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發第一財經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軍漸次進駐德國、日本,及韓國,美國分別向三國提供了資金與技術轉移,更對其開放市場。德國創造了“萊茵河奇蹟”,日本迎來了戰後經濟奇蹟,同樣飽受戰爭蹂躪而更為貧困的韓國創造了所謂的“漢江奇蹟”,崛起為技術先進、產業強盛的全球經濟強國。然而,伴隨著日本失去了三十年,內外交困的德國經濟而日趨陷於困頓,韓國的經濟奇蹟也走到了盡頭……

https://www.google.com/search?sca_esv=0715a1f1b922b825&sxsrf=ADLYWIJdS4kpolvajGzLRFV-knzDVQaoHQ:1737297104650&q=%ED%95%9C%EA%B0%95%EC%9D%98+%EA%B8%B0%EC%A0%81&udm=2&fbs=AEQNm0Aa4sjWe7Rqy32pFwRj0UkWd8nbOJfsBGGB5IQQO6L3JyJJclJuzBPl12qJyPx7ESJaJcVcqks9dRTixhoWOXFxuW1wjxZ7VRaPcXZ6I9nr9Smrxmou4Jsf6nCDv3im4DHGYI7E6KFQ7seut2qyurPNw3YRVViokbvGFM2xIj6d1iQJ73jEu5IPOi1Qqn_H2u7-j_5ePo4QEjysrPCSsTAGADF3MQ&sa=X&ved=2ahUKEwjz2qqGgIKLAxXblFYBHe_FDo8QtKgLegQIGBAB&biw=1454&bih=707&dpr=2.2#vhid=uTnv7rUC3Sg__M&vssid=mosaic
2023年韓國經濟僅增長1%左右,低於潛在2%的增長率。去年11月底,韓國銀行分別下調2024年和今年經濟增長預期至2.2%和1.9%,如果特朗普執政後全球貿易矛盾激化,明年韓經濟增長或進一步下降至1.7%。開年之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韓國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為2%,將明年的韓國經濟增長預期從2.2%下調至2.1%。由於建設與裝置投資、民間消費等內需恢復緩慢,出口增長率也在迅速放緩,經濟增長動力不斷減弱,下滑速度也超出預想,韓國的“經濟引擎”正在冷卻。人們開始確認韓國經濟將進入1%左右的低增長時代,所謂的漢江奇蹟正在消失——
三根柱基受蝕
韓國經濟奇蹟有三根國內支柱:政府主導、財閥經濟、財政謹慎。然而,三大柱基都已被嚴重侵蝕,而其負面衝擊不斷加劇。
首先,人們通常認為韓國政府掌控著該國經濟的很大一部分,並且是該國經濟的關鍵驅動力。事實上,從政府支出的角度來看,其作用甚或弱於其他發達經濟體。這就是說,韓政府大經濟支出遠高於社會支出,資源傾斜意味著經濟積累主要集中在企業部門。也就是說,韓國政府對於經濟的影響主要是對其產業或企業部門而言,而對家庭部門發揮的作用甚或與低收入發展中國家更加接近。這或意味著韓國政府提供的公共福利不如其他發達經濟體那麼多。20世紀60年代,他們將經濟建設置於社會福祉之上,快速工業化一直持續至今。這反映了韓國的社會經濟建設模式,是理解韓國經濟崛起的關鍵環節。
韓國的經濟奇蹟建立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快速工業化和出口驅動型增長的基礎上。在此期間,政府將資源集中在透過支援私營部門發展來促進經濟增長,而不是建立廣泛的福利計劃,基本上花費大量資金建設道路、港口和工業綜合體,以支援製造業和出口,但對包括健康、養老、失業、住房等社會專案卻支出甚少。據經合組織釋出資料顯示,1975年,韓國政府在經濟事務上的支出佔GDP的比例超過7.07%,遠高於美國的4.29%;同期,韓國的醫療保健支出佔GDP的比例非常低,僅為0.24%,而美國則超過2.99%。從1990年到2016年,韓國的公共社會支出佔GDP的比例遠低於德國和美國。2021年,韓國在經濟事務支出上的投入仍然很大,僅次於德國,但領先於英國、日本和美國。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收集的資料顯示,早在1995年,當資料可用性出現時,其社會支出僅為13.49%,以往歷年都在上升,最近一年的2024年支出為22.64%。雖然韓國的社會支出,包括健康、養老、失業、住房等方面一直在增長,但低於發達經濟體的平均水平。

‘Gangnam Style’: How Psy’s K-Pop Satire Hit YouTube’s First 1bn Views
A highly localized critique of South Korean society, Psy’s song ‘Gangnam Style’ became a global sensation thanks to a YouTube video that went viral.
https://www.udiscovermusic.com/stories/psy-gangnam-style-song-video/
其次,韓國經濟主要是由財閥,即大型家族企業集團,來推動的。大型企業帶頭提供就業機會,促進社會穩定,這便弱化了要求建立強大社會福利體系的需求,間接彌補了政府社會支出的短板。可見,政府過度向企業部門傾斜,使得整個經濟體系中家庭部門的負擔加大,進而令經濟社會不得不過度依賴產業或企業部門的經濟表現。
鋼鐵、石油化工、太陽能、顯示器、電動汽車、二次電池等六個主要行業正直面來自中國的全面競爭,前景正變得黯淡。去年上半年,LG化學在石化工業業務中實現營業利潤只有約12億韓元,佔公司上半年總利潤的0.2%,而此前在2022年,LG化學的石油化工業務利潤曾接近1萬億韓元……由於受到中國企業競爭衝擊,三星收益性惡化,而於去年9月10日宣佈被迫三星SDI於10日宣佈,將以1.121萬億韓元的價格將其偏光片業務出售給一家中國公司。與此同時,同樣基於來自中國的競爭,鋼鐵和二次電池行業的情況變得黯淡,浦項制鐵決定緊縮開支,其子公司浦項未來材料也決定將其與OCI合資成立的二次電池材料企業PNO化學的所有股份出售給OCI。另外,以電子通訊為中心的出口恢復減弱,對華出現大幅逆差,拖累整體對華貿易處於弱勢。即便在造船業,韓國業者的優勢也面臨來自中國的競爭壓力。鑑於美國將對主要貿易國適用10%的普遍關稅,或對中國適用更高額關稅後,韓國在國際產業鏈中面臨更為嚴峻的外部結構性的衝擊,或將更為艱困。
韓國經濟的“中流砥柱”——製造業已經亮起了紅燈。主要產業遭遇出口放緩等衝擊還會帶來投資裝置減少等內需不振的影響,聯動起來動搖與削弱了韓國經濟的基礎。
第三,謹慎的政府債務。2021年,韓國的GDP槓桿率為320%,接近經合組織國家哎平均328%的水平。然而,其中家庭108%,高於經合組織國家69%的平均水平;企業168%,與經合組織147%的平均水平差別不大;政府債務則為51.6%,大大低於經合組織國家102%的平均水平。債務較少意味著他們面臨經濟衝擊、全球金融危機或意外衰退等事件的經濟風險較低。最新的2024年債務率為52.9%,這一資料讓許多人相信韓國經濟沒有經濟風險。問題在於,政府的低債務水平恰恰是其低社會支出的結果,而這也相當程度上成為推高家庭部門債務水平的結構性因素。
當前,韓國經濟發展模式的支柱,如廉價能源和勞動力,都已面臨嚴峻挑戰。韓國電力公司(Kepco)為韓國製造商提供鉅額補貼的工業電價,累計了1500億美元的負債。而家庭部門的過高債務負擔等,也拉低了韓國國民的勞動生產率。在經合組織國家中,只有希臘、智利、墨西哥,以及哥倫比亞的勞動生產率比韓國低。
韓國的經濟模式正遭受質疑,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適應時代挑戰,國家主導的經濟取得成就的同時,人們也對對抑制創造力、社會不平等和地區差異的擔憂,表明該國需要進行全面改革以釋放其經濟活力。韓國需要深刻的經濟結構改革,進而,需要形成高的政治共識,凝聚堅定的改革意志。

In a dramatic escalation of South Korea’s ongoing political crisis, a court has extended President Yoon Suk-yeol’s detention for up to 20 days, triggering violent protests by his supporters.
https://www.pratidintime.com/top-stories/protests-explode-after-south-korea-extends-president-yoons-detention-8634970
然而,韓國政黨政治動盪不安,相對於勢力日趨鞏固的財閥集團而言,政府對經濟的主導能力已然今非昔比。雖然現代、三星、LG、樂天和錦湖韓亞集團(Kumho)等公司自成立以來就是私營企業,但它們是被政府精心挑選來獲得特殊保護和特權的。顯然使這些公司及其家族非常富有,在政治上具有影響力,其中許多公司對經濟的權力更穩定。實際上,控制韓國經濟的巨型公司存在更大的問題,其或對消費者沒有壟斷權,但對僱員擁有無上的權力。韓國的巨型企業集團可能是推動工業雄心的有效工具,但它們現在實際上已成為國家認可的壟斷企業,國有企業的所有劣勢與不惜一切代價的公司私人利潤的所有劣勢相結合。這就表明,韓國大企業並不會成為其經濟結構改革的積極力量,一定程度而言,其恰是改革的物件。
回顧既往,韓國經濟奇蹟恰恰發生在日本經濟衝高乏力而中國經濟距離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要發動機之一尚有近十年的歷史間隙期間。日本的低成本出口輸給了韓國的低成本出口,而韓國的低成本出口又輸給了中國的低成本出口……
不僅如此,韓國經濟社會越來越像日本了。不僅經濟增長前景黯淡,人口負增長,而且低意願社會也已成形。
韓國銀行警告稱,1970年至2022年間,韓國經濟年均增長率為6.4%,但2020年代的年均增長率預計會放緩至2.1%,2030年代降至0.6%,到了2040年代將開始每年負增長0.1%。即便如此,韓國的人均GDP仍將繼續高出日本,相當程度上來說,這取決於韓國的人口狀況。

Already OECD lowest, South Korea’s birthrate getting worse
https://english.hani.co.kr/arti/english_edition/e_national/758664.html
韓國已經陷入到人口危機之中,它是全球人口增長最少的經濟體之一,預期到2050年該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將大幅下降,勞動力萎縮使經濟下滑,既有的社會經濟結構承壓過大。隨著1964年~1974年出生的“第二代嬰兒潮”一代自去年開始,將有佔總人口18.6%的954萬人漸次進入60歲的法定退休年齡,韓國的經濟增速或因此下降0.4個百分點。
韓國或正就繼續就業、延長退休年齡、資產流動化、完善養老金制度等政策問題展開社會討論,以便在延長退休年齡和退休金改革等問題上形成共識。但無論如何,政府部門也將難於繼續維持其過低的社會支出水平。在現有的結構性限制和政治僵局之下,有意見認為人工智慧或成為韓國經濟擺脫困境的出路。然其當下已然引發韓國經濟社會的高度焦慮,或將拒虎迎狼,為韓國經濟社會帶來新的更難應對的困難。

不過眼前的問題是,青年就業率低以及家庭債務過大。韓國躺平應對經濟困境者大有人在,每四個人中有一位經歷過某種精神疾病,而在富裕國家中自殺率最高,青年失業率佔比達40%。事實上,韓國不乏工作崗位,且開放移民外勞,然而,廉價勞工崗位並非韓青年所選,韓國嚴重缺乏的是有吸引力的工作崗位,是為青年失業背後最大和最根本的問題。失業者更趨社會邊緣化了,據韓政府部門估計大約有35萬人(或許事實上更多),選擇更多時間的獨處,以逃避社會交往或活動。由此,交友、結婚、生子等都收到抑制,這又造成人口負增長,拖累經濟下行……韓國經濟奇蹟之後,似乎正陷入難以解開的死結。
即便韓國經濟奇蹟走到了盡頭,人們或仍傾向於認為,韓國經濟因政府債務水平低,而風險最低,是發達經濟體中最為安全者。然而,韓國經濟結構殊為不同之處在於,其面臨著一個讓很多人擔心的嚴重狀況,即私人債務最近一直處於驚人的過高水平。
家庭債務過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有關資料表明,韓國家庭債務、貸款和債務證券的GDP佔比在持續增長,截至最近一年,韓國私人債務佔GDP的263%。儘管近年來有所減少,但仍為全球最高的債務水平之一。如與日本、美國、德國和法國等相比,韓國的家庭債務可謂高不可攀。另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全球債務資料,2023年,在家庭債務佔GDP最高的國家中,韓國排名第四,僅次於瑞士、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如此龐大的家庭債務規模讓許多人認為,韓國經濟趨脆弱。高負債家庭將減少支出,專注於償還貸款,從而減緩經濟增長,韓國在中期內確實可能面臨重大經濟挑戰。
導致韓國家庭負債水平高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獨特的住房租賃系統Jeonse,即租戶向房東支付大筆一次性押金(通常為房產價值的50%至80%)以代替月租。這筆押金將在租約結束時(通常為兩年)退還給租戶,且無利息。因Jeonse押金數額過大,許多韓國人或家庭須自銀行貸款來作支付,甚有估計稱,抵押貸款總額的25%用於Jeonse存款,其餘用於購房。除了韓國家庭債務高之外,該國其他私人債務也相當高。
當前,韓國政治動盪,衝擊其政府信用評級,這在全球債務危機降臨的大陰影下,的確不是什麼好訊息,更影響到政府推行經濟結構調整的信心與能力。國際上,關稅戰或將帶來亞洲貨幣的貶值潮,而韓元貶值會使原材料進口企業經營不穩定,導致進口物價上漲,給家庭部門帶來大的負擔。特別是,全球通貨膨脹態勢沒有根本好轉,地緣政治衝突和貿易戰更加推高通脹,這就是的國際利率環境或將趨緊,而高利率環境對於脆弱的韓國社會經濟的衝擊或將不可承受……

[속보] 공수처 "윤 대통령 오후 조사 종료…7시까지 식사"
https://www.yonhapnewstv.co.kr/news/MYH20250115013800038?srt=l&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