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政府裁員:“科技——產業複合體”主導的特朗普美國

主席/tuzhuxi20250122
原來,人們一直說美國政治由“軍工複合體”(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所影響和主導,即美國的地緣政治、外交、其所推行和維護的國際秩序,反映的是軍工複合體的利益。特朗普的政治觀與過去完全不同,基本已經摒棄了原來的模式,退回到一百多年前的“孤立主義”,即更關心本土,不希望軍事介入他國事務。以美國為主導的北約及區域軍事聯盟也搖搖欲墜。但2024年特朗普二次入住白宮時,增加了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拜登稱之為“科技產業複合體”(tech-industrial complex
——“科技”取代軍事,成為主導的力量。科技力量加入特朗普/MAGA時間順序上,先有彼得·蒂爾,後有馬斯克(所謂的“科技右翼”)最後才是特朗普獲選後跟隨加入的矽谷大型企業、企業家、創業者及投資人——從扎克伯格、貝索斯、奧特曼到蘋果和谷歌。科技力量發現,特朗普畢竟是支援資本、去監管、減稅、重商的——他們可以在特朗普2.0裡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塑造並主導美國的未來。
在這個新的秩序裡,依賴的不再是軍工和國防,不再是建立在軍事聯盟基礎上的全球秩序
而是晶片與人工智慧。(當然,晶片和人工智慧也可以應用在軍事上!)
這兩天,美國有兩個新聞。兩個新聞其實可以聯絡在一起看。
第一個是關於產業和投資的——科技產業複合體的大新聞。
入住白宮第二天的特朗普親自出馬,請來了孫正義(軟銀)、Larry EllisonOracle)、Sam AltmanOpenAI)。這三位宣佈要成立一個合資公司“Stargate”(星際之門),投資5,000億美元,用於建設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具體而言主要是投資資料中心,當然有可能也有沿著人工智慧生態體系下游/垂直鏈條進行佈局,但主要的目的還是投資資料中心。算力需求達到一定程度,資料中心作為基礎設施,成了最主要的發展瓶頸。
需知這是特朗普上臺第二天,有這麼大一個投資專案,他非常高興,親自出來站臺,將其視為自己的業績,並宣稱這筆投資將為美國創造10萬個工作機會。
能不能算是特朗普的業績呢?個人認為,雖然人工智慧風口已經有個兩三年,拜登政府也在推出產業政策,支援晶片等關鍵行業。但科技產業界還是認為拜登/民主黨政府管得太多,手伸太長,對企業、資本、科技創新不夠友好。如果要對業界進行採訪的話,相信所有人都會認為,這些產業在特朗普政府下會得到更大的鼓勵和發展。
至少在預期上,他們認為,“黃金時代”到來了。
對於投資創業而言,預期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樂觀預期,人們才願意承擔更多風險,才更願意投資創業。
姑且不論美國未來一兩年經濟走向到底會如何,通貨膨脹能否抑制住,實體制造業到底能否迴歸,但至少對於矽谷和新經濟的創業者和投資人來說,氣氛已然烘托到位,人們確實處在一種朝氣蓬勃,只爭朝夕,打算大幹一票的狀態裡。毫無疑問,“Stargate”將加劇所有競爭者的緊張感包括大洋彼岸的中國創業者和企業家。
這裡面,出來的幾方都是贏家。在激烈的競爭下,OpenAI-Oracle當然歡迎資金——沒人和錢過不去。軟銀要蹭熱度,修復和投資人的關係,要人工智慧風口再次證明自己。投資人縱使精明、有遠見,也有賭徒的一面。那就All in AI,放衛星,能放多大放多大。剛好孫正義又和特朗普有些關係可以利用一下。特朗普第一任上臺後,孫正義也放了衛星,結果一衝動WeWork)。
至於特朗普,他既是政客,也是招商引資的頭號負責人。他需要業績,需要視覺效果(“排場”),需要宣傳,需要示範所以,他當然無比歡迎“星際之門”。尤其是,他就在不久之前和孫正義一起拍胸脯要投資1,000~2,000億美元,這個專案有點瞬間閉環的即視感。但特朗普最重視的,不是投資額本身(那是間接的),還是就業。他宣稱此舉能夠創造10萬就業(一個永遠無法核實、也不需要核實的數字)。
在這裡面,可能感覺有些五味雜陳的是日本人。他們看到軟銀仍然能在美國風生水起,撬動美國科技大,在美國本土投資建設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及佈局產業鏈。但同樣的事卻很難發生在日本——至少不可能以同等或接近的規模。也許日本自認為在日美盟友關係裡表現很好(你能丹麥對美國更好麼?),特朗普也不會把日本放在眼裡——他只會親自出馬,日本的資本、產業和人才資源爭奪到美國。
這是一個在地緣政治經濟基礎上的大國博弈的時代。所有國家都得看看,自己到底是在餐桌上,還是在菜牌上。
當然,這個投資創造就業的敘事也有些問題,主要在於,在人類科技不斷逼近通用人工智慧(AGI)和超級人工智慧(ASI)的時代,人工智慧和人類勞動力的關係是比較複雜的,並不再是“新的科技可以創造更多就業”的問題,而是人工智慧對勞動關係和生產力進行重新配置,由人工智慧擠出乃至取代人類勞動力,將後者中的大部分人擠壓到價值鏈最末端的環節。
回到這次孫正義-OpenAI-Oracle投資:
1.資料中心本身創造不了多少就業機會,無論是建設階段(週期並不長,參考馬斯克的超級資料中心),還是運營階段(用極少的人即可管理)
2.資料中心服務的是人工智慧企業,“星際之門”專案也有可能投資或間接帶動人工智慧產業。但:
1)第一,人工智慧產業都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不是勞動密集型的,從絕對數量上看,不會創造很大的就業
2)第二,人工智慧產業需要的高階人才——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工程師和技術專才。這正是美國近期關於H-1B簽證爭議裡涉及的人才——馬斯克等科技右翼認為美國非常缺乏這種人才,希望洞開美國的H-1B簽證大門,引入更多的移民(其中75%為印度人);特朗普的MAGA基本盤則認為這是損害美國勞動者的利益,違背“美國優先”的原則,對此堅決反對。兩方發展為內戰,形式上,特朗普偏袒了科技右翼,但給兩個陣營留下了巨大的傷疤。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聯席負責人Vivek Ramaswamy也在近期被清洗出局——既有馬斯克對他的打壓和排擠,也有因為他的H-1B簽證言論造成的政治損害因素
3)第三,人工智慧的目標是——發展出通用乃至超級人工智慧,虛擬/精神和實體世界的超級智慧體,以此取代除了極少數精英和上層管理者以外的腦力和體力人類勞動力。不妨這麼形象的理解(好像看科幻小說一樣),即負責修建資料中心的建築工人,本質也是為了訓練AI/機器人添磚加瓦。最終,他們幫助打造出來的人工智慧會最終取代人力。他們甚至可能是最後一代的建築工人(但白領工作者會倒在他們之前。(我之前看到最悲傷的故事是車企/智駕公司聘請人類駕駛員訓練人工智慧駕駛——“手把手”教會人工智慧後,讓自己(的同胞們)失業
因此,這個計劃和特朗普的MAGA基本盤——高中以下文憑的中低層白人——短期、中期、長期基本沒有關係,而且可能損害他們的利益。賺得盆滿盆缽的是科技企業與資本。
但需注意,這裡,我們站在更遠的視角來看2020年代的人類社會和歷史的某些趨勢,不是在做政治批判或價值判斷。
然而,人工智慧取代人類勞動力可以說是未來的必然趨勢。
如果大部分人被人工智慧所取代,進入失業狀態,該怎麼辦呢?
只能靠政府了。政府創造就業機會。政府發放基本工資(universal basic income)。
可以大膽認定:
未來科技+資本主義=反烏托邦
未來科技+社會主義=烏托邦
筆者一直所說的,“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美國”(或任何一個國),指的也是這個意思。
我們再來看另外一則美國的新聞:特朗普下發行政命令要求裁撤聯邦政府各個部門的“多元化、公平與包容”(DEI辦公室,並要求負責DEI事務的工作人員在美國東部時間週三下午5點前開始休帶薪假,隨後將被解僱。此外,各機構在週三截止日期前關閉所有與DEI相關的網站和社交媒體賬號。
有的中國人可能不太理解何為DEIDEI其實就是給各種多樣化群體或弱勢群體的照顧和配額。譬如女性;跨性別者;有色人種等,在招聘、薪資和晉升方面把這些因素考慮進來。
這是左翼自由主義的核心議程。但許多人認為這些年DEI做得太過了,影響公平和效率:即一個人可能因為性別、性向、膚色而非資歷被聘用。形式上是幫助弱勢群體,但實際上變成了對優勢群體(包括靠自身努力的個體人才)的某種歧視。
接受過高等教育、受過自由主義意識形態薰陶的大都會精英比較理解和認可DEI裡面的原則和理念(但未必認同具體的實踐和政策);對於美國很多普通人來說,這是左派的病態表現,社會瀕臨墮落和垮臺的前兆,而且背後有很大的陰謀,即排擠和取代白人。
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DOGE)的目標,顧名思義,就是提高政府效率,其中的手段包括削減開支、消除冗餘監管、精簡機構、最佳化流程。這些工作,但具體化,往往就轉變成了裁員:
——這個部門不需要;
——這個崗位不需要;
——這個流程不需要;
——個流程可以用人工智慧最佳化。
只要精簡了機構,減少了編制,自然就能削減成本,提高效率。
對於企業、資本而言,這是非常關鍵的:削減成本、提高效率就意味著提高利潤。資本的根本邏輯就是最大化利潤
僱員只是創造利潤的工具。如果有多餘的僱員,影響到了企業的利潤,減少了股東能夠回收的資本,那麼僱員就是企業和資本的“敵人”,企業有動力對他們進行裁減。
當然,企業也會給出很多的理由,譬如在全球化競爭下,企業首先要保持競爭力,否則就不得生存。而要“活下去”就得有效率,要削減工資、裁減冗員。
在全球化競爭+人工智慧/自動化的市場競爭環境裡,企業/資本當然有裁員增效的動力。(請注意,包括只是裁減人類勞動力,用人工智慧進行最佳化)。
馬斯克和他的矽谷精英及青年才俊們拿出了管理企業的思路,打算再造聯邦政府
結果,“政府效率部”(DOGE)在X平臺上的賬號高興地釋出了第一個被裁撤的聯邦政府部門——Diversity Officers Executive Council(多元化主管執行委員會),指其網頁已然下架。馬斯克也高興的轉發跟帖,將這個裁撤視為DOGE的成果。
這個“多元化主管執行委員會是美國聯邦政府的一個跨機構組織,功能是實施和維持全國性的多元化、公平、包容和無障礙DEIA)戰略。聯邦政府內和DEI有關專案基本都是拜登政府用行政令創造的。所以,砍掉他們也很容易,是特朗普、保守派、“政府效率部”的“唾手可得的果實”。
不知道馬斯克“政府效率部”(DOGE)是否參與起草了相關的行政命令——但要看到,即使沒有DOGEDEI也是特朗普/草根及建制派共和黨清理的目標。
看到這個新聞,我有兩個反應。
第一個反應是,我本人對DEI倒沒有特別多的同情。我也認為“白左”把DEI搞得太過了,本能的更加相信:每個人得到的評價和反饋都應該靠自己的真實才能,而非先天的、外在的特質(比如你的膚色、你的性取向)。這就是所謂的“精英制”(meritocracy)。當然話說回來,我也很難設身處地,設想如果我是一個弱勢群體的話,也許可能很希望有DEI來保護我,給我更多的機會(這裡,我們似乎一下跳躍到了John Rawls的“無知之幕”思想實驗)。
第二個反應是,我覺得這些機構、崗位背後都是實實在在的人。這些人就要下崗了,後面到哪裡找工作呢?他們的命運可能就此改變。
在美國,DEI已經是一個方向,一個工種,是人力資源裡面很重要的一塊,甚至是企業戰略的一塊。現在有MBA是專注於DEI方向的。美國現在風向變了,聯邦政府帶頭裁撤DEI,只會帶動地方政府和私營部門一起朝這個方向發展。所以,如果你的工作和DEI有關的話,你得非常擔心未來幾年的飯碗。
還有一個有些關聯的領域是“ESG”(Environment環境、Social Responsibility社會責任、Governance治理),這這些美/西方發展起來一套評估公司可持續性和道德影響的標準。DEI消亡,對於ESG來說,是唇亡齒寒
但“政府效率部”的目標可不只是DEI——他們希望對整個聯邦政府體系進行大刀闊斧的人員裁減,不分部門,也不分功能——正如馬斯克在收購twitter之後對這家企業所做的一樣。最終,馬斯克確實用更少的人做出了同樣甚至更多的事。
過程中,最新的科技手段,從數字化到人工智慧,都將是極大的賦能——他們可以有效幫助提高人效,削減完成同等工作所需的編制。
人工智慧,正是孫正義、Larry EllisonSam Altman和所有人工智慧賽道上的競爭者所致力於的。
企業追求的是利潤和資本回報最大化。人員只是一個生產要素。問題是,政府/公共部門和私營企業是不同的,政府還要滿足公共利益,符合公共需求,實現公共目標。
效不僅不是公共部門最大的目標。甚至可能不是目標之一。
我們距離通用人工智慧還有多遠?距離超級人工智慧還有多遠?無人能夠準確的預測——甚至無人能夠提供所有人都接受的定義。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人工智慧的出現將加速對人類勞動力的替代乃至取代。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斷定,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資本家及企業一定會爭相擁抱人工智慧應用,大規模削減人類員工。從客服、銷售、到中層管理人員。
失業的人怎麼辦呢?
千萬不要相信人工智慧可以為你創造更多的機會。到後來,連中低技能技術工種(司機、快遞、外賣、服務員、銷售店員)的工作都會被取代。
社會如何為大多數人提供工作和收入呢?只能依靠政府。
政府要麼直接提供收入,發錢(“universal basic income”)——透過稅收及財政轉移機制,把資本和技術創造的利潤分發給普通人。
要麼提供崗位——這是為了提供崗位而提供崗位:要獲得收入,就必須從事某種工作。沒人僱傭?政府就是你的僱主。人類是社會動物。人生在世,需要找到自己的價值和意義,需要處在單位和社群裡,需要有同伴,需要有歸屬。需要有成就,需要有存在感。所以,一份能夠提供社群,提供歸屬,提供安全感、提供尊嚴的工作比什麼都不幹坐著領錢更能給人提供價值。
當私營部門在走向資本和技術密集模式以實現利潤最大化時,還能提供就業的也許就只有公共部門了。最終,收入也好,就業也好,提供的是社會穩定以及政治穩定。
而回到兩則新聞,今天我們在美國看到的,是一眾中低層白人選民推上臺的,“科技產業複合體”+保守主義/右翼經濟學的新的美國政治經濟模式
——底層框架小政府、低稅收、低福利的自由市場資本主義
——堅決反對社會主義和左翼經濟學;
——科技企業、科技資本成為主導,與政治緊密結合,並形成寡頭政治和裙帶政治
科技企業與科技資本不僅可以直接主導政府科技產業及技術的監管,甚至可以直接對政府動手,主導對政府/公共部門大規模的裁員減撤
科技產業複合體+保守主義右翼經濟學,將來只有一個結果,反烏托邦”。
當然,在那個時候,人們也許會團結起來,再來另外一場革命,改變社會制度。
但也有可能普通人在現實世界裡拿著最低的僅供生存的政府補貼收入,但把大部分時間投入到元宇宙裡,在虛擬世界中尋找自己的存在與價值。
這就是科幻小說的題材了。
今天聊到這裡。
如您覺得本文不錯,歡迎點贊打賞以資鼓勵(1元即可)!】
歡迎加入「兔主席的寶藏」,這是兔主席/tuzhuxi和朋友們的精華內容分享圈。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定位:有國際視野、理性思考的愛國主義者
領域:熱點、國際、歷史、人文
風格:理性、邏輯、簡單、通透
持續:堅持20年創作(持續更新有保障)
內容:國際臻選(整理註釋評論全網稀缺高質量內容)/快評(觀察、視角、心得、影書評、圖片)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可快速加入【兔主席的寶藏】知識星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