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普通孩子適合的路:深度學習

作者:coken本文來源:公眾號“爸爸在讀”
.…………………………………
久病成醫,久爸也成師,但我沒有達到那個程度。
我寫文,帶著自己思想和孩子共同成長,和一小撮有追求的人一路前行
我曾反覆思考過什麼才是真正的學霸,後來放棄幻想,選擇走不效仿學霸的路。
在觀察我的女兒和她的同學們的成長曆程中,我意識到,那些被標榜為學霸的孩子並非都是天生的,是有方法的,下文會詳細說明。
孩子真正的學習,尤其是對於普通孩子來說,不在於擁有非凡的聰明,而在於日復一日的堅持與合理的深度學習策略。
這裡深度學習,非神經網路的深度學習。
在這一認知的指引下,我將今天自己閱讀內容整理分享給各位,真心建議收藏逐句逐字多閱讀幾次,一定會有收穫。
1
我們的孩子多數屬於普通群體。
從小學到高中的漫長學習中,絕大多數孩子都屬於這一類。
真正的學霸不僅智商高,而且意志堅強精力充沛
市面上有許多聰明的孩子,他們雖然聰明,但成績卻不顯眼,或是聰明但缺乏精力,容易在當下學習競爭環境中失去積極性。
只有當這三個條件同時滿足時,孩子才能成為我們熟知的學霸。
確實,真正的學霸通常具備高智商和旺盛的精力,他們的驅動力來自好奇心或好勝心,喜歡挑戰難題。
這樣的孩子往往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乖孩子”,而是有著強烈個性,喜歡冒險和解決問題。
然而,這樣的孩子並不常見,也無法強求。
因此,作為一個普通家庭的父親,做的就是面對現實,冷靜思考如何引導自己家那個“普通”孩子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路徑。
2
對於普通孩子的學習,家長們需要有清醒的認知。
你會發現,在初高中階段,有許多競賽機會。
如果孩子沒有被提前選中,比如我們市裡的“飛天班”。
那麼在智力水平上,大多數孩子之間的差距其實並不明顯。
一種普通孩子向學霸轉變最靠譜的模式——“深度學習”,這包括深度預習、高效課堂、高效錯題整理,以及期末的學習資料分析與規劃。
有人透過多年的觀察與總結普娃深度學習進階之路,非常有價值,值得分享:
深度預習最容易踩的坑是【沒有明確的預習標準】,最終導致“無效預習”。
【深度預習】可以顯著提升【課堂效率】,幫助更好地進行【高效錯題整理】和【反覆練習】。
最後結合【期末的資料分析與規劃】,這才是普通孩子提升學習效率的完整路徑。
整個過程不需要額外的補習班或大量教輔資料,只需要孩子在“深度”上投入時間和精力。
同時追求學習的“寬度”和“深度”對於普通孩子來說是不現實的,孩子不是機器,無法兩者兼顧。
深度學習是體系化運作,而非獨立,必須完成四大環節
1、制定深度預習的標準 根據孩子接受程度,制定即可,我建議以教輔資料中基礎部分的正確率應達到90%,提優部分應達到80%以上,只有這樣才算是有效的預習。
但達到這個標準並不意味著預習就結束了,進入下一環節。
2、根據錯題回溯課本 尋找預習中的知識漏洞和難點,極大的培養他們“深度思考能力”。
新知識的探索與對疑難點的深入思考,能夠有效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這解答了,我一直心中疑惑,為什麼我女兒在暑假【提前學幾單元】反而只考了76分,因為提前的方式會影響深度思考,因為那樣只是“在聽”,腦中缺乏探究的過程。
3、帶著問題聽課孩子需要將預習中遇到的難點標記並留存,帶著這些問題去課堂上尋求解答,這樣可以顯著提升課堂效率。
帶著問題去聽課,可以確保孩子在課堂上始終保持專注,從而真正掌握新知識。
其中這個環節要注意,就是“少說多做”是一貫的教學理念。
透過解決實際問題來教育孩子,比單純提升某些技能要更有效果。
要讓孩子學會如何整理錯題和反覆練習。
靠“以事練娃,以事教育娃”比單獨提升什麼自驅力、注意力效果更好。
4、極其重視覆盤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期末的資料分析與規劃是家長最需要參與的部分。
這是非常有效的策略,也是實質性的幫助,因為孩子的覆盤能力往往還未養成,存在不足,因此需要家長的介入與協助。
作為父親,我們需要根據孩子的學習特點以及排名變化的資料,制定針對性的學習策略。
例如,可以為孩子制定“小科取勝,大科維穩”的策略,以在整體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寫在最後
大多數孩子都是“普娃”,而不是天賦異稟的“學霸”。
只要你和孩子能夠持續地執行這些步驟,對於普通孩子來說,學習這條路徑已經足夠實用且高效。
這些步驟是相互關聯的整體,而不是孤立的環節。
對普通孩子來說,追求“深度”比追求“寬度”更重要,不必強求兩全其美。
如前面所說,“小科取勝,大科維穩”的目標策略,透過小科目總分的超出,來獲得優勢,從而制定相關的複習計劃和精力分配。
最後還是想重複一下,成功的家庭教育,不是培養完美的孩子,而是與孩子一同成長,塑造面對困難的勇氣和不斷前行的力量。

「牛娃成長記」更多好文:

教育的盡頭是醫院?這世界實在太癲了……


相關文章