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歡上學,究竟抗拒的是什麼?

這是奴隸社會的第 3799 篇文章
題圖:Photo from Pexels
作者:於琨,座標日本,諾言“玩出優勢營”主理人,日本京都大學前助理教授,日本東京大學前博士後研究員,成全式家庭教育踐行者。
直播預告
北京時間 1 月 16 日(週四)中午 12 點,日本京都大學前助理教授於琨,中學生學業規劃師張海英,家庭教育傳播者大白楊,還有主持人暖暖將在直播間與大家一起聊聊「從“他律”到“自律”,如何培養自我管理的娃」?
歡迎點選下方 “預約”按鈕,我們直播間見~
1
 孩子們為何如此厭學?
在過去的一年裡,很多來找我諮詢的家長都提出了類似的問題:孩子不想上學,怎麼辦?
這些不想上學的孩子,從小學一、二年級,到初中、高中,年齡幾乎覆蓋了全部學生階段。
有的孩子只是經常和家長抱怨,說不想去學校;有的孩子常常要求家長以各種理由請假,開始不去學校;有的孩子已經回到家裡,暫時離開了學校。
我能感受到家長們深深的無力,以及對未來的恐懼。
當然,每個孩子厭學的原因都不同。有的孩子是因為人際關係出現了問題,不願去學校;有的孩子是因為渴望改變家庭環境,用不去學校來表達自己的反抗。可是也有很多孩子,的確是因為不喜歡學習,而不想去學校。
朋友聚會時,我們這些做家長的人經常一起吐槽:“我們小的時候,好好學習是天經地義的事。可是,為什麼現在這麼多孩子都不喜歡學習?”
透過與不同家庭的接觸,我發現當下孩子厭學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下面兩點:
  • 現在的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性,更加渴望為自己的生活做出判斷與決定;
  • 現在的大環境給予孩子的壓力更大,因此孩子對於學習的反抗力也更大。
說得再具體些,那些因為不喜歡學習而不想去學校的孩子,其實並不是不喜歡「學習」本身,因為當 ta 在家裡畫畫、搭樂高時,可以坐下來自己鑽研幾個小時。

孩子不喜歡的,往往是當下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還有學習帶給 ta 的感受。


Photo from Pexels
2
孩子厭學,有解嗎?
對於第一個原因,在我看來其實是好事。養育一個孩子,就是希望 ta 能夠獨立思考、自主選擇。可是,對於第二個原因,作為父母,我們似乎無能為力。畢竟,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為孩子隨意選擇教育環境。
那麼,這個問題是不是就沒有解?
答案是:不,這個問題仍然有解!
即使無法擺脫大環境的裹挾,父母仍然可以為孩子創造一個“看見、允許、接納”的家庭微環境。在這個微環境裡,父母去看見孩子的特點,允許孩子使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世界,接納孩子的錯誤,用正面的鼓勵去陪伴孩子從錯誤中學習。
每一個孩子,都像一株健康的小苗,天生就是要向上生長的。對於學習和探索的熱愛與內驅力,是每一個孩子天生都具備的。
當下孩子對於學習的抗拒,就是因為 ta 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感受不到自主、勝任與歸屬。如果一個孩子能夠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與方法,如果孩子能在探索的過程中不斷收到正向的反饋與鼓勵,如果孩子始終能夠感受到家庭對 ta 的接納和看見、在家庭中擁有歸屬感,那麼,這個孩子天生的學習內驅力就會被激發。讓孩子愛上學習,並不難!
有兩個發生在我家孩子身上的小故事。
+ + + + + + + + + + + 
故事一
寫漢字,對於兒子來說,一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記得在四年級的一次漢字書寫考試中,兒子只得了 30 分,非常受打擊。
為了幫助兒子,我曾經找來各種練習冊,要求兒子每日練習。可是,兒子堅持了很久,不僅看不到進步,他對於寫字的熱情卻在日復一日的反覆練習中被消磨殆盡。
後來,經過觀察,我發現兒子是聽覺學習型的孩子。也就是說,對於漢字書寫這件事,只是讓他照著字帖寫,透過視覺觀察學習,並沒有太大效果。他需要透過聲音來進行記憶。
於是,我找來了一本特殊的練習冊,書中把每個漢字的筆畫,用讀詩的方式讀出來。孩子可以邊跟著讀,邊書寫。此外,在學習時間的規劃上,我也給兒子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權,由他來決定每天的練習量和練習時間。
當兒子有了更多自主權時,練習寫漢字這件事,就從“我的事”變成了“他的事”。另外,由於使用了正確的方法,雖然練習只是以蝸牛般的速度進行,可是日積月累,兒子看到了自己的變化。雖然只有一點點,可是也給他帶來了極大的信心。
+ + + + + 
在這個故事中,“把學習還給孩子”帶給他的自主感,以及“使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帶給他的勝任感,幫助兒子“從討厭寫漢字”逐漸過渡到“對寫漢字有信心”。此外,在整個過程中,我們對兒子的看見與接納也為他建立了深厚的歸屬感,讓他感受到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身邊始終有父母的支援與陪伴。
Photo from Pexels
+ + + + + + + + + + + 
故事二
兒子從小喜歡搭樂高,幾乎搭遍了樂高的所有系列。看到了兒子對樂高的痴迷,我們除了樂高以外,還為他購買了其他類似的搭建積木,鼓勵他去嘗試和探索。
於是,兒子一心投入搭建工作,花了很多時間。自然,他用在學習上的時間就會大大縮減。
曾經有段時間,我發現兒子的數學計算錯誤非常多,尤其是多位數的乘除法計算,幾乎是錯誤百出。為此我非常煩惱,也會時不時和他發脾氣。
可是與此同時,我也發現兒子在做與圖形、空間透視有關的題目時,反應卻超級快,遠遠強於我這個自詡數學不錯的媽媽。
我知道,兒子對於圖形與空間透視的能力,來自於他從小玩搭建玩具的經歷。那麼複雜的模型,他能夠完全不需要外界的幫助,依靠圖紙自主搭建。此外,他還會根據自己的需求,調整和改進最初的設計,並在出問題時契而不捨地尋找解決方法。
這些看似與學習無關的經歷,其實都為他奠定了學習需要的基本能力: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長期的搭建經驗,也讓他能夠輕易地透過實物看見其中的空間結構,為他在圖形與空間透視方面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看到兒子的這些特點後,我不再因為兒子的計算錯誤而發火。當兒子為計算又出錯而煩躁時,我會請 ta 想一想:在搭建樂高時,如果發現了錯誤他會怎麼辦?那些在搭建樂高時從錯誤中學習的經驗,給兒子帶來了自信。他會沉下心來一遍又一遍進行檢查,找到錯誤進行修改。
而我也能看到,當兒子的心靜下來,不再為自己常常出現計算錯誤而懊惱時,他的計算錯誤也在神奇地一點點減少。
+ + + + + 
這個故事是一個學習能力遷移的典型案例。兒子在長期玩搭建遊戲中積累的學習能力與自信,在父母的支援與鼓勵下,成功遷移到了學科學習中。
Photo from Pexels
3
如何幫助孩子愛上學習?
也許你會說,我家孩子並沒有什麼擅長,我也不具備發現孩子特長的慧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孩子厭學,我又能怎麼辦?
每一個孩子,都一定擁有自己的特點。每一位父母,也都一定擁有「看見」孩子的能力。只是,很多時候,因為各種外力的影響,讓父母傾向於去看見“孩子沒有的”,而忽視了“孩子有的”。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開始厭學,要想改變這個狀況,父母首先需要做的,是帶著愛去看見孩子。當父母能夠暫時放下心中對孩子的期待,真正「看見」孩子時,孩子會感受到與父母的愛的聯結。這份聯結能給孩子帶來力量,有勇氣去面對不喜歡的學習。
其次,父母需要做的,是發現厭學的根源,從源頭陪伴孩子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覺得自己只是「被動學習」,那就在家裡給予孩子更多自主權,讓他對他的學習與生活進行規劃,並透過定期覆盤來給予孩子需要的幫助;

如果孩子在學習中遇到了具體的困難、沒有自信,那就一方面陪伴孩子分析、解決具體的問題,另一方面鼓勵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那裡積累信心。


讓孩子從厭學到愛學,是一場持久戰。正確的方法,加上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與接納,是取得這場勝利的關鍵。
Photo from Pexels
如果你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做,我們也為你準備好了具體的學習工具。
開啟於 2022 年的諾言玩出優勢系列營,一直致力於幫助家長透過陪伴孩子玩遊戲、做專案,來為孩子創造一個「看見、允許、接納」的家庭微環境。經過兩年多的迭代,諾言玩出優勢系列營已成功開啟了 12 期,服務了 2000+ 組家庭,廣受稱讚與好評。
2 月 15 日,諾言玩出優勢系列營即將迎來收官之作:學習內驅力養成營。
在學習內驅力養成營裡,將為父母們提供 10 個親子游戲。父母可以在與孩子玩遊戲的過程中,幫助孩子明確目標,激發主動學習動力;練習合理規劃,在正反饋中積累自信;鍛鍊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培養良好學習習慣。讓孩子最終收穫學習的「自主感、勝任感與歸屬感」,激發孩子的學習內驅力。
此外,加入學習內驅力養成營的朋友還有機會加入我們的“媽媽互助群”,讓你在看見與接納的氛圍中,與同頻家庭共同成長。在這個群裡,聚集了 700+ 關注家庭教育的家長互相支援、彼此陪伴。
如果你也遇到了這些問題:
  • 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不願主動參與
  • 孩子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
  • 孩子不知道如何規劃時間,生活與學習常常一團糟
  • 孩子遇見問題就逃避,不知如何解決問題
  • 孩子深陷「完美主義」,對自己缺乏自信

歡迎加入學習內驅力養成營!我們將陪伴你,一起幫助孩子收穫遊戲帶來的底層學習能力,擁有學習內驅力;幫助你和孩子互相瞭解,建立起通暢的溝通渠道與信任支援的親子關係;為你開啟一扇抱團育兒的大門,讓你在育兒中從孤島到群島,不再感覺孤單。


學習內驅力養成營原價 499 元,現在報名享早鳥優惠,僅需 349 元(諾言會員可至“積分商城”兌換優惠券,數量有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