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之門”和“中國DeepSeek熱潮”齊現!大摩:AI晶片產業鏈需求火爆

儘管DeepSeek衝擊之下,英偉達等AI龍頭經歷了一波調整。但摩根士丹利卻認為,DeepSeek將和“星際之門”一起,掀起一波AI晶片產業鏈需求的新高潮。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Charlie Chan、Erik W Woodring等人在最新研報中表示,隨著全球對AI技術需求的激增,特別是在中國,AI供應鏈的關鍵元件和市場參與者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報告預測,隨著“星際之門”(Stargate)專案和中國對高效能計算(HPC)需求的增長,AI供應鏈將迎來重大變革。報告強調,"全球雲資本支出(capex)保持強勁,表明對AI半導體/硬體的需求強勁"。
摩根士丹利還上調了2025年雲大廠支出的預期,增速從同比29%上調至32%。
此外,分析師們特別看好GPU和ASIC在AI半導體領域的應用,尤其是在英偉達和AMD之間的競爭中,更傾向於英偉達。
報告還提到,隨著AI技術的發展,相關的供應鏈元件,如Blackwell伺服器和Hopper GPU,也將迎來新的需求高峰。這些預測不僅基於當前的市場趨勢,還考慮了技術進步和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

星際之門:AI領域的資本支出革命

“星際之門”專案,作為全球AI資本支出的新動力,正在引發業界的廣泛關注。該專案預計在未來四年內將吸引高達5000億美元的投資,其中1000億美元已經部署。這一龐大的投資規模預示著AI硬體需求的激增,尤其是在高效能計算(HPC)領域。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指出,“我們正在看到一些GB200 NVL72訂單透過軟銀流向戴爾”,這表明市場對高效能AI硬體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長。星際之門專案不僅推動了對英偉達及其ODM合作伙伴的需求,也為整個AI供應鏈帶來了新的活力。這一專案的成功實施可能會成為AI領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推動相關技術和應用的快速發展。

DeepSeek應用:中國AI需求的新引擎

中國的DeepSeek應用正成為推動AI需求增長的新引擎。摩根士丹利的報告強調,得益於DeepSeek的應用,中國的H20 GPU需求正在迴歸。
分析師從臺灣半導體供應鏈得知,大約750k單位的Hopper晶片正在由KYEC在2025年第一季度進行測試,其中大部分是H20。這一趨勢表明,中國市場對AI技術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長,為全球AI供應鏈帶來了新的機遇。
DeepSeek應用的推廣不僅加速了中國AI技術的發展,也為全球AI供應鏈提供了新的動力。隨著中國在AI領域的不斷進步,其對高效能計算的需求預計將持續增長,進一步推動全球AI供應鏈的發展。
報告認為,中國的這一需求增長可能會對全球AI硬體市場產生深遠影響,推動相關企業和供應鏈參與者進行戰略調整和資源配置。

星際之門與DeepSeek將產生協同效應

報告指出,星際之門專案和DeepSeek應用的結合,預示著AI供應鏈將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這兩個因素的協同效應可能會加速AI技術在全球範圍內的普及和應用,推動相關企業和供應鏈參與者進行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
星際之門專案和DeepSeek應用的成功實施,可能會引發AI領域的新一輪投資熱潮,吸引更多的資本和資源投入到AI技術和應用的研發中。這不僅會推動AI技術的快速發展,也會為全球AI供應鏈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技術挑戰與市場機遇

儘管市場前景樂觀,但報告也指出了技術挑戰,特別是Blackwell NVL72的組裝問題。分析師提到,由於持續的NVL72組裝瓶頸,更多的B200晶片被用於HGX(8-GPU)伺服器。這一挑戰可能會影響供應鏈的效率和成本,但分析師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這一問題將得到解決。
在市場機遇方面,報告中討論了AI GPU與ASIC之間的競爭。分析師指出,儘管ASIC在某些應用中可能更具優勢,但GPU在AI領域仍然具有重要地位。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變化,AI GPU與ASIC之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為相關企業和供應鏈參與者帶來新的機遇。
⭐星標華爾街見聞,好內容不錯過

⭐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不代表平臺觀點,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覺得好看,請點“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