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希望LABUBU暴漲的,其實是泡泡瑪特自己

那個號稱“新一代茅臺”LABUBU,終於降價了。

前段時間,有同事興沖沖地掏了1500,抱回來個大盒子。
一個個拆開,是6個小小的、毛茸茸的LABUBU。我當時就很好奇。6個,你那個小雙肩包,掛得下嗎?他頭也不抬,這你就不懂了。掛不下就賣掉。萬一抽中隱藏款,轉手是2000多,怎麼算都賺。
但是,就在上個月,劇情突然急轉直下。
6月18日,泡泡瑪特突然開啟了LABUBU的預售。僅天貓直播間,就上架了20多萬件。一夜之間,LABUBU的二手價大幅下跌,隱藏款更是腰斬。
有網友,甚至將這天稱為:618泡泡瑪特事變。
(圖片來自:得物APP)
這突如其來的“崩盤”,引起了很多人討論。有的人很開心。說,終於搶到LABUBU了。有的人是幸災樂禍,你看你看,玩脫了吧。本來想大賺一筆,結果股價跌成這個樣子,怕是要連夜開會,研究怎麼挽回哦。
但其實,不是這樣的。
最不希望LABUBU暴漲的,其實是泡泡瑪特自己。
為什麼這麼說?簡單說幾句看法。可能不全面,但供你參考。
首先,對於泡泡瑪特,二手價格是“面子”,一手銷量才是“裡子”。
LABUBU背後,有兩個世界。
一個叫官方宇宙,一個叫黃牛江湖。
官方宇宙,是泡泡瑪特自己的世界。規則簡單明瞭。賣一個盲盒,99元。扣除成本,就是利潤。
這個宇宙,是它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實打實的“裡子”。
黃牛江湖,是在閒魚、得物、微信群裡的平行世界。這裡,水很深。一隻LABUBU的價格,完全不講道理。可能因為明星多看了一眼,價格就瞬間突破2000。多出來的1901元,全都落進了用外掛軟體搶貨,通宵排隊的黃牛的口袋。
這個江湖,也為泡泡瑪特帶來了巨大的聲量,是它的“面子”。
好了。現在,假如你是泡泡瑪特,你更在乎“面子”,還是“裡子”?
有面子,當然是好事。火熱的二手市場,就像一個巨大的廣告招牌。它無時無刻都在證明,我的IP,就是受歡迎。公司的股價,也閃閃發光。但夜深人靜的時候,你也知道,這只是錦上添花。一個個99元的收入,才是實打實的收入,讓成百上千名員工安心上班的現金流。
說到底,黃牛江湖再熱鬧,也只是“宣傳部門”,不是“業務部門”。
那麼,問題來了。
當你家的“宣傳部門”,業績好到連CEO都害怕的時候,會發生什麼?
這就是第二點。溢價,是“興奮劑”。但過量,就成了“毒藥”。
蔡鈺老師曾經提到過。產品,包含三種價值。功能價值、情緒價值、資產價值。當一隻LABUBU的二手價,比原價高一點點,比如20塊時,它就附帶了一點點“資產價值”。
當人們站在貨架前猶豫時,可能會想:反正閒魚上能賣100多,買了不虧。這種“買到,就賺到”的念頭,就降低了決策門檻,把“有點興趣”,變成“果斷出手”。銷量就像打了針興奮劑,一下子跳了起來。
但是,任何興奮劑,過量就成了毒藥。
LABUBU的溢價,從10%、到100%、再到1000%的時候,毒性,就開始發作了。
一方面,它會汙染IP,異化品牌。
當人們談到LABUBU,不再是它的設計多可愛,觸感多治癒,而是“今天又漲了多少”的時候,IP,就成了冰冷的投機符號。“智商稅”、“飢餓營銷”……負面標籤,像泥點一樣,甩在品牌身上。
另一方面,它會傷害真正的粉絲,動搖商業的根基。
一個真愛粉,在螢幕前,定好鬧鐘,掐著秒錶,半年都搶不到一個。而黃牛,用著外掛軟體,一進門,直接端走一整箱。這誰受得了?不買了。沒意思。不光不買,我還要在網上,罵你兩句飢餓營銷。真愛粉一個個離開,入場的全是瘋狂的投機者。盤子,就越來越脆弱。
再不管,真不行了。
這時候,作為一個手握方向盤的CEO,你退無可退。是繼續享受“興奮劑”帶來的短期快感,看著IP被掏空,還是主動,把泡沫戳破?
泡泡瑪特,選擇了後者。
所以,第三點。這次“崩盤”,不是事故,而是手術。
手術的目標,是泡沫。手術的方案,是釜底抽薪。
什麼意思?黃牛江湖賴以生存的根基,叫稀缺
因為稀缺,所以價高。因為價高,所以囤積。因為囤積,所以更稀缺。這是一個自我強化的迴圈。
好。既然你的命根子是稀缺,那我就讓它,不再稀缺
於是,就有了那個晚上的,那一場堪稱“暴力”的補貨。一場商業世界裡,教科書式的“釜底抽薪”。具體有多少呢?根據不完全統計,京東賣出30多萬件,天貓賣出70多萬件,全渠道補貨量,在400-500萬左右。
一場傾盆大雨,澆滅了黃牛江湖裡燒了幾個月的虛火。所有手裡囤著幾十、幾百件LABUBU的黃牛,似乎都聽到“嘩啦”一聲。泡沫破了。因為,無數消費者,很快就能用99塊,順利買到LABUBU了。他們手裡的貨,也不再是寶貝,而是燙手山芋了。
怎麼辦?賣。
踩踏發生了。二手市場的價格大跌。黃牛們在群裡哀嚎血虧。而另一邊,無數普通買家驚喜地發現,自己不用加價,也不用求人,就能買到LABUBU了。
這就是這場手術的全過程。這背後,沒有那麼多陰謀論,只有一個樸素的商業道理。那就是:
一個想做長期生意的品牌,不能把命放在黃牛手裡。
即便,戳破泡沫的時候,可能真的挺痛苦。股價,會跌。外界,會質疑。陣痛難免。
而泡泡瑪特,也不是個例。成熟的球鞋和潮牌品牌,都會緊盯交易平臺,當溫度太高,泡沫太大,就去主動戳破。但價格太冷,又會有意地收緊供應,讓價格回暖。
這就像一個閥門。左旋,是品牌價值。右旋,是稀缺。
這兩天,我又看到上次買了6個LABUBU的同事。他把最喜歡的藍色“希望”款,掛在了自己的包上,還給它穿了花襯衫。他撓了撓頭,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沒賺到。還虧了點。
“不過,” 他說,“自己掛著玩,還挺可愛的。”
嗯。或許,商業世界裡,大家繞來繞去,把所有心機都算盡了,最後發現,那個使用者心裡最樸素的念頭,才是正確答案:
發自內心,說我喜歡。
(同事的花襯衫LABUBU。好像,是挺可愛的。)

參考資料:

觀點 劉潤主筆 / 景九 編輯 / 歌平 版面 / 黃

這是劉潤公眾號第2656篇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任何機構或個人抓取本文內容,用於訓練AI大模型等用途

品牌推廣 培訓合作 | 商業諮詢 | 潤米商城 | 轉載開白
請在公眾號後臺回覆  合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