是觀影團,都是自然上座。你要體量來講,他大概就是一年是近 100 個億。這個票房五百家影院分,對應的,我們是 500 個億,但是 1 萬家影院分,單銀幕產出的差距就會非常巨大。
所以影院都很難過,根本原因還是供求關係嘛。就是你為什麼產生這種情況呢?因為地產,商業地產的需求,所以大家玩命地建影院,他反過來會反噬很多東西的。

我們把穀子銷售的影院店看作是戰略的一個佈局,原因是什麼呢?我們認為在這些先進的影院裡面是可以做的。因為本質上它是需要各種體驗,一站式服務。同時,需要點時間,培養大家的習慣。你首先得什麼都得有,顧客來到這個店,所有的周邊都可以在我這領。總之商品要齊全,能不能把影院打造成一個泛娛樂的一個 location base entertainment,對不對?
另外,也可以是我們給影院提供貨,影院不用出錢不用壓貨。買貨來直接銷我們的貨也可以,但是我們要給他們培訓,標準設立好。這次我們新的柯南電影上映,我們自己要在影院做冰爽場體驗,因為電影就是雪山嘛。
問:路畫近年助力日本電影在中國創下票房紀錄,但中國電影在日本的票房最高不足千萬人民幣。您參與金雞日本影展時提到「用電影講好中國故事」,但日本觀眾對華語片的接受度依然有限。路畫作為中日電影橋樑,是否考慮過透過合拍片或 IP 共創打破文化逆差?有沒有相應的計劃?
答:這個出海的事兒,就是一個大家都會問到的問題,我們也希望、期待我們的中國電影或者特別是動漫能夠出海。但實際上我認為這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事,很難一蹴而就。
因為確實是有壁壘的,需要共同的價值觀,比如好萊塢,人家就做出來了。普世的概念是對全世界的,所以我們能做出來普世的東西嗎?所以你要想做人家市場,你真的得先去了解他們對我們中國電影是怎麼看的,什麼樣的東西他能喜歡你?
總之有個過程。
問: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因為現在其實整個行業都是緊縮的一個狀態嘛,人才其實流失嚴重,大量的電影的優質的人才都可能跑到遊戲等其他一些行業去了。但是因為現在路畫其實要繼續搞創新,肯定需要大量的人才,現在也正是畢業季了,很多的一些年輕學生也要找工作。路畫招聘人才是怎樣的一個選拔標準?
答:我們的招聘的原則有兩個,我們不招經驗,我們招人品。不招經驗就是指經驗對我們來講不是最重要的,而是這個人的本身,他創新的精神,他追求極致的這種慾望和這個韌性強不強?
其實這個創新和極致非常難的,當你走不下去時,有時候遇到困難就會妥協。而有的人天生的,我要不把他搞成最厲害的,我就不搞。也就是「best or nothing」。這種口號,他是天生的,他甚至後天沒法培養,我們要這樣的人。我不需要他去適應我們,我們需要他就是天生本來就是這樣的人,這個潛力你是無法用其他的東西代替的。
他的自驅力極強,你給他空間和資源,他就能徹底釋放才華。那你不讓他做,你對他說,你別搞了,咱們行不行?咱那個省點錢,那咱們妥協點兒行不行?他就無法接受,一定要幹下去,他一定得是這樣的人。
——————
當下,由路畫影視引進及宣發的最新柯南劇場版《名偵探柯南:獨眼的殘像》,票房一路領先,平臺預測票房也超過了4億,極有可能創造柯南電影在內地最高的票房紀錄!這就是路畫!又一個經典案例!

可以說,這次採訪,路畫 CEO 蔡公明的講述,剝離了商業話術的浮沫,展露出路畫血肉生長的真實肌理。從《灌籃高手》北大體育館裡金屬幕布的抗風秘密,到《排球少年!!垃圾場決戰》首映粉絲節監管與成本間的「刀鋒行走」。這份坦誠如同一次產業解剖的公開課,將爆款光環下的精密計算,甚至是尚未痊癒的傷痕悉數攤開。
所以這篇訪談的價值,遠不止於一家公司的成功密碼。它是一面鏡子,映照出當下電影宣發的同質化蒼白與影院生態的結構性困局;更是一幅突圍路線圖,為深陷存量競爭與注意力爭奪的從業者,提供了可復刻的戰術細節與戰略級的思考維度。
蔡公明的思考,已不僅關乎路畫的未來,更是在為中國電影的下一個繁榮週期鍛造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